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作家||【中都文苑记】◆张启国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张启国,男,出生于1971年。笔名:汶清、文青。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于1999年至2000年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发表医学论文26篇。在(中国作家网)发表68篇,在《迎春花》《中国当代诗文名家》《中国诗歌网》《世界经典文学荟萃》《首都文学》《齐鲁文学》《当代文学艺术》《当代散文家》《北海文学》《明月诗刊》《齐鲁文艺》《碣石之声》《思哲之窗》《书香济宁》《人文济宁》《清平世界》《迷人的风景——中国网络文学年选20162017)等各级文学期刊、网站、报纸等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著《张广寅传》。

中都文苑记【原创】

中都文苑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城东南,是汶上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因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做中都(汶上古称中都)宰,故名。中都文苑广场路北对面,有一尊孔子背北面南、身高十米的石质站立塑像,端庄大方,谦恭有礼,仿佛在教化其七十二贤弟子和三千门徒,他那深邃的目光仿佛通过时空隧道一直穿越到二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一直目视着汶上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体会着汶上和中华民族的兴盛和衰败、在朝代更迭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用儒家思想教化着亿万顺民。中都文苑广场呈长方形,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广场正中有南北两个呈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断流之水,可以鉴形”。由广场标志牌向南望去,广场南、北两部分被低于地面半米许的音乐喷泉——-即南北两个水池从正中分为东西两部,广场的中间是与地面相平的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两侧各有十五米左右条石铺砌的广场。 广场的东、西两面与草坪相连处面对面排列着汶上古代先贤、名人的大理石质塑像,最有名的莫过于汶上籍明朝四大尚书。说起明朝四大尚书,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即“小县不大四尚书,满朝文武半江西”之典故。话说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在短短的三十二年间,汶上籍出了“爱民忧国忠臣心,怨死荒漠空余恨”的四大尚书。即:明朝嘉靖年间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户部尚书王杲和兵部尚书路迎又是小时的同学。当时在明朝万历年间,在京师神宗皇帝身边“混”出个人样的江西官员众多,也正因此,在一次聚会调侃中,当大家调侃到各地在朝中官员多少话题时,江西籍的一位官员趾高气昂、得意洋洋的说了一句“满朝文武半江西”,夸耀江西官员之多,不料汶上籍工部尚书郭朝宾马上以“小县不大四尚书”对之,引得满堂喝彩。

此典故一时传为佳话,经过数百年一直流传至今。 再向前走几十米就到了明朝白英的塑像前。看到明朝初年山东汶上平民出身的著名水利专家白英,就想起了“白英治水”的故事。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为漕运要道,明朝洪武年间,黄河决口,汹涌的黄河水涌入梁山一带,淤积400余里,切断了南北水运大动脉的运河。南北漕运的瘫痪,使朝庭百官、平民百姓无不为之忧虑。工部尚书宋礼受命同刑部侍郎金纯等带领济南、兖州、青州、东昌府等四个府的25万民工,对会通河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但是因为会通河水源不足,没有根本解决漕运难题。工部尚书宋礼访得白英为治水奇才,是运河上的一位治水、行船经验相当丰富的运河领班,十分熟悉山东境内大运河的地势、水情。故请白英为总设计师以治之。白英根据会通河的地势、水情,提出了六条治水方法,以汶水作水源,筑堤引水,在东平县的戴村修筑戴村坝,阻止汶水北支入海,把大汶河的全部水量和它沿线的泉水溪流引到南旺注入会通河。西注运河地势最高的汶上南旺——-南旺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脊”,然后向南、北分流,使分水水脊的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在南旺南北共建水闸三十八座,通过启闭各闸,节节控制,分段延缓水势,以利于船只顺利通过南旺分水脊,经临清直达京师。为了保证充足的水源,扩大会通河沿岸的南旺、安山、昭阳、马场等天然湖泊,蓄滞和调节水量,涝时蓄洪,旱时济运。其中六分北流到临清,接通卫河,中间设水闸十七座;四分南流到济宁,下达泗、淮,中间设水闸二十一座。从根本上解决了会通河水源不足问题。

经过近九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济宁汶上段运河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工部尚书宋礼带着白英进京复命,行至德州桑园驿,积劳成疾的治水英雄白英竟然呕血而死,时年56岁。遵遗嘱葬于汶上城北彩山之阳。该工程造福明、清两代600余年。因为治河有功,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被追封为“功漕神”,建祠于汶上南旺。清乾隆皇帝追封他为“永济神”,光绪皇帝追封他为“白大王”,受到人民景仰。 

广场的东面和西面直到大路是栽种的各种树木和错落有致、精心栽培的奇花异草,中间有弯弯曲曲的小路蛇行其间。广场内草从中间隔数米就有一个广播喇叭,喇叭中有轻音乐或者流行歌曲悄悄地流淌出来,置身其间让你感觉无比的舒畅和惬意,洗去你工作的疲惫和生活的烦恼,让你流连忘返、乐而忘忧。大路南面是南湖,由汶上县城东护城河延伸而至南湖。你如果清晨到广场来,会发现广场内布满了各种晨练的人们,他们有的独辟蹊径,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十几、二十几人为伍;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跳广场舞;在广场的西北角,有个乐队在排练节目,伴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有人在浅吟低唱,有人在翩翩起舞;广场的东南角传来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轻缓、磁性的朗朗读书声!

这时,一队长长的、挑着红旗、喊着口号、步伐矫健的身着红色队服的“跑团”由北向南急行而过,他们是到他们的目的地———广场南的南湖去环湖绕行、健身。南湖边更是布满了勤奋的晨练的市民。  白天音乐喷泉不表演时,广场是全体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夏夜,这里更是男女老少玩耍的最佳去处。看吧!七彩的音乐喷泉响起:跳广场舞的朋友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他们优美的舞姿;跳交谊舞的朋友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边跳边舞边窃窃私语;即使不跳舞的朋友也随着音乐的节奏低声吟唱着流行歌曲;最欢快的还是成群结队的孩子们,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喷出的泉水时高时低、时多时少、时粗时细、时大时小,音乐时而像涓涓细流,如镌如慕;时而如飞瀑流泉,如泣如诉!孩子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在喷水量少时便欢笑着、嬉戏着三五成群地冲入其中,有时还要在其中活蹦乱跳一阵;喷水量大时他们就四散奔逃,恐怕自己变成落汤鸡。惹得广场上不时传来父母的关切声和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由于工作繁忙和读书写作等原因,我已经有二年多没有到中都文苑广场看看了。想来:现在的中都文苑广场应该比以前更美了吧!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