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诗歌地理》(2020上卷)【视野辽阔】栏目备选作品(一)

 齐鲁文学 2020-08-06
《当代诗歌地理》(2020上卷)

《当代诗歌地理》(2020上卷)升级版策划
征稿时间:3.15——4.15日

一、现代诗专栏

【视野辽阔】(预计30人)
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在扎根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最大限度不受写作的约束,发挥想象力,走向原生态、具有历史感的广阔天地。

———-“建立起一个和现实世界息息相通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1)音乐影视或事件题材创作
2)题名创作

用稿要求:适当放宽,三十行内
时间:每周二、周三
负责:王建军、王祖新
33人诗选【原创】


捣衣声声
叶信于(湖北)

延伸至水塘中间一点的青石板
静静地守候着岁月的沧桑
杨柳的倒影四季婆娑

爽朗的笑
密密的捣衣声声
还有哪说不尽的家常话

闺中何力?也要
捶尽农家人的汗渍
揉软小日子的温馨

哪怕是麻布粗衣
哪怕是补丁摞补丁
也要让大人,孩子
走出去,干干净净


◎ 悠远的洗衣石
蔡少锋(陕西)
 
它多像一把
浮在水面上的竖琴
时光在它的身上
刻下了斑驳的年轮
映在水中的琴弦和树影
会在涟漪中发出音乐般的回响
悠远的洗衣石
让天空的蓝,成为它
永远的底色,就像
时空的辽阔和大地的苍茫


◎ 渡口
秦林林(湖北)

寂寞的渡口
每一步石阶都刻满眼睛
挥别时的天幕高远而辽阔
那里是否镌刻着我们的约定

水波潋滟处
有我无法诉说的相思
水草在静水中枯荣
不问归期

余生,等待一叶小舟
在岁月的回流中
向我靠近


◎ 门前的捶衣石
陈怀(安徽)

它一层层放低身段
从门前的小路上
把老宅里的生活
延伸至水潭的中间
演绎一些水花四溅的情节

不善于言表
默默承受风雨和水的洗涤
棒槌的一次次敲打
在它的脊背上捶出厚实的日子

水潭依旧清澈
那洗旧的身影
都一样的沧桑与瘦骨嶙峋
只有岸边的枯柳
能够在逢春时,用新颜
对镜梳妆


◎ 断桥
刘家文(重庆)
 
就这样,你赤裸裸
——突入凡境
水穷处站成别样的景致
当春风融尽碑上残雪,是否
拓下许仙与白娘子美丽的邂逅
 
返青的天空携湖水
在你嶙峋的肋骨下侧身行走
惊来无数白鹭轻舒羽衣
逐岸蹁跹起舞
极目远山,衔接一个梦境的疼
 
反刍岁月,隐忍如母亲
借维纳斯只手擎起三千烟雨
云过时,你曼舞水袖
于是,一幅水墨江南一圈圈洇开


◎ 水面上的石板
 苏东文(湖南)
 
平静的水面
波澜不惊
撑起一部乡村古老的史诗
几千年的风雨
打磨出一个个斑驳的文字
 
那是先人遗留的脚印
一代代乡人就踏着它们走来
那是岁月刻下的年轮
一道道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那是故乡凝固在大地的呼唤
一声声仍回荡在游子的耳旁
 
踏上石板
我就看见了
五千年的文明


◎ 老渡口
陈秋香(辽宁)

次第铺开的石板
像关闭的时空之门
曾经繁华的渡口
如今安静地躺在这

听渡船轰鸣,任水绕双膝,看疏影婆娑
偶有鱼儿来访。更多时候是
回忆,回忆,回忆

如垂暮之年,经历过太多喜悲
每一道刻痕里装满故事
那浣纱女,那撑船郎
可,安好


◎ 呼 唤
杨福梅(湖北)

时光的钺斧
在心头凿下一道道辙
赶制老埠头发冷的铭文
湿漉漉的往事
蔓成苔衣,浸在
故乡清冽的眸里

几度握别江南
烟雨迷蒙的仲春
守候的杨柳,吐出
思念的絮
舞出无边染白的寂寞

载着爱的归期
打捞一袭忧伤的月色
披在肩头
只为靠岸的酒幌
依然伸手迎接
遗落多年的那声呼唤


◎ 寻 找
李清(湖北)

