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我与峻青先生】◆孙向阳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孙向阳,男,大专学历,昌邑市韩家巷村人,19408月生,1965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过教育、政府机关等行政工作,1985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00年退休,他退而不休、扎根农村、服务百姓、情洒热土,积极为村民义务订送报刊,办理信贷业务,开办家庭书屋,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五老支援者协会、峻青文学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会、政协文史委、昌邑作家协会、文山诗书社的文化活动,多次到校园、党政机关、金融等部门为干部职工宣传红色文化。积极参与镇村志的编写工作,曾参与了围子街道志的编写工作,并担纲主持完成了近30个村的村志编写任务,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文化发展,出版了自己的诗文集《潍水情》《诗话人生》,并把《诗话人生》一书捐赠给了学校、医院、银行等单位,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多年来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曾先后获得“潍坊市模范老人”“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最美五老支援者”“昌邑市最美党员”“昌邑市作家协会先进个人”“文山诗书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我与峻青先生【原创】

峻青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坛曾经如雷贯耳,对于昌邑人来说并不陌生,《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他写的很多短篇小说,当年风靡全国。小说中那些善良勇敢的人物和雄浑悲壮的气息,深刻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成为那个时代文学的标记。

峻青先生虽然是海阳人,但他一直把昌邑作为他的第二故乡,这不仅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他曾在昌邑这片土地上战斗、工作、生活过,更重要的是曾和昌邑人民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和昌邑人民结下了很深的革命情缘。

1923年,峻青生于海阳市郭城镇西楼子村的一个书香人家,祖父、父亲都是当地丹青高手。苦难的童年,将他过早地抛向了社会底层,饱经了生活的磨难,目睹了社会的黑暗,萌动了抗争的意念,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他的生活,陶治了他的情操,唤起了他的创作激情。194118岁的峻青投笔从戎,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仰,对故乡和人民的热爱,他拿起手中的笔,去战斗、去歌颂,从1941年的《风雪之夜》一路引亢高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过了几十载,为我们留下了《黎明的河边》、《秋色赋》、《海啸》等一篇篇脍炙人口饮誉海内外的艺术佳作。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养育了峻青,塑造了他的灵魂,牵动着他的情脉。峻青参加革命队伍后,在海阳、在胶东大地、在潍水河畔曾转战8个年头,以后又随军南下,转战大半个中国。他曾经历许多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在斗争最激烈,环境最艰苦的条件下,与百姓与战士朝夕相处,看到许许多多战士在他身边倒下,有的甚至为了救护自己而献出年轻的生命。革命的责任感驱使峻青把自己身边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记下来,传播出去。有许多作品便成了红色文化的经典代表作。峻青驰骋文坛七十余年,他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老一代作家,又是祖国和平建设年代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极其丰富的作家,还是文学艺术题材涉猎最广的作家,人们只知道他小说散文写的好,不知道他诗也写的很好。他的诗集《林寺吟草》收有他130余首旧体诗作,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有很深刻的研究和见地。同时他的书画作品也很有名,曾在泰国、香港等多地举办过画展,得到人们的好评。他的贡献,就在于以其亲身的体验为基础,用文字生动的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个个细节。而这些血肉丰满的细节,使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感性的了解,因此说他的文学作品是社会主义文学宝库的重要财富,曾教育和影响了好几代人,他的名字就像一座丰碑,一座文学殿堂上的高峰,吸引着一代代文学爱好者于激情中去效仿,志忑中去攀登。在他近千万字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有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和平建设年代的作品也有谈创作和回忆录之类的作品。他的许多文学作品曾被收录在大中小学的教科书中,在中国收入的文章之多,仅次于鲁迅。他的许多作品还被翻译成多国和少数民族文字。

