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刘瑞辉,笔名,泰若。男,籍贯:山东青岛莱西市,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八十年代中期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中文系,在各级政府机关工作长达二十余年,对官场生活颇为熟悉,深切感到做好官之难,并为之发出感叹。为创作《好官难当》一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深刻诠释了好官难当这一主题。先后发表过诗歌、散文、人物通讯和理论文章多篇。《好官难当》为作者首部长篇文学作品。该小说出版后,作者再接再厉,又创作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清浊之间》。
作品欣赏
《严峻的课题,艰难的选择》
——评泰若的长篇小说《清浊之间》
由莱西市作家刘瑞辉(小说署名泰若)创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清浊之间》于2014年8月与读者见面。笔者拥书在手,爱不释卷。读罢小说,掩卷深思,感慨万千,情不自禁拿起笔,必欲一抒胸臆。虽然本人才疏学浅,不胜笔力,但还是不揣冒昧,姑妄为之。
小说是生活的缩影,又是读者认识陌生世界的窗口与载体。读者诸君若要了解本小说,姑且随我一起翻开小说,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吧。
清与浊是一组反义词,也是一对现实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是人人必须做出的选择,大到国家、地区,小到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无法回避。自然环境的污染与官场腐败、社会生态恶化都是灾难,都令人痛恨和担忧。腐败给少数人带来利益,污染为多数人带来危害;腐败之后再行贿是贪官升迁的铺路石、敲门砖,环境污染之后殃及子孙后代是百姓的眼中钉、肉中刺……某些官员为了创造政绩,实现升迁,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向利益集团做出让步。而在这个过程中又难免夹杂着权钱交易和幕后操作。于是,清与浊的选择就成为官员好与坏的试金石、分水岭。
《清浊之间》的独特和高明之处就在于她不只是描写了社会生态和社会人的精神层面的污染,还涉及了自然形态和环境的污染,指出了这两种污染的严重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围绕这一主题,书中刻画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大学毕业生柯大卫,报社记者叶青,经济新区工委副书记方明,滨江市市委书记薪跃进,市长高枫,普通村民魏正毅;经济新区工委书记金秉荃,管委会主任翁卓,公安局副局长斐彪,黑社会头目白裕富,私营房地产公司总经理伏美姣……他们或正或邪,或官或民,代表着自己的群体,表现着自己的本性,演绎了一部正义与邪恶、天理与私欲角逐较量的时代大剧。作品不仅客观地揭露和抨击了社会的阴暗层面,还塑造了众多正面形象,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
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小说生动表现了不同人物在金钱利益面前,在现实的喧嚣与纷扰之中,在清与浊之间,所做出的艰难取舍和痛苦选择。
作者着力从人之本性去刻画贪官。毋庸讳言,人都是自私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贪官则把这种自私发挥到了极致,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权不捞,过期作废”的人生哲学,甘愿堕落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如果说前者只是人性和道德问题,那么后者就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人性中的恶欲一旦膨胀,酒、色、财、赌等不良嗜好就会纷纷缠身。官员有权,奸商有钱,美女有色。这三者互为诱饵,互为条件,如同烈火干柴,一点就着。于是乎,官商勾结,权色交易的丑剧一再上演,屡禁不止。
作品勾勒了腐败分子走向堕落的大致路径:投机钻营,拍马行贿,混进官场,爬上官位。后被奸商酒店宴请、美色诱惑、金钱收买,进而与他们蛇鼠一窝,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疯狂敛财。
官员一旦产生了贪欲,就失去了心智。贪官们通过行贿爬上权位,然后再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更多的钱财,进而继续打通关节,实现新的升迁,这是所有贪官的共同经历。可是,这一爬一捞之间,国家利益,百姓生计,公共财产和政府信誉,就在无形无影之间丢失了。
然而贪官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利益场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私欲、永远的利益。于是,贪官与奸商,一旦分赃不均,就会祸起萧墙,反目成仇,最终同归于尽,双双落入法网。
他们更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利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不管是谁,只要违反党纪国法,“达摩斯之剑”就永远高悬头顶。这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更况,苍天有眼暗中看,多行不义必自毙。当贪官们为名为利,贪腐到达顶峰时,接下来就是东窗事发,鸡飞蛋打,身败名裂。追求了半辈子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最后把自己变成了疯子、傻子,被戴上了铐子,关进了局子。这正如《三国演义》里的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又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就是不成规律的规律。
小说刻画的人物是立体的,多面性的,而不是程式化的,单一性的。生活告诉我们,就像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一样,世间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坏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人也能办坏事,坏人也能办好事。作者笔下的人物,不是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而是生活中的特定的人,具有复杂性格的人。书中的金秉荃、翁卓就是这样的人物。一方面,他们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好大喜功,不计后果,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危害;另一方面,他们也高喊反腐败,也会基于向善本性、形象塑造和政绩追求,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作者在刻画他们大奸大恶的同时,也没有避开他们的善行善言,还是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完成个性化的表演。当然,作者并不讳言:他们当中有些人本身就具有双重人格,说做不一,善于表演,欺世盗名,他们是典型的伪君子、假道学。
任何个体的人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都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做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作者明白,要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就必须把人物放到大环境中,放到现实生活的舞台上去。因此,作者不惜笔墨,下大功夫,对官员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走向堕落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做了清楚明白的描述。这些描述无疑在告诉读者:虽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由于官场环境恶劣,诱惑多多,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要做到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确很难。但是,官员是官不是民,官员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官员既是道德的化身,又是法律的宣讲者,因此贪官最终锒铛入狱,既可恨,又可怜,还可悲。
我想,作家写作反腐小说,绝不只是为了展示贪官们的贪腐手段,暴露他们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一掷千金的生活方式。作家的责任在于揭示社会的病症和提供疗救的药方。面对来势汹汹、不断蔓延的腐败问题,执政党该怎么办,政府该怎么办,普通公民应该怎么办?《清浊之间》中的人物都做出了答案。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吗?
