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香泪酒念峻青

 星河岁月 2019-09-13
本文作者(左)与峻青
2019年8月19日是灰色的一天,我所心仪和钦敬的文学大家峻青老师于凌晨五点八分,在华东医院走完了他峥嵘的一生。老人那一场光辉的人生大戏,缓缓地拉上了幕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峻青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自然也是创造经典的时代。岁月掩去了许多光荣的足迹,但时光也淘洗出了真正的金子。峻青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作家,而是属于富有生命力的作家。峻青最大的文学贡献集中体现在小说和散文上,至今我们还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他的不少作品:《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党员登记表》《秋色赋》,等等。现如今,上了几岁年纪的人,很多是读着峻青的作品长大的,峻青的作品曾入选语文课本,滋润并伴随了一代人的拔节和成长历程。
峻青是位慈祥仁爱之人,他对故乡山东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我们这些齐鲁后生也是倾洒了一片爱心,晚学如我者便常常得到他的教益。2005年,我搬迁新居,老人得知后,意味深长地给我抄写了他写于2004年的一首《“七七”感怀》,我精心装裱后一直悬挂在家中客厅里:

衰朽无计战沉疴,每将病眼望山河。

不惜此身将就木,唯虑东邻再兴波。

位卑未敢忘忧国,躯残犹思执太阿。

堪叹当年杀贼手,戎马老将已无多。

这首诗言简意赅,却又爱憎分明,忧国体恤之情跃然纸上,每每看到它,都让我警醒。
2006年夏天,我曾去上海拜访峻青先生,他知道我血糖高,不仅关切地询问,还给我推荐他服用过的特效药品。老人亲切随和,亲手切开西瓜递到我的手里,让我不要拘谨。走的时候,还一直目送我走进电梯。每每与他通电话或是捧读他温馨的信笺,其音容笑貌就会浮现眼前,其人格魅力和淳朴高尚的情操也令人肃然起敬。
岁近晚境,峻青更是淡雅若菊。这些年,老人的身体一直受到病魔的侵扰,他曾在一首诗中慨叹“乡心不与年俱老,痼疾却随日益增”。但不管身体状况如何,他一直心系故乡,心系乡亲,“一片痴情恋故土,半生壮怀写乡贤”,便写出了老人的赤子之情。峻青家乡村庄的后面有一座山,叫林寺山,所以他晚年写诗作画常常题名“林寺山人”,2012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上海老作家文丛”系列丛书收入了他的诗集《林寺吟草》,由此也可见老人故土情深。
近年来,老人因严重的心脏病多次住院治疗,他的病情令人牵挂不已,但老人非常乐观,安了心脏起搏器,还开玩笑说:“我是机器人,心脏全靠机器起动了。”即使在医院的病床上,老人仍然豪情勃发,给我用墨笔写来了病床上的歌吟:

一生行迹似飘蓬,河山万里任纵横。

太行寺钟入戌梦,江淮荒鸡催晓征。

岁岁长作异乡客,年年栖居吴越城。

故里亲友半零落,缘何犹自思胶东。

老人年事已高,创作极少,但2012年新出版的《峻青文集》,增补了诗歌和书信内容,由最初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360万字扩展到8卷本400万字。“书信卷”中收入了我和老人间的十封信,其中有一封写于2004年2月12日的信长达千言,且信中老人对家乡的热爱之心、对晚学如我者的提携关爱之情,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晨昏吟诵,常唏嘘不已。
如今,一代文坛耆宿驾鹤西游,世上那个可亲可敬的老人再也无法相见,往事历历,山高水长,每念于此,潸然泪下,特口占俚句以寄托哀思:

德艺双馨气傲秋,书剑峥嵘写风流。

黎明河边留绝唱,秋色长赋动神州。

专注藏书文化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