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男,陕西临潼人。热爱写作,散文、诗歌、诗词作品见于文艺期刊、杂志、报纸、文学网站、公众平台,部分作品被收录进相关作品集。多次参加各类征文比赛,作品数次获奖,并入编获奖作品集。 春日求佛【原创】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沉睡了一个冬日的大地渐渐苏醒,或许他们也忍受不了地下的黑暗与沉闷。此刻,我们也像春日的生物一样,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蠢蠢欲动,总想置身于春天的怀抱,在那里欣赏、在那里畅游、在那里品味春天的乐趣。 久居闹市,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耳闻鸣笛叫卖之声,不免有些压抑与烦闷,随于周末同友人前去踏青。早闻郊外有一山,名曰:“龙王山”,其上一寺,乃“龙兴寺”。该寺乃佛教圣地,早在明清就有,香火不断,延续至今。因此,便慕名前去求拜。 此时,春分刚过,行至郊外,油菜花开,眼前已是金色海洋。春风轻拂,花浪起伏,几十亩、几百亩、甚或几千亩连成一片,甚是壮观。撩拨得人心难以平静,很想脱掉厚重的外套,在这美丽的田野狂奔一场,以泄久积于内心的压抑,高歌一曲,一吐心中不快。然后静静地躺下,闻着淡淡的花香,享受阳光的沐浴。 “龙兴寺”就位于这花海之中的“龙王山”之上,一条公路沿山盘旋而上,直抵寺门。沿途山道两旁桃花、李花竞相开放,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正当陶醉之际,忽见眼前一门,色彩艳丽、古色古香,门左一塔,曰:“海慧塔”,门后乃是百步梯,拾阶而上,又有一门,上书“龙兴寺”三字,至此便进入佛门。 踏入此门,香火气息弥漫左右,顿感清静之极,唯有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其内,建筑密布,错落有致。亭台数座,点缀其中,给人以古朴、清静、闲适之感,烦躁之心顿觉平静无澜,往日的私心杂念也飘到了九霄云外。 院内一碑,乃“观慧法师纪念碑”,至此方知观慧法师乃“龙兴寺”主持,于佛历二四五三年圆寂,三年之后立此碑以示纪念。此碑右侧,几位僧人,身着黄色佛袍,手捻佛珠,正在谈佛讲经。我同友人在此静听,忽一僧人让我们猜字,僧曰:“无头无尾为何字?”,我们思索片刻,无从回答。僧人曰:“此乃‘闲’字”。又曰:“有头有尾为何字”,我同友人四目相对,摇头不知。僧人随手指去,那“天王殿”的“殿”字便是。我俩迷惑不解,向僧人求证答案。只见僧人笑而不语,转身离去。忽又回头曰:“悟”字,便飘然而去。 我们又回头再望“天王殿”,庄重、肃穆。其左前方乃一钟楼,高约数尺,与其相对的右侧则是一鼓楼,两相对称,和谐一致。“天王殿”左侧一林荫小道,道旁密植松柏,沿此向里,穿过一圆门便是赫然醒目五个金色大字“千手观音殿”。殿前一古松,卧龙虬枝,有种历经沧桑之感。友人说:“救苦救难观世音”便前去求拜。站在这神圣之地,屏住呼吸、不敢高声,连脚步也放轻了许多,惟恐惊动“仙人”。移步向左,又见一殿,乃“卧佛殿”,其睡姿优雅,给人无限的敬意,朋友前去又是一拜。 拜完观音,绕殿半周,左侧是一回廊,雕刻精美,古味十足。其内石桌数张,再配以石凳,甚是美观。坐于此,可直观山下,古木参天,深不见底,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登临此地,犹入仙界,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渐近黄昏,山风徐来,清爽至极。走出佛门,再拜一次,缓缓离去。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