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永不屈服的爱国教育家-蔡安阳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蔡安阳,汉族,晋江市梅岭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晋江市历史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晋江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散文百家》、《泉州文学》、《东南早报》、《晋江经济报》,《石狮日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独有一段情思》。散文《穿越千年的邂逅》荣获2014年度福建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二等奖,散文《静夜忧思,笑望天明》2013年5月获晋江市第三届悦读节征文比赛二等奖,2015年11月获晋江市:铭记历史,筑梦未来,抗日征文一等奖。2010年,2013年连续两届荣获晋江市‘‘十佳优秀辅导老师’。


莱西文学
《永不屈服的爱国教育家》
——吴鲁
作者:蔡安阳

题记:从迈进岁月雕琢的吴鲁故居那刻起,我仿佛置身数百年前的清末时代,田陌清溪,山路蜿蜒,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吴鲁坐在院子里,提笔挥毫,忧国天下。

是怎样的吴体书法,让其出欧入虞,直逼晋唐,气韵清新,人称“书法精绝,名噪都下”,以致民间以得到他片纸只字为荣?

是怎样的创新教育家,奉派三任学政,三任主考,为国朝衡文取士,革除科场积弊,建树良多,享有“六掌文衡”之誉?

是怎样的一个爱国诗人,在八国联军侵华和清廷丧权辱国的时候,义愤填膺谴责腐败清廷,写就光辉熠人的诗集《百哀诗》?

闻着经过历史沉淀的宅院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抚摸着红漆斑驳的残旧木桌,看着木柱上的联语: “天赋清高绝流俗,老垂著作贻子孙。”,我想让时空穿越,带我看看这教育先驱,爱国的末代状元——吴鲁。

晴空湛蓝如洗,阳光和煦,微风吹拂白云游丝散去,你带着家人的期待,行路北上。历经艰辛,终来到京城参加顺天府恩科考举。殿试时节,因和江西文廷式的试卷文章各有千秋,难分高下,被众位大臣选评,最终你以试卷白璧无瑕,拔得状元头筹。本是一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你大魁天下,一时间冠盖满钱头,前来交结契阔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乡村小道变得车水马龙。

时光追溯,自1619年明万历年间庄际昌状元至你中举,竟时隔271年。因此,你的状元第是明以后数百年间闽南唯一的状元府,整个华南地区所罕有。而你一生政洁清廉,心系国运,忧国忧民,为后人留下诸多功德与著作,被世人所称赞。

吴鲁,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晋江市池店钱头村人。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清同治十二年登拔萃科,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满升刑部主事,充秋审总办。光绪十二年考军机章京;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中举。光绪十六年恩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福建清代科举三位文状元中唯一的泉州籍状元,也是福建最后一位状元。吴鲁一生勤耕不辍,着述宏富,有《读礼纂录》、《百哀诗》、《纸谈》、《蒙学初编》、《国恤恭纪》、《读王文成经济书后》等行世。

在你未中状元前,书法就已在人文荟萃的北京城闻名,擘窠大字,笔力雄健,有颜鲁公遗风,个人风格鲜明,自成一体。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为你书卷跋后写道:“吴肃堂(状元公)书法能名副其实,严肃端正可宝也。”一语定鼎,是对你书品的总评,何等切合。

你状元及第后,出任政职的二十年间,奉派三任学政,三任主考,为国朝衡文取士,革除科场积弊,又奉派赴日考察学制,着力为国家培育人才。你不辞辛苦,走遍东北各地,亲自编写讲义,兼训兵学,躬历各校,登堂演讲,并为首捐廉助学。到吉林仅半年,当地小学、师范、法政、女校、中学各种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学风为之一振,广受八郡绅民称道。江春霖御史曾说:“科名至大魁,仕宦至文衡,皆人生至荣。”你功高位重,可清廉爱民,其荣耀自非等闲可比。

如今你的状元第寂廖荒凉,已经不复当初的雕梁画栋,可是它与你共同经历世事沧桑变迁,是唯一留下你爱国悲戚的见证。

光绪庚子年闰八月,军务处总办吴鲁困守在北京北城南柳巷晋江会馆。自八国联军打进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你追赶车驾不及,行李川资被溃兵抢走,只得暂寄会馆,饥一顿饱一顿度日。没想到曾以状元名闻天下的吴鲁,竟落得有国难奔,有家难投。如果只是自身的痛苦,那倒也罢了,最令人悲痛的是国家蒙难,民生倒悬,所见所闻尽是令人发指的事。

你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清官员的腐败无能,以及老百姓的水深火热面对现实,你决意“提笔崚嶒强自壮”,用诗歌的形式,将庚子事变的过程反思、记录,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一段国破家亡的悲惨历史,自奋自强,早日“提剑收取旧山河”。

“须臾联军入大内,天地昏黄日光晦,京营旗兵十余万,什什佰佰投戈奔,嗟余微命等蚁虱,兀坐空斋同桔桎!”,在都城失守的绝望,生灵涂炭的愤懑凄怆,奴颜婢膝的权贵们在国家存亡当头的群丑相情况下,你义愤填膺,将满腔的悲愤与痛恨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百哀诗》。

“独与孤松争晚节,盘根长耐雪霜寒。”诗如其人,你犹如严寒中的一棵孤松,只能借诗抒发自己的心怀。在内忧外患的清末,《百哀诗》以其翔实形象的史料,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精神穿透力,成为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部诗史,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百哀诗》感召后人的特殊价值,时人早有定评:“是殆欲国家无忘庚子之难也”、“读之使人毅然而有不共戴天之愤”、“百哀诗者,其人心之救药也”。浏阳李运棋也在其《百哀诗》序中予以极高的评价:“纪念国耻,传之学堂,宣之社会,以激发全国公愤,卒复强仇,为世界雄诗之风化天下而效力于国家也。”!除了翔实记录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诗人所目睹的种种现象之外,在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你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闭上眼,感受着经历了岁月侵袭的状元府第,突然觉得它还留着你的痕迹,驻足着你的精神。我能想象你身着清代官服,凝眸远视的站在这里,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爱国情怀传播下去,让状元人格道德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莱西文学简介

  

《莱西文学》是《齐鲁文学年选》系列刊物旗下的官方平台之一,前身是纸刊《莱西文苑》。由山东省青年文学艺术研究会主办,齐鲁文学杂志社承办。

《莱西文学》的办刊宗旨是“挖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主打乡土品牌。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五、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