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作家||【榆树泪】◆王保利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保利,男,55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省市报刊及网站。

  榆树泪【原创】

大凡生灵生气时就会瞪眼睛,流眼泪,以示自己的不满与愤慨。前些天傍晚,我看到老榆树瞪眼睛了,并且流溢出伤痛欲绝的泪水。

小区东南300米的小河桥头,生长着一棵老榆树,没人考究有多少年历史,因得水滋养的缘故,现树身已有一抱粗,树高近十米,树冠覆盖近百平方米。新年前夕,我凝视着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好奇地拿尺量了量,树围足足有1.66m。老榆树枝繁叶茂,成为当地一景,只不过少有人管理,它巨大的树冠遮天避日的同时,飘逸的枝条如长发般垂于桥面,行人只能从其树枝下穿行而过。

今天,有人竟无情地将三枝碗口粗的树杆截断,这分明如人般在截肢啊。难道截肢是唯一的办法?支架起来不行吗?那样会麻烦,不如一截了之,你痛快了,可老榆树呢?

抚摸着疙疙瘩瘩的树皮上布满了裂纹,就像耄耋老人布满了皱纹的脸,这是老榆树饱经风霜的见证。

站在老榆树下,第一感觉就是很震撼,感觉自己那么低矮和渺小。这使我想起著名学者梁衡在《树梢上的中国》中深情的一段话:“树木本身就是一个活的、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生命体。它曾经是,现在也还是人类的家,如它消失,人类也必将不存。树木是与语言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历史有时丢了,也可以到树上去找。”如若古树都倒了,我们上哪儿去找?

老榆树的树叶随秋风飘落,我的思绪也飞扬起来:记得十几年前人民公园西门口,有七十多年树龄的合欢树拔根倒下,令人扼腕叹息。我第一时间给报社的朋友报料,想呼吁一下保护古树刻不容缓。后来在采访的文章中看到有关人员介绍,合欢树倾倒的原因是树根虫蛀所致,丝毫没有谈及如何保护古树。而今,黄山为保护古树,竟24小时有人监测各种数据,可谓用心良苦。河南有的地方建起了古树小镇,在保护古树的同时,还让古树一展风采成为当地一景。可是,许多地方为新建广场造景观,大肆从外地不惜重金迁移古树,其作法实不敢苟同。

面对这蓬头垢面的野生老榆树,她不仅历经了风雨,同时还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新区丰收路与人民路这里十几年前还是于村。“于”是否通“榆”呢?我不禁又翻查起于村的来历,从网上获知现今于村的位置在古代黄河河道内,是由泥沙淤积涌出水面而形成土地,秦汉时黄河改道,这里逐渐干涸,长满草木,榆树成林,后来人们来此居住后,就称为榆村。在宋朝时就有东榆村之名,后来又有张榆村、田榆村等以姓氏命名的10来个榆村,人称西榆村。1000多年来,榆村名称多有演变,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就写成“于村”。嗨,“于”还真通“榆”哩。现今东西于村有近万户居民入驻在锦花园和四季花城等小区。可以说,村庄已不复存在,可那棵老榆树现在的情景虽然有些凄凉,有些孤单,但真诚希望它永远繁茂地存活下来。

告别唏嘘,从河边漫步回来,为增加些理性认识,便查1999年版《辞海》中册3742页,榆字,解释为第一是植物名。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喜光,深根性,耐干冷,生长快。木材纹理直、结构稍粗,供建筑、家具等用材。嫩叶、嫩果可食。树皮纤维可代麻用。根皮可制糊料。叶煎汁可杀虫。为平原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及绿化树种。第二是姓氏。

一切都在变化,《辞海》中尽管有“为平原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及绿化树种”的表述,可已不尽然,请看如下报道:如今,城市的绿化树种多用法国梧桐或者雪松,农村的通道绿化所用树种几乎全是速生杨树,广场绿化喜欢栽培洋花洋草,荒山绿化大多种植外来树种,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再替换成单一的纯经济林。在这种追“洋”逐“外”的浪潮中,许多长期与人和谐相处的乡土树种,正逐渐减少数量甚至销声匿迹,以至出现许多乡村“想吃榆钱难找榆树,想用槐花不见国槐”的现象。而榆树作为一个优良的乡土树种,树姿美观,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榆树,生长快,适应性强,不仅是综合效能很高的园林绿化树种,而且是适宜继续发展的城乡特色绿化树种……

掩卷沉思,慨叹不已。老榆树默默无闻,谦虚隐忍,不为人们喜欢欣赏百花名木而抱怨,依然寂静的矗立。它不仅有顽强生命力,而且不求索取,有纯朴的奉献精神,解放前树叶树皮救活了不少人,而今满树的榆钱儿也会调剂人们的生活。不管怎样,它照样生长,依然葱绿。

老榆树也该受保护了,我打电话到园林局,办公室女同志让找业务科,业务科的男同志说不归他们管。那么,这棵老榆树真的要成为“弃婴”、“孤儿”?1992520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提出古树名木的含义和范围,并严格强调“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对“砍伐、擅自迁移古树名木或者因管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

老榆树是历史的见证,经历了世事的沧桑,它是一部绿色的史书。

但愿榆树泪,成为历史。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