《清浊之间》告诉我们,腐败的涉及面足够广泛,危害程度十分严重,绝不是“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那样简单,也非一句“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好的”能够概括。
作者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然状况下,清中有浊,浊中有清。因条件不同,清浊可以相互转化。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因此,任何人,任何官员都不能抱有侥幸心态,都要牢记:人在做,天在看。更要时刻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借用小说中的话,那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还什么,怎样还?贪官祸国殃民,法律自然会给以相应的制裁;如果法律缺位,那么良心会时时受到正义的谴责;如果良心缺失,那么人性会感觉自己不配立于人类之中;如果连人性都没有了,那就与兽类为伍啦。即便上述都没有兑现,历史自会做出公正的评价,哪怕贪官们早已作古,哪怕百年千年之后。骂名千载,遗臭万年,祸延子孙,殃及祖宗,这样的结局,肯定在等着贪官们。东汉梁冀,唐朝元载,明朝严嵩,清朝和珅,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从理论上讲,所有的贪官都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然而,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腐败分子总是互相利用,互相袒护,抵制和规避惩罚,从而增加反腐败斗争的阻力和难度。现实中逍遥法外,暂时逃避了打击的贪官不在少数。因此,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我们或许也会自问:难道就没有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吗?有!社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世间,有困难就有克服困难的方法;有需要就有发明的诞生。自然,有腐败,一定会有遏制腐败、杜绝腐败的高招。作品告诉我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全党重视,全民参与,就会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腐败就会被控制在一个为害最小的范围。
《清浊之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反腐败的方法和目标只能是把权力晾晒在阳光下,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权力还给人民。而治理腐败最终要靠改革创新,以此构筑严密、完善、配套的制度机制,让贪官不敢贪,不想贪,不能贪。这是高层的部署,民众的期盼,也是作者的呼吁。
也许读者会觉得,本小说的结局不够刺激,不够大快人心。一号贪官金秉荃去了省委党校学习,虽然离开了工委书记的职位,但是并没有被绳之以法;翁卓也是贪污受贿,劣迹斑斑,却掌握了工委书记的大权。这不是读者想要的结果。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现实很复杂,官场水很深,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诚然,小说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因人写事,因事写人,或兼而有之,或另辟蹊径。小说的题材或大或小,或旧或新,都会影响小说的关注度和读者人数。本小说的情节中没有朝代更替,也没有战火纷飞,没有才子佳人,没有生死爱情,它写的只是现实生活,只是和平社会里人性和人的命运,但文字却极富情趣,读来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找准了自己的立场。小说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生存状况等重大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可以说,小题材写出了大主题,这是该小说的过人之处。
总体来看,本小说采取了倒叙手法,通过主人公柯大卫对往事的感慨与回顾叙写故事,设置悬念,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吸引力。结构上多线并行,以线带面,呈扇状展开。柯大卫的经历是主线,同时还有多条副线。这种写法,开合自如,随心所欲。叙事顺序条理分明,情节推进合情合理,看似娓娓道来,却如抽丝剥茧。描写细致逼真,叙事生动感人,有些细节触目惊心。当然,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作者也不忘忙中偷闲,插入一些舒缓优雅的段落,以调节读者的阅读节奏与心情。例如,对国饮茶叶饶有趣味、极富专业性的评论,对小说《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对黄山和九寨沟风光的形象描绘……作者侃侃而谈,颇有专家品位。它们既是情节的需要,又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和色彩,读来情趣盎然,如饮甘醇。不夸张地说,这些章节单独拿出来就是一篇篇极好的散文。
小说文字简洁流畅,行云流水。人物对白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充满了人生哲理与生活气息。比如:与“老首长”形成鲜明对比的“马老”数度出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对柯大卫谈人生、谈为官、谈理想;柯大卫和叶青私下里对当下反腐、防腐的犀利的语言……这些地方写得都极有深度,读来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感。
另外,有些名言熟语,很自然地从人物口中说出来,却耐人寻味,令人警醒,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可读性和震撼性。比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治天下。”“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两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一壶酒来。”“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以行!”“改革啊,有多少丑行和悲剧打着你的旗号畅行无阻,一再上演!”……阅读到此类地方,时时会产生阅读文字的快感,并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
