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郭法章:虔诚与坚守

 中州作家文刊 2020-10-09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79】

虔诚与坚守

河南郑州    郭法章

此时此刻,我不知该如何面对几十年沧桑岁月磨砺后的自己,又恍若自失难以给自己漂泊的灵魂定位:文学战线上默默无闻的一介老卒?抑或文学战线上发起第二次厮杀冲锋的一名新兵?似乎都不是。暮然回首,我是那个孤独徘徊于文学大门之外却久久不去的流浪者,是曾一度沉沦于喧嚣的生活、放弃了虔诚与坚守的逃兵。
 

1987年10月陪同河南省文联主席于黑丁(中)、上海市文联主席峻青(左)在舟山群岛采风

33年前一个醉人的金秋,我遵照部队政治部首长的指示,陪同来自河南和上海的作家代表团前往舟山群岛采风。在美丽的海天佛国,我结识了于黑丁、南丁、郑克西、青勃、张有德、孙荪、乔典运、田中禾、杨东明、闫豫昌以及上海市文联主席峻青等文学名家。时任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的于黑丁是一位杰出的文艺活动家和著名作家,在全国文艺界享有崇高声望,想不到他却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当于老得知我的家乡也在河南时,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连声问好。在众多作家面前,于老既是领导,更是长者。面对不期而遇的河南老乡,持重慎言的他却有着述说不尽的话语。他关切地问起我在部队的工作、生活情况,当得知我是一名真诚的文学爱好者时,于老以智者的目光久久地注视于我,欣慰地连连点头。我们谈起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也谈起对初现端倪的一些消极颓废甚至污秽荒唐的文学作品的丝丝隐忧……当时,于老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而峻青、青勃等也已跨入望七之年。考虑到前辈们徒步攀登佛顶山有着诸多不便,我特意让当地驻军准备了一辆面包车,但于老却果断拒绝,执意沿着宛若云梯的佛顶山步道向上攀爬。登山途中,曾有来自西藏的僧侣不惧千难万苦,长途跋涉,虽尘灰覆面、双手溃烂,却依然初心不改,等身叩拜。于老望着那些心怀虔诚的佛门弟子,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我说,文学写作也像这条通往佛顶山的道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我们同样也需要虔诚和坚守啊!聆听着于老意之殷殷的话语,我不禁陷入良久地沉思:不是吗?正是凭借着这份虔诚和坚守,于黑丁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苦孩子,少小离家,谋生求学,16岁即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发表处女作。随后,他追寻着中国革命的踪迹,以笔作枪,从不停歇地向着光明勇敢地跋涉。他参加“左联”,写出一篇篇反抗黑暗世界的战斗檄文,受到鲁迅先生的称赞。抗战爆发后,他满腔热情地讴歌抗战将士,鞭挞黑暗丑恶,鼓舞人民士气,其作品曾被译成俄文在苏联发表,激起强烈反响。他全程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受到毛主席的单独约见。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引下,发表了大量展现新生活、为解放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建设新的人民文艺做出了真诚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正是凭借着这份虔诚和坚守,建国后,先后在中南局和湖北、河南等地担任领导职务的于黑丁,在文艺园地辛勤耕耘,全身心地做好栽桃育李工作,为党的文艺队伍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后备军和未来的主力军,并以热情鼓励和积极扶持的负责精神,引导他们前进,呵护他们成长;正是凭借着这份虔诚和坚守,于黑丁虽然历经坎坷、载誉半生,却依然俯首力耕,矢志不移,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志士情怀,令人心生敬仰……

在于黑丁、峻青、闫豫昌等前辈们的热情鼓励下,我也曾暗自许下宏图大愿,踌躇满怀,跃跃欲试。在担任军事参谋的岁月里,我一边在枯燥乏味的各种军事数据运算中绞尽脑汁,在“红蓝”两军激烈对峙中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提笔为文。期间虽然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过百余篇所谓的“作品”,但那只不过是文学田园里偶尔长出的几棵嫩苗。而在我多之又多的时间空间里,却习惯性地屈服于无为,间歇性的踌躇满志常常被持续性的浑浑噩噩磨掉锋芒。以致10年之后的1997年,当我转业到郑州、前去拜望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于黑丁前辈时,竟像一名逃课已久的小学生,心中惴惴而手足无措。于老没有指责我的“食言”,依然对我展以温和慈祥的笑容,依然充满信任地鼓励支持于我面对仁慈而宽厚的于老,我却不能原谅我自己!转业到地方后,居无定所、两眼一抹黑的窘境,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尽人意,以及在乡镇委局任职后的忙碌不堪,竟然使自己仿佛与文学渐行渐远,在生活极度困难时期节衣缩食购置的文学书籍被束之高阁、布满尘灰,仅存的一点文学细胞在无休无止的社交往来和对弈搏杀中消耗殆尽。在那段漫长的时光里,我的心里少了虔诚,多了浮躁;少了坚守,多了应酬;少了追求,多了慵懒,人生犹如鬼打墙般的误打瞎撞,大把大把的时光在心安理得的平庸和麻木中悄然离去。背离了自己的初心情怀,辜负了于黑丁、峻青、苏金伞、青勃等文学前辈们的殷殷嘱托和满心的期望;模糊了峻青和闫豫昌等前辈那一封封充满热情鼓励的信札手迹;淡忘了闫豫昌老师拖着病残的身躯骑着自行车为我转业后的工作安排在郑州街头四处奔走的身影……如今,于黑丁、峻青、苏金伞、青勃、闫豫昌等恩师皆已远去,当年青春勃发的我也已步入花甲之年。回顾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除了徒呼奈何的悲伤,便是百悔莫赎的愧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一个万木竞秀的盛夏,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们相逢于洛阳新安美丽的万山湖畔,集结于文学的旗帜之下,聆听文学名家的教诲,分享文学创作的喜悦,也让我重新捡拾起对文学的那段温暖的记忆,苏醒了我对文学的虔诚之心,使我能够再次踏入这秀色满园的芳草地,并重新打理我那爿荒芜已久的文学家园。徘徊于望江亭前,隐隐竟然有杜鹃啼血的悲意。半生乱云飞渡,名利地位只不过过眼云烟,到头来依旧只有文学是心头好。在文学的天地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构心斗角,没有身处江湖的险恶,亦无为斗米折腰的曲意逢迎。在纯洁明净的文学时空里,我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飞翔;我可以心无羁绊,畅游于文学的海洋如鱼得水。文学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温暖世道人心;文学虽然带不来富贵荣华,却能让人走出迷茫和沉沦,成为精神的富翁,并使生命更加精彩壮丽!我拿起笔,回顾来路纷纭,感慨激荡;审视文坛光影,只觉旧影难挥。我还是当年那个在海岛边独自早起读书的青年,大海波涛的声响日渐隆隆……我要用文字描摹祖国大好河山,用炽热的激情重现中华民族克服困难无畏奋斗的故事,用最温柔的笔触去记忆一路走来的斯人斯事,用笔耕不辍的再次冲锋,去诠释我难以释怀的虔诚与坚守。逝者已化为星辰,指引我的道路,温暖我的夜晚。如今更有李佩甫、乔叶、胡弦、李炳银、赵瑜、冯杰、王剑冰等众多名家良师传道授业,有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文学同仁切磋论道,为接续文学命脉而各自坚守……
   


聚沙成塔,滴水成海。拥有了对文学的虔诚和坚守,我们这一粒粒微小的水滴定能汇入文学的海洋而汹涌激荡,永不枯竭!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