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日 出 ❤ 石 匠 壹 精彩赏析1: 首先,意象丰满鲜活。诗人用拟人手法把日出比喻成刚出生的婴儿,生机蓬勃,充满无限希望和活力; 其次,诗风清俊朗逸。诗中先后把日出用“露”、“爬”、“睁”三个动词,把日出刻画的惟妙惟肖,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动感和质感,寥寥数笔如雕刻似素描,让人过目难忘; 三是语言朴实无华。诗歌平白如话,琅琅上口,易记易懂,过目成诵。读后顿觉眼前一亮,心中一片清爽。 盼诗坛多一些像《日出》这样清新活力又琅琅上口的小诗,就如唐朝诗仙李白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浅显易懂、老少皆宜的人民诗歌、大众诗词,千年流传至今不衰,不仅国内妇孺皆知,而且走出国门吟咏海外,真正让诗歌走下象牙塔,融入火热的群众生活,牢牢把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的正确方向,真心实意为人民写诗、为群众谱曲,真情实感歌颂新时代、赞美新生活。让诗歌不仅仅局限于诗人小圈子,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所接受、所流传。 特约点评:臧怀生 此诗短小精悍,韵味无穷,诗意很好,比喻的也很恰当。 最佳点评:陈怀 贰 精彩赏析1: 《生命的价值》——评《石匠》 昨天看到《石匠》这首诗,很是喜欢。 第一节,从声音的角度写出石匠采石的艰辛。“用一把大锤/擂响了一面大山之鼓”,把大山比作一面大鼓,石匠用一把大锤,也是重锤,把大山擂响,那该要用多大的力啊!凿声回荡山谷,同样以声之响,表明力道之大之重。“敲击着冰冷的山石,像是/触痛了山神的肋骨”,以山神之痛,表现用力之大。读到这些句子,我们面前就会浮现出石匠开采山石的情景:挥着大锤,紧握凿子,在烈日下,在山岩上,挥汗如雨,古铜色的肌肉一紧一绷,血肉之躯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寂静的山谷里发出巨大的声响。而越是大力,锤子、凿子与山石的撞击就越是震颤得剧烈,而握锤握凿的手掌越是生疼,所以诗人说“每一声都是痛”。 第二节,从视觉角度写出劳动的辛苦,又通过联想写出劳动成果之美,讴歌劳动的伟大。“锤子与凿子崩起火花”,“崩”和“火花”不但力要大,要承受肌扶之痛,而且力道要精准,不然成不了美的作品。这就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了:脑子要想好,眼要看得准,凿子锤子要握得牢,力道的分寸要把握得到位。“仿佛盛开在石头上的花蕾/一朵一朵,开成了雕塑”,采用比喻,把火花比作花蕾,开成雕塑(美的艺术品),赞美了石匠的艺术创作,讴歌了艺术创作的伟大,给人世间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第三节,写石匠的结局。“直到锤子从反方向滑落/砸中了最后一块石头上的名字/那是留给自己的墓碑”,这是说石匠毕其一生都在从事采石和雕塑的工作,为人世间奉献无数的精美的艺术品。这是对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一生的写照,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赞颂与肯定。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奉献,为国家奉献,为人类奉献。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诗人采用白描和比喻、拟人,生动地描写了石匠艰苦的采石和雕刻的劳动场景,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劳动的艰辛,成果的精美,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的奉献,肯定了他们生命的价值,并给我们以哲理上的启发: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诗歌佳作。 特约点评:刘军华 最佳点评:吕庆 审核:连方 责编:连方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