作者人到中年,知识积累颇多,社会阅历丰富,对世事人生有着独特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极好的文字功底进行创作,显得如虎添翼,得心应手。相信,读者诸君阅读此书,一定能得到丰厚的收获。相信,读者诸君读着我们莱西人自己的作品,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
读罢小说,掩卷沉思,我冒昧地给读者出一道问答题:假如你是小说中人物的一员,你更愿意做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呢?我想,答案并不重要,而问题本身却很有价值和意义。只要你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那么你也就真正读懂了这部小说。(张所新)
相关信息:
《好官难当》 刘瑞辉 著
长篇小说《好官难当》生动描写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的现实生活,深刻阐释了“好人难做,好官难当”这一千古命题。小说描写了管依群、梅云等正面人物替老百姓办事的为官之难,揭露了金仕昌、沈富贵等所谓的“改革派”人物的蜕变堕落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展示了一批混迹官场、患得患失的“官油子”拼命往上爬而又不得不在夹缝中挣扎的可笑人生,还描写了当今社会的种种人生百态,是一部了解现实社会的很有特色的官场小说。
《清浊之间》泰若 著
内容提要
大学毕业生柯大卫怀揣一腔热情与美好梦想踏入社会,在不同的岗位摸爬滚打,经受了一番刻骨铭心的情感洗礼与心灵锻冶。与此同时,以工委书记金秉荃、管委会主任翁卓、工委副书记方明为代表的各方政治势力以经济新区为舞台,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利益角逐,上演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时代活剧。
小说艺术地再现了本世纪初叶江南某地纷扰复杂的社会生态,真实描写了各色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取舍和痛苦抉择,生动刻画了他们丰富隐秘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他们迥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和人生结局。
小说语言优美洗练,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宏大新颖,立意高远独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通篇渗透了作者对于世事人生的细微观察和深入思考,闪现出浓郁的情感魅力和耀眼的理性光彩。既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时政世情小说,又是一部真实动人的青春励志小说。
《莱西文学》是《齐鲁文学年选》系列刊物旗下的官方平台之一,前身是纸刊《莱西文苑》。由山东省青年文学艺术研究会主办,齐鲁文学杂志社承办。
《莱西文学》的办刊宗旨是“挖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主打乡土品牌。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五、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
来自: 齐鲁文学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十二:李宝嘉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晚清文学之十二: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的代表作,也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写了三十多个官...
【西南作家•评论】曾令琪/读云南杜美、张朝云长篇小说《官脸》
【西南作家?评论】曾令琪/读云南杜美、张朝云长篇小说《官脸》读云南杜美、张朝云长篇小说。王从省矿业研究所下派到铜溪市任党务副书记。王周丛身为市委副书记,居然被迫沦为出租汽车司机,情节虽过于...
烟火人间丨刘永忠长篇小说《土地神》特色浅探
烟火人间丨刘永忠长篇小说《土地神》特色浅探。刘永忠长篇小说《土地神》特色浅探文/阿山。我听说他的小说出版后,读者有较好的反应,认...
朱元璋用什么手段惩治贪官?
朱元璋用什么手段惩治贪官?为了让官吏们了解百姓疾苦,朱元璋命人编著《醒贪简要录》,颁发所有官吏,命其熟读。朱元璋还特别指出"有能为民除害者,会议城市乡村,将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闲之...
平反岳飞冤案后,宋孝宗做了件“凶残”事,为南宋续命百年
平反岳飞冤案后,宋孝宗做了件“凶残”事,为南宋续命百年.官员腐败。官吏的上任需要有考核文书,这份考核文书记载了官员的政绩情况,等...
从书法技艺到选官制度
从书法技艺到选官制度。相信胡长清的一路青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书法技艺的"光环效应":首长们看到这小子书法不错,很容易判定出他的其它方面也不错,甚至得出"这么有才华的人应该重...
古代官场黄金下沉粪土上浮现象剖析
古代官场黄金下沉粪土上浮现象剖析。《世祖仁皇帝圣训》卷45载康熙四十三年皇帝说:“目今巡抚皆有廉声,而司道以下,何尝不受州县馈遗...
清字文
西门为官一生,廉洁为先,造福百姓,死后为邺地百姓供奉。陈氏为官廉洁,嫉恶如仇,不顾个人祸福进退,为朝政楷模,百姓称道。七曰包拯,安徽合肥人,一生清廉,布衣粗食;官道清廉,三朝不变,严于律...
历史上有一种官职,本是正义的化身,最后却变成大害
当然对贪官来说,这些正义使者,更堪称霸气强人,早年的时候,还有好些你死我活争斗,发展到明中期时,巡按御史们一度大杀四方,比如明...
情感领域优质作者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