分享

俄普百年恩怨后,俄罗斯是怎样给东普鲁士的种族换血的?

 历史侦查处 2020-08-06
导语:俄罗斯和普鲁士,这两对相爱相杀的强势军事集团,在经过长达数百年的爱恨纠葛后,最终普鲁士归于消亡,而俄罗斯则将原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地收入囊中,成为俄罗斯赫赫有名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在拿下原属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地后,俄罗斯是怎样给东普鲁士的种族实施“大换血”的?今天历史侦查处带领大家从历史的阴霾中捋捋俄罗斯对东普鲁士的种族“大清洗计划”。
01异军突起的普鲁士
1224年,由十字军东征期间衍生出来的条顿骑士团,在征服了东欧的普鲁士地区后建立起了条顿骑士团国。此后,在1525年,宗教改革中,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宣布条顿骑士团国世俗化,改信基督教路德宗,普鲁士公国建立。
1701年,来自勃兰登堡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腓特烈一世,以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名义向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宣战,腓特烈一世因此被授予“普鲁士国王”的称号。
此后的腓特烈一世家族经过不懈努力将原属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土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合二为一,“普鲁士王国”正式建立。
普鲁士王国成立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对外频繁用兵征战,尤其是英勇善战的腓特烈二世登基后,普鲁士从骨子彻底变成了一个带有浓厚色彩的军事国家。
02爱恨纠葛的俄普
在普鲁士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普鲁士王国的国土面积一度达到352260平方公里,甚至先后与俄罗斯、奥地利参与了三次瓜分波兰的狂潮。
不光在领土渴求方面,普鲁士与俄罗斯有着相同的变态嗜好,在对待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态度上,面对法国皇帝拿破仑席卷欧洲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普鲁士与俄罗斯多次加入反法联盟。
两国在反法联盟中拧成一股绳,虽屡战屡败但最终硬是凭借着不怕挨打的愣劲儿,把拿破仑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宝座上拉了下来,并在反法同盟的努力下,将名噪欧洲的堂堂皇帝拿破仑丢到了大西洋里的圣赫勒拿岛“吹海风”。
然而,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普鲁士与俄罗斯相亲相爱宛如一对“好基友”的同时,嘴上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背后捅刀子的举动让俄普关系渐行渐远。
1806年10月,由于普鲁士军队在耶拿的反法战争中惨败于拿破仑军队,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仓惶逃往柯尼斯堡。次年,普鲁士和法兰西缔结和约,法兰西第一帝国占领普鲁士境内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获得普鲁士1.3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1812年春,迫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的赫赫威名,普鲁士同拿破仑签订了远征沙俄的军事同盟,拿破仑纠集欧洲各国120万大军杀向沙皇俄国。
沙俄总司令库图佐夫,面对来势汹汹的反俄联军,实施了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拿破仑军队由于后勤供应不足,加之俄罗斯极端严寒的气候,征俄大军惨败,俄罗斯自此开始对普鲁士心存芥蒂。
此后,普鲁士在首相俾斯麦的策划下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改称德意志,也就是说此时的德意志就是普鲁士王国的“升级版”,无论疆域、人口、经济还是军事实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缔结了“三国同盟”条约,以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宣告成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在东线死磕。
而此时的沙俄内部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同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布列斯特和约》对于苏俄来说极其丧权辱国,其屈辱性质足以堪比清王朝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虽然不久以后,苏联以武力收回了布列斯特地区,但从此苏俄与德国真正结下了不解世仇。
如果说,德意志与苏联的仇怨到此为止的话尚能化解干戈,然而,不久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再度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没承想到前脚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日耳曼人后脚立马以“闪电战”攻入了苏联的纵深腹地,苏联军队损失惨重。而苏联在付出了4000多万的军民伤亡和难以计数的经济损失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至此可以说俄罗斯人对日耳曼人的仇视已到了无可调和的爆发阶段了,两个不同民族的国家由相亲相爱到彼此互杀,不得不说俄罗斯人骨子里对日耳曼人的仇视。
03种族换血大清洗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
在这种思维的指向下,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作出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而原先作为普鲁士军国发源地的哥尼斯堡自然也被划为了苏联国土,1946年,苏联在这里设州,并以刚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加里宁的名字命名,哥尼斯堡也改名加里宁格勒州,并以加里宁格勒为该州的首府。
然而,摆在苏联面前的绝不仅仅是占领东普鲁士的老巢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作为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哥尼斯堡,军国专制传统笼罩在哥尼斯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哥尼斯堡由于一度在历史上长期是普鲁士的首都,境内的日耳曼人高达90%以上,日耳曼式的教育、音乐、建筑和风俗习惯等等对哥尼斯堡有着全方位的深刻影响。
因此,俄罗斯人在占领了哥尼斯堡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东普鲁士的日耳曼种族换血清洗?怎样快速实现哥尼斯堡的俄化?
相较于中国数千年以来慢慢对异族的汉化,俄罗斯人可等不了那么久,他们的俄化方式简单粗暴,那就是不用什么文明的缓慢浸淫,直接对原住民实施种族“血洗”,然后,再将俄罗斯族迁入哥尼斯堡。
1944年10月,苏军在东普鲁士的内梅尔斯多夫和贡宾嫩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苏军屠城的消息很快传到哥尼斯堡,当地居民纷纷逃亡。
到了次年1月份,苏军兵围哥尼斯堡,哥尼斯堡内的日耳曼人对苏军的暴行惊恐不已,于是,当地大量的居民趁着防守的德军突围出逃哥尼斯堡。
当苏军攻陷哥尼斯堡后,哥尼斯堡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州,面对境内尚有存留的日耳曼人和日耳曼文明,苏联将这些“二等公民”部分驱逐回德国老家,甚至相当多的日耳曼人则被苏联政府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等地。
然而,苏联将本土的俄罗斯族大量迁徙至哥尼斯堡,同时,为了彻底消灭600多年以来,东普鲁士遗留在此的文明痕迹,苏联毁掉了全部的日耳曼风格建筑,并废除了所有与日耳曼有关的风俗习惯。
苏联从根子里拔掉了寄居在哥尼斯堡的普鲁士文明后,整个哥尼斯堡的日耳曼文明在此消亡殆尽,东普鲁士的种族换血在短短几十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宣告完成,哥尼斯堡快速实现俄化后,无论苏联国内风云变幻,即便是苏联解体,哥尼斯堡依旧牢牢掌控在俄罗斯人的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