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记忆中,儿时的春天 作者/赵发民 朗诵/海阔天空

 渭南文坛 2020-08-06


一个有声音的文学平台

作者 赵发民


春天又来了。春天无疑是美好的。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不知创造了多少美丽的词汇,来描写春天的美。比如:春暖花开、春色满园、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李红桃白、绿肥红瘦等等;千百年来,也不知人们为春天写下了多少美好的诗句,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等等。尽是些美好的字眼。

可是,我的儿时,却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看上去远没有这般美好。那时,以粮为纲,打下的粮食交了公粮后,根本不够吃,满地里能种庄稼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连果树都很少,哪有那么多的花看?


春天一到,能够看见的最早最艳的是迎春花。我可是十分喜欢迎春花的,那是报春的花。绿绿的杆子翠绿翠绿,开出的花儿金黄金黄,那是那个年代,春天里最美的颜色。迎春花儿一开,一下子扫掉了一冬的灰蒙,你不爱她都不由你。可是,那时的迎春花,一般只有坟头上才有,大人们说:“折迎春花会不吉利”。吓得一般胆小的人,只能望而却步,望花兴叹,知趣而返。但也有一些胆大不信邪的,会到坟头上折上美美的一大把,拿回去插到花瓶中,看她一天天的变化,给家里增色不少。他们实在是太爱花了。

再往后一点点,沟里一些不知名的野草,也会开出小小的野花来,但真要是和迎春花比起来,不知要逊色多少?

春天来了。天上的太阳暖融融的,就连风儿都是和煦的,即使有时还有春寒料峭的感觉,但绝没有了寒风刺骨的痛彻。

鸟儿也好像赶热闹似的,和人们争起了春天,不是满院子的乱飞,就是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顿时,满世界也好像有了生机。

儿时故乡的春天里,见到最多的鸟,就是麻雀、乌鸦和喜鹊。

麻雀是人类的好朋友。小巧玲珑,衣着华丽,活泼好动,最喜欢居住在人们的庭院中,总是很显眼的在人的面前跑来跑去,警惕性极高的一走一回头的看着,安全了高兴了就唧唧喳喳的叫,或自己觅食,或招呼同伴。可是在那粮食短缺的年代,由于“成分(因和人争粮食吃,成为‘四害’之一)”不好,因此,并不招人喜欢,受人待见;乌鸦是一个不喜欢打扮的姑娘,一年到头总是一身黑黑的衣服,长相也很一般,叫声不好听,又不会表演,属于鸟类中的“灰姑娘”“丑小鸭”。

由于它的打扮始终没有变过,在那个年代,人们形容坏人时总是把坏人和乌鸦联系在一起,“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话语在那个年代很流行。乌鸦感到很委屈,至今都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要把它和坏人联系在一起?乌鸦可能根本不懂,这是个话语权问题。在这个丛林法则的世界上,谁让你弱小的没有发言权呢?喜鹊可就不一样了。它是鸟中的王子、公主。身材好看,尾巴颀长,毛色黑白相间,像是穿了一身华丽的礼服,平顺的羽毛在太阳的照耀下,有时还会发出彩色的光,叫声也很动人。

更由于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喜鹊,深受人们喜爱。人们期盼喜鹊的到来。为了能有好的兆头,人们也为喜鹊想了好多的成语,什么喜上枝头、喜上眉梢、声名鹊起、鹊桥相会等等,连过年或结婚时窗户上的剪纸都用喜鹊做的素材,希望喜鹊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最忙碌的当然是大人了。要顾一家大小的吃穿;划算当年家中的大事,比如盖房、孩子结婚、学生上学等等。更多的还要考虑家中随时可能的断炊。还要关心当年的麦子是否丰收,平整土地,种瓜种豆,棉花育种,红薯育秧,草猪跑圈,母羊生仔……的确够忙的了!

孩提时代的村庄总是热闹的,那是孩子们的天堂。尽管家家门口堆满了杂草、粪堆,生长着大小不一的各种树木,甚至还拴着猪牛羊,可是,孩子们玩起来总是那样的天真快乐。男孩子们玩的最多是碰马城、滚铁环、摔面包、打泥鼓、撂田、狼吃娃、四桄顶、炮子筒、滚弹子、打弹弓、斗击……


还有一些好奇心更强、心灵手巧、敢于挑战的孩子们,几个人聚在一起糊风筝。好多都上不去。一旦上去了,绳子一断,风筝飞了,大家就随着风筝的走向去追。有的由于过分专注,一不小心就掉到小沟里摔上一跤,翻起身来继续追。风车由于做法简单,孩子们没有不会的,以至于许多孩子都要同时玩起来。女孩子们到了一起,玩的最多的是踢毽子、抛沙包、翻交(翻红绳)、抓羊、跳方等等。捉迷藏,击鼓传花是男女孩子共同的爱好。

儿时的春天,阳光是明媚的,风儿是和煦的,天空是瓦蓝的,人们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总觉得生活是那样美好,总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抱有着希望。


这就是我记忆中,儿时的春天。
儿时的春天是美好的!

作者简介

深谷空幽,原名赵发民,渭南临渭区人。60后文学爱好者,喜欢散步郊游。临渭区作协会员。《汗滴化雨伴笔耕》《渭南文坛》《优文网》等平台特约作者。

主播简介

海阔天空,姓名:张素杰,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女儿,金土地文化传媒主播,多家平台的金牌主持和点评嘉宾,喜欢散文和诗歌,酷爱声音和朗诵,朗诵作品散见于网络,愿用微笑点缀生活,用声音温暖世界。《渭南文坛》特约主播。

平台主编:闵盼龙
投稿微信:xiaolong5206
发布渠道: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