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尉杰,笔名如常,1996年出生,山东潍坊人。喜爱古典文学和书画,尤爱诗词,作品散见于各新媒体或报刊杂志。大学负箧湖南,现供职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动车段。系临朐诗词学会公众号编辑、齐鲁风诗刊编辑、丹水文学书画社成员、弥河源文学社成员。 在寂寂深秋,南飞的大雁如约而至,我们都是羁旅南国的同乡,只不过雁栖一冬,我住三秋罢了。 初识衡阳,是因为中学课本里范仲淹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戍边战斗的将士们悲切的思乡情感中,我心慕衡阳。却不知几年后,也会身临此地,脚踏楚湘旧地,客居衡阳。 衡阳南咽岭南之势,北锁荆楚之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和最高峰“祝融峰”都在衡阳境内,这更为衡阳带来了人文沧桑和天地灵气。回雁峰位于衡阳城南,自古就流传着“平沙落雁”的潇湘八景故事——在衡阳安营扎寨、停歇栖息的大雁群经常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滩边,雁戏平沙苇丛。更因为北雁南来,飞到了衡阳便不再南飞,栖息于城南的回雁峰,因此衡阳又被称为“雁城”。 初到衡阳,就慕名登上了回雁峰。意想不到的是回雁峰竟然在闹市一隅,穿过大雁雕塑的广场,缘路而上,景色别致,闹中隐静,一番古朴韵味。缘左侧小路而上,修竹绿树葱茂可人,层层掩映着船山老先生的旧居;站立船山旧居,抬头仰望可看到墙壁上丰盛的咏雁诗词,再拾级而上便到了雁峰寺。回雁峰最引人深思的还是那块载事碑文,人与禽类在情感上安有别乎?碑文讲述如下:一群大雁栖息于峰上,一雄雁被猎人射死,一雌雁也撞死山头。雁群整日在衡阳上空发出哀鸣。人们不明状况。过了冬,大雁不肯飞走。县令便贴出张榜悬赏。后来,有人听懂了大雁的哀鸣声,讲出了原因。县令惩罚了那个猎人,并颁布法令:不准射杀大雁,并且在山下雕筑大雁像、立碑、挽诗及在雁峰寺焚香三日超渡,那群大雁才飞走。此后每年大雁南飞,飞经雁峰山仿佛都听到那双死去大雁哀鸣招唤声,都不再南飞,便栖息在雁峰上渡冬。人们常把合作共赢的团队形容作“雁一样的团队”,固然是有深意的。 “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春暖花开,大雁北还。而我呢,一纸新书唤故人,三年的负箧求学之路结束了。等到北雁再南来时,衡阳已不会再有我这个北国异客了罢。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