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七亩半
作者简介 七亩半,陕西蒲城人,70后,蒲城爱好阅读,写作,希望以自己平实的文字,记录生活。《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有稿费、精排版、负责任 作者 / 七亩半 全网搜索:渭南文坛 屋里的大瓦房是在我刚上学的时候盖的。那时候村里有一半是两对檐的厦房,新盖的房子有平房和大瓦房。记得房子刚盖好我还问过父亲:“为什么不盖一座大平房,白白亮亮的多漂亮……”父亲笑着说:“平房顶底,你将来个长高就进不来了。”过后想来,那时候是有老房子拆下来的木料可以用。省钱一些,而人家盖平房的多是分家另过的,没有什么材料可以利用的。 虽说大瓦房没有平房那么亮堂,那时看电视剧(霍元甲)里面唱到:“青砖碧瓦,古朴……”心里就感觉到瓦房才是真正的家。那时候喜欢下雨天,站在屋檐下,檐头下雨滴像水帘洞一样,看院子里的水起泡了,在汇成了一条一条的小水流,流到大路上。再后来不知道从哪里看到周作人写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也就喜欢在下雨天泡杯茶,站在屋檐下。院子已经是水泥地面了,雨水只是漫无目的的流着。而我更喜欢看屋檐滴水,滴的檐头砖有绿豆,黄豆大的小水坑,现在已经快要滴透的滴水砖。心里不由得就想到了那句,水滴石穿,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是的,时间能熬得过一切。 上班二十年了,也经常回家看看。村子里路面由灰渣路,变成水泥路,再变成柏油路,家家都盖成了大平房,主要是路面一次又一次的升高,屋里的排水就不行了。前几年前吧,老爸说重新翻盖也没有多大价值。就找人把地面往上升高了一点下。升了地面的屋子再也不是那么高大亮堂了,妻子说一举手都能够着房檐,窗子显得更低了,而我的瓦房就显得有些陈旧了。 邻居后院里有一棵椿树,每到秋天就落满了叶子,我的院子里也少不了。每次回家都要打扫一翻,树上的叶子落完的时候,我还要上到房上把顶上的叶子以及一些杂物在打扫一下,要不然房上容易积水而漏雨。那时多肉植物刚刚流行起来吧,我上去采了一堆瓦松,给妻子说到,这是多好的花花,回家养着,又不用花钱,可最终还是没有养活。 这几天落雨,我住在单元房里,又想起家里的瓦房。不知道院子里积水里没有,房顶应该又长满瓦松了吧。门前的枣子是七月枣,应该已经开始红了,院子里可能又长了几株野草吧。在我心里,应该是有院有树的地方才能叫屋吧,而这一层一层小格子似的单元楼,只能叫房。要不然现在都说是买房售楼的,没有买屋买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