悬在崖上
你就开始塑身,造型
只为赴湖边
走一场秀

你的眼里
湖是一面镜
柳丝的垂影
分割了湖
也在分割水下的蓝天
岸边新楼幢幢
与日子一起在水里攀长
顽皮的小鱼虾
扒满湿漉的五线谱
在弹奏一曲
水中月,镜中花

你不知走神的风险
噗通,跌入一口湖
一字儿向湖心方向铺展
从此,你再没有抬起头颅
潜心寻找岁月的印记


◎ 古渡头的乡愁
李钟群(江西)

水的深处,幽幽古老的沉思
青石板迢递水面,亲吻一缕深蓝色时光

长长的石板上,条条百年沧桑
每一条,都深藏着一个岁月的传说

水波里不时泛起一首情歌,与鸬鹚遥远的渔歌和鸣
千年捣衣声,在石上敲出岁月的鼓点

那是水的乡音,山的回声
年年旋开山菊花的裙摆,唤醒山村远古的爱情

父辈坚实的脚步,踏过石板
走过渡头,撑开
山村的夕阳,把情歌唱响在水外远方

唯留一缕炊烟,故乡的水边,缱绻
古老的传说,在石板磨损的皱纹里,寂静安然


◎ 等
孙春鹏(湖南)

天莫名的蓝
水无邪的清
岸边的树枝在水面
給天空写潦草的信

几块条石坐在水边
沧桑平静,思念探进水里
波澜不惊
斑驳的记忆,早已搁浅

我怀揣一张旧船票,等你
还有一段老故事
想说给你听,风没动
我也没动

◎ 青石板的传说
林荃(江西)

一定是发生过故事
否则隐居深山的青石
怎会僵卧流水,任人蹂躏
如同挨捶的老牛,目滞神离

假如时光愿意回头
也会邂逅浣纱女
你是否愿意将爱情,演绎
作一场复仇的交易

纵横的生命线,已将天空
撕裂。只剩下孤独的幽蓝
凌乱了树影。一转身
屈子站在渡口
目眇眇兮愁予,载不动
是国仇

青石板下流水如歌
青石板上岁月斑驳
刀斧雕凿的纹理
记录曾经来过
祖先的历史,我跪着捧起
细品慢啜


◎ 寂静的河
杨伟华(河南)

此刻,几块石板
横卧在寂静的水面上
在河的忧伤里,住着一棵树的倒影
心中的隐秘,不能说出

此刻,几块石板陪在寂静的水面上
它们要一起等到河汛
用足够多的河水痛哭,奔流

在此之前,河掏出两倍于彼岸的孤独
把慈悲浮出水面,连同它的乡愁,以及
身家和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 青石桥的挽歌
徐先标(安徽)

一副落魄陈旧的样子
没有谁去关心它的完整、残缺或者明天
它像一根鱼刺,卡进湖的喉咙
深深的碧水,寂寞无语
似乎一直保持沉默
可以隐匿更多的秘密

那是一个缠绵悱恻的夜晚
只为一句誓言,只对一个承诺负责
一个女子,在桥上逡巡了半夜
天亮前,她抱着一颗星星跳水

岁月破旧,湖水不再重复昨夜的哭声
把那些苦难、卑微埋得更实、更深
今天,流水的疼
从我的咽喉滑过
如果把呜咽交给漩涡吞噬下去
如果把抗争交给路过的渔灯、鱼网
如果开释,“此岸泥泞,彼岸是否阳光?”
我这篇挽歌
便是一首缠绵的情诗 


◎ 守望的埠头
余国仲(江西)
 
如同楔子,你将水天相连
一头嵌水,一头接天
以坚韧的石质、刚毅的塑身
长望远方,接受风雨考验
 
浣洗的人,来与不来
你都候在这里
浣洗的人,悄悄地起身走了
你还候在这里
 
守望着水中蓝天、天上树影
那么的安静、祥和
像一条泊岸的渡船,静静等候
那些需要摆渡的人
 
看惯流水飞鸟,看惯叶绿花红
默记生离死别的情节
把岁月沧桑织成湿漉漉的苔衣
裹紧往事,等候诉说


◎ 沧桑的石板
黄冬松(安徽)