我从小就热爱文学,虽然一辈子在文学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但我依然享受到了文学的崇高和美丽,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记得我在上初中二年级时,有人告诉我有一本书叫《黎明的河边》,写的是昌邑的人和事。于是我就想方设法把书借到,一连几个星期天,没干别的,把这本书读完。书中老水牛爷爷、小陈的一家等英雄人物深深打动了我。也使我知道有一个作家叫峻青。于是我就通过当时的上海《文艺月报》给峻青先生写信。我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竟然收到了峻青先生的回信,并在信中写道:“读着你的来信,让我仿佛听到了那醉人的乡音和闻到了潍河岸上那芬芳的泥土的气息……。”

峻青先生的来信,让我感到十分高兴,从此开始了我们六十多年的友谊。除“文革”中的几年失去联系外,其余时间一直是书信不断。他的《峻青文集》八卷本出版时,把他给我的书信全部收录在书信卷中。因为和《黎明的河边》结缘,认识了峻青先生,从此我俩成了一生一世的朋友。

1976年他在北京中国出版社进行《海啸》的创作,我知道后,乘火车去了北京。在北京我见到了他。他携老伴于康抽出宝贵的时间领我去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临别时,还送给我三十斤粮票,让我出外学习时用。“文革”后,有一阶段“闹书荒”,他想方设法把我需要的书买到寄给我。《黎明的河边》再版时,他签名把书寄来。

2005年他回昌邑第二故乡,在他居住过的董家隅庄村,我俩又见面了,见面后相拥而泣,久久不愿分开。2012年在上海他的居所,见到他时,一见面他就向我叙说当年他在昌邑的那些难忘的岁月。

峻青被人们崇敬不是没有理由的,还有一件事鲜为人知。那是在1955年,他的《黎明的河边》小说出版发行,出版社寄来五千元稿费。这在当时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年代,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峻青将这第一笔“额外”收入作为党费上交上海市委。再版时的稿费又要上交时,上海市委坚持不收,他便通知财务把他每月的工资作为党费上交,全家老少三代靠稿费勉强维持生活。以后十几年的时间,再未领取过工资。峻青确实是一位让人们敬仰的作家,他在百姓心中有极高的地位和威信。

在我市的广刘村有他创作《黎明的河边》的峻青小屋,有峻青大道,在潍河岸边的湿地广场建有峻青铜像和巨型石刻雕塑《黎明的河边》,他回昌邑时昌邑人民敲锣打鼓欢迎他,并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在2016年,又建立了峻青文学馆,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深层次地了解峻青,让这朵文艺奇葩更加夺目绽放。在峻青文学馆的建立中,我把峻青先生给我的书法、绘画、来信、书籍等许多珍贵物品捐献给了文学馆,文学馆开展后,我义务担当起了义务讲解员的角色,这使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在我和峻青先生六十多年的交往中,在峻青先生的关心帮助下,我结集出版了自己的诗文集《潍水情》,在书出版时,峻青先生为我共题6个书名让我选用,这使我非常感动。在书出版后,我也成了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峻青先生对我的帮助还不止这些,他还经常把他的书画作品寄给我,让我欣赏。为了报答峻青先生对我的恩情,我没有什么东西回报,便只好每年把潍河岸边产的小米寄十斤给他。因为他爱喝小米,上海市场上又没有,正好让我完成了报恩的小小心愿。

这些年峻青先生身体虚弱,心脏搭了桥,装了支架,常年住在华东医院,每天靠点滴过日子。但他仍关心天下大事,也关心文坛。他虽然被疾病折磨,但对同住同一个病房的老伴于康照顾的却无微不至。

今年是峻青先生97岁生日,他是那一代依然健在的“国宝”之一。当年以一身英豪之气驰名文坛的峻青,晚年生活是如此淡定、平静,他对亲人的柔情和挚爱,是人间难得的美景。这就是我心中的峻青,我永远爱着的峻青,他是一名战士,又是一名作家,是一个革命者,又是一位历尽沧桑柔情似水的老人。

齐鲁文学2018年度奖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