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南村记

 渭南文坛 2020-08-06

文 / 图 史仙亚  申萍

朱南村记

出渭南城南,过丰门入川,驾车十余公里,湭河西岸,稠水河岸边 ,塬坡山下,有一小村,曰:“朱南”。村中朱南两姓,其南姓为渭南旺族之后,几经迁徙,落户于此,繁衍生息。


村中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七十年代乡村景象,在此随处可见。或三五聚团聊天、或几人草编相约门前、或夫妻双耕植树致富。相识的,不相识的,均会邀你入室做客。原始窑洞,或完好、或洞口滑坡、或炕灶一应聚在;豆腐窑、饲养窑、鸽子窑、南家的、朱家的,每一面洞口,都写满了几代人的过往。光秃秃的杨树林,笔直的一片乳白,在山下站成了冬的美景。竹林池塘,树茂林密,画眉、喜鹊、麻雀、乌鸦齐歌,婉转悠扬,仿佛走进鸟的天堂。扑棱棱惊飞的野鸡,划了一个眼影,池塘边的白鹭,懒洋洋的独自散步。好一幅静美乡村图,让人叹为观止!


村庄背坡面水,一派原生态的高原风貌

沿堡子坡,崎岖小路,上原登高南望,层层梯田,背靠秦岭,野菊满眼蛋黄,原塄红彤彤的老柿子树,摇晃着枝桠上的柿子,迎客招手。南氏城墙依沟而建,矗立半坡,沟内半崖,洞连着洞,讲述着乱世的防御智慧。北望湭河,如链如带。母猪尿,螃蟹沟,马啼泉,一个个怪异的名字,彰显着千年的沧桑厚重。

村前林木茂密,曲径通幽

缘于南氏文化挖掘,与小村结缘,得知其文化历史,喜得珍宝。朱南两姓不分彼此,磨掌搓拳,慷慨解囊,聚全村之力,刻碑立石,弘扬南氏圣贤文化。遐想先祖雕像立于塬峰,廉政博物馆建于脚下,教育后世代代不忘。皇家医学馆、义仁德商号、姜泉刻印、兵器展馆等等,在我辈有生之年,能再造福社会,重显辉煌。

通村公路蜿蜒曲折,是一条连接外边世界的丝带。

村南数股清泉聚为一汪清潭,村民戏称母猪尿

古树、绿藤、残埂

敲钟台

平安柏

废弃的池塘边耸立着穿天白杨,白鹭时而悠闲静卧,时而盘旋觅食。

黄土高坡下生长着连绵片的竹林,让人称奇

螃蟹沟,厚厚的落叶下是一股股清泉,孩童在寻觅螃蟹的踪迹

沿着后山向上行走,一排排窑洞讲述着昨日朱南祖辈的生活

沟壑之上的古城墙遗址,斑驳沧桑

极目远望,高处的城墙似雄鹰,继续守候着村庄

椅子沟

登高望远,雾霭下的湭河川是一幅幅秀美的田园画卷

高大的药树上结满红玛瑙一样的果实

挂满果实的柿子树是村庄一道靓丽的风景

农耕图

感恩朱南村,遐想朱南村

作者作者

史仙亚,女。69年。渭南诗词学会会员,临渭作者协会会员,2017年临渭区作者协会优秀作者。在《中国好诗》,《传世经典诗词》,《华山文学》,《三贤文苑》及各电子平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余首。笔耕不辍,淡薄名利。文字俗中见雅,接地气接生活。喜笑怒骂也成诗。《渭南文坛》特约作者,《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作者。

欢迎文末留言评论

投稿加微信

xiaolong52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