沧桑的石板,不长也不短
一直延伸到河水深处
宛如时光,从千年之前
一直绵亘到现在

这里曾是个老渡口
那个艄公,已垂垂老矣
他将几代人,从此岸渡至彼岸
将自己脸上的皱纹,越划越深

后来,渡口废弃,老人作古
厚重的石板,再也不见脚踪
有洗衣妇来此捣衣,欢声笑语
随棒槌的击打,一波波涌荡开去

喧闹的早晨。寂冷的黄昏
太阳与月亮,交替上岗、下岗
村庄慢慢老了,村民渐渐散了
像一场热闹的大戏,拉上帷幕

沧桑的石板,不言不语
默默书写光阴的故事
有血,有泪,更有风霜雨雪
掬一把水,就是掬一把乡愁


◎ 往事如昨
寸代忠(云南)

曾经熟悉的身影
消失于一片陌生的水域
那是一个阴雨天
你带着毕生的遗憾
和不可名状的痛楚
意外失足
赶往了从未想到的那个山头
自那以后
你迷恋向往的地方
除了几块横睡着的旧石板外
荒凉之外依旧是荒凉

岁月更替
往事如昨
如今,那片水域
仍在
只是它改了性情
不再兴风作浪
不再作恶人间
在它看似温顺的肉身里
一直澎湃着你给亲人烙下的痛伤


◎ 青涩的爱
左新国(江苏)

阳春三月,小河边
石板上的爱隐约再现
那或许是当年的雪妹
留下的浣衣声,还有
那美丽的倩影
那或许是当年的阿哥
留下的青春曲,还有
那徘徊的叹息

三十年了,小石渡
已刻上岁月的年轮
已留下风雨的痕迹
已记录人间的变迁
而唯一不变的
是你我那份当年
一一青涩的爱
追忆
苦涩的,甜甜的
弥漫心间


◎ 搓板
王振学(河北)

太阳
曾被你搓出
离别的忧伤
月亮
曾被你揉出
思念的泪行
那一道道的痕迹
可是时间
留下的
层层悲怆


◎ 河埠头
原振东(山西)

每块青石板,都是一根肋骨
才能支撑起对夕阳的眺望
才能经受住浣洗日子时,不停的捶打
才能在风雨中保持倔强,护住
心窝里的那枚月亮


◎ 水埠头
覃修明(湖北)

凹凸浅显的青石板
无论春夏秋冬
一头匍匐河坡
一头把硬朗的宽厚沉浸水里

踩着你的肩担过水
蹲在你的背上揉过衣
一日三餐在你的臂弯洗过菜米
童年趴在你身上戏水淘气

流年的岁月中
没有一丝地怨言
即使青苔淤泥裹满身躯
给予的依然是甘甜与美丽


◎ 守候
李莉(山西)

村外镜湖上
住着几方石板
阳光下晒出瘦长的影
一头压着一头
躺成一座石板桥
一头连着尘世
一头指向湖中央

有人说,有个姑娘在这里洗衣裳
被河神看上娶了亲
她的情郎在石桥上守候
最后化作石板一方

有人说,是情郎负了心
姑娘在他离开的地方张望
泪落成池,淹了自己
身影瘦长瘦长

也有人说,有只鸟常啄食石上
衔着口中的粮喂给一条鱼
鱼仰望着鸟在空中飞
鸟凝视着鱼在水里吐泡
石板上划下道道时光


◎ 河埠头掠影
王维勤(安徽)

沉默的大青石,横卧水面
恪守一份沿袭若干年的约定
茶余饭后的乡村女人
陆续光顾,集体盘踞
择菜,洗衣,梳妆,顾影自怜

棒槌击打,水面震颤
浇灭青苔水面铺展的烈焰
绿裙红裳,笑语声喧扬
一个影子依着一个影子
互诉家长里短

一幅水墨画的主角
朴实古典,野花般模样
泡一杯闲散的时光
开在岸边
晾晒披散的长发

◎ 河埠头
张春(山东)

把河埠头拍成图片
挂在记忆里
时常温故温暖的内容

石板路上,走来的瘦弱女人
总有洗不尽的衣服
洗褪了所有的色彩
有一天,把自己洗得满头飘白

还有,那只已有缺口的瓦罐
淘洗不完一家人的四季
打渔的父亲归来时
孩子们兴奋的望着炊烟

白天黑夜不停地旋转
河埠头,青石板不曾改变
父母的名字站在青石上
叙述没有完成的惦念


◎ 石埠头
张霄(山东)

还没有接近,它已站在水里

蓝天中的笔墨,在水里
勾画出它的形状——
爬行中的“大龟”

如此深远的水域,思想
有着真实的坚硬
怀抱里释放出柔软的词藻,打磨着棱角

曲线中,表里如一的叙述:
一群野鱼刚刚打开出入
与远处的水草,谈及着爱
慢慢靠近

转身,离去的影子
似乎,从今生带走了它的来世


◎ 浮华
安静(河北)

一半明镜,一半斑驳
流水带走一些声音和浮光掠影
时间,沉下的枝丫
探视虚线的天空

一些华丽,被洗的发白
靠着,一块块的记忆说话
飞鱼与鸟鸣都是引渡

一朵不起眼的水花
可以和蓝色相融
适时,只剩下青板石侧耳倾听


◎ 浣衣的少女
雷海军(湖南)

曾经无数个迷人的晨昏
你款款来到河边
顾影自怜
那随风摇曳的丝柳
就是你婀娜的身姿

不必回头你也知道
谁偷偷投下一粒小小的石子
在你的心湖
荡起层层羞涩的涟漪
温暖了岁月

多少欢乐和忧愁
已被河水带去远方
空余一块长长的青石板
在孤独中等待和思念


◎ 光阴
李旸(安徽)

不谈流水
我怕半生荒芜的荷塘
月光打捞起枯荷的叹息
只能梦江南抚慰心碎

那些风餐露宿的石板
皱纹叠起   
浮萍     鱼虾   雀鸟低飞     
暖阳下谁家的姑娘
背一篓岁月,浣洗

我不哭泣
古老的巷口
斑驳的房门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永远回荡的是
再等


◎ 渡我
苏占舫(河北)

人去,日斜,桥断
秋水无边

我在水里养的那枚月牙
刚把上弦月盼圆
捞起时
哗的一声,碎了流年

渡船,渡船,渡船…
空谷无声
漂泊在我生命中的摆渡人
是迷雾的梦幻

求人,求己
勤劳,智慧,勇敢


◎ 又见水埠头
蒋志华(湖北)

水埠头,静静地躺着
怎么看,就象与日子有关的
一个极其简单而又孤独的符号

我慢慢地靠近
彼此都装得深邃
祖母慈祥的目光好象还在
只是被岁月磨平了一些棱角

阳光已照过头顶
花朵已开遍原野
捣衣妹还在不在
她的时间都给了木杵
祖母年轻时也这样
爱和恨都捶在这块石板上

又见水埠头
有些事情,如几根青草
丢下可以忽略
有些,如湖面的倒影
一阵风吹过
除了摇晃,就是沉默


◎ 栈桥光阴
胖立君(河北)

一段废弃的光阴静静泊着
一半沉默水中
一半打满印花的补丁

寂寥的水面落进忧伤
那些温润的往事
那些渐渐虚幻的影子
落满尘埃
却也渗透了骨骼

足音踏响记忆的脉搏
水草摇曳串串笑声
又一次把我的思念抬高


◎ 石桥
刘玉华(江苏)

“爸爸,为什么鱼能穿过白云”
“因为它们每天都在练习跳龙门”

天空里,几条鱼游曳
它们与我很近,时而穿越白云
时而穿越石板桥
时而在我与父亲之间嬉戏

现在,那几条鱼还在穿越
桥上不见了我的父亲
石板桥的沟壑被风霜填满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由齐鲁文学社主办,福建分社承办的当代主流诗歌选本《当代诗歌地理》,是以发表当代新旧体诗歌为主,并开辟有诗评论及书画作品栏目,推送当代主流诗歌精选,散文小说等的综合文学纸媒,题材丰富,集艺术美学于一体,欢迎您的参与。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