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天蓝 教我不想他 亦难 不知情的孩子 他还要问 你的眼睛 为什么出汗”,这是潘越云演唱的《天天天蓝》中的几句歌词,也是我印象最最深刻的几句,这首歌是华语流行乐中的经典,被广大乐迷所熟知。同名的专辑列“台湾百佳专辑”第4位,整张专辑由陈志远编曲,李寿全制作,陈志远巧妙地把握了歌中的意境,歌曲一开始那如泣如诉的小提琴独奏一定打动了很多听者的心。凭借这张专辑作品的古典韵味,加之潘越云那迷人的嗓音,这张《天天天蓝》专辑成为民歌时代后期的隽永之作,李寿全也因此专辑获得了当年“金鼎奖”最佳制作人,这首《天天天蓝》后来也被很多歌手不断地翻唱。 完整地听这张《天天天蓝》专辑还是在2000年以后,那时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了“台湾百佳”的目录,便按图索骥地去把名单中专辑的MP3找来,一张一张地去仔细听。拥有这张正版的CD又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对于我这种特别喜欢去看词曲作者名单的人来说,认真看一遍所有词曲作者的名字是听每张唱片的必修课。 潘越云《天天天蓝》专辑封面 专辑同名主打歌《天天天蓝》的词曲作者就让我傻了眼:作词:卓以玉 作曲:陈立鸥,在我当时的知识库里,对这两个名字完全陌生,在脑海中搜索了半天也没有记起这两位之前写过的作品。囿于当时的条件,暂且把这个疑问放在了心里。直到2013年左右,滚石复刻了阿潘的这张《天天天蓝》的黑胶唱片,再版的黑胶唱片中附了一张《天天天蓝》词作者卓以玉手写的精美卡片让我再次关注起这个名字,看着这些文字,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词曲作者。 潘越云《天天天蓝》复刻黑胶 慢慢地了解到这些资料:卓以玉1934年生于北京,是美国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首位亚裔女性委员,文化艺术大使,诗词作家、画家、比较文学教授,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她出身名门世家,家族中名人辈出,父亲卓宜来是北大教授,林徽因是她的姑姑,弟弟卓以和是“分子束外延技术之父”,表妹林璎是著名建筑师……,耳濡目染,林下风范,自然天成。 卓以玉在诗歌、绘画和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而绘画是她中年之后最致力做的一项事业。有着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她,把对中国的思念情怀,寄托在孜孜不倦传播中国文化的事业上。她翻译了《闻一多诗文选》,著有《中国美学与齐白石》等九部著作,而她的中英文双语诗歌创作,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卓以玉年轻时照片 图片出自《天天天蓝 当代才女卓以玉》 当然我对于卓以玉这个名字最初的关注,还是在《天天天蓝》等歌曲上,后来偶然看了白先勇先生的文章,在文中白先勇深情追忆了他与许芥昱、卓以玉相聚的几个人生片段。白先勇与卓以玉是因为三姐白先明而结缘(卓以玉是白先明的同学),又通过卓以玉与许芥昱相识。许芥昱教授是卓以玉在中文老师协会认识的恩师,是许芥昱把卓以玉带进了文艺圈,并鼓励她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这首《天天天蓝》就是卓以玉写给许芥昱的,许芥昱在1982年1月4日旧金山大雨后的一次山体滑坡中不幸遇难,卓以玉十分悲痛,据说山泥下来的时候,许芥昱本来已经逃了出来,想起地下室里的书籍和资料,又跑回去抢救,然后就没有出来了。白先勇听闻消息也后为之扼腕 “许芥昱走得不得其时,不得其所,令人痛惋、憾恨”,诗人郑愁予也写了一首《冬-悼芥昱》来悼念许芥昱。 卓以玉与吴楚楚、陈志远合影 图片出自《天天天蓝 当代才女卓以玉》 又在白先勇的一本书中看到以下这段生活化的文字,让我对卓以玉又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里也提到了《天天天蓝》这首歌:八零年我到伯克莱客座讲学,许芥昱跟卓以玉都在湾区,所以见面的机会比较多。我一到伯克莱,卓以玉便请我吃饭。久闻“老卓”手艺非凡,那晚八道海鲜,碟碟活色生香,简直是艺术家的杰作。卓以玉是个才女,书香世家,能诗能画,又能设计首饰家具,而且样样别出心裁。她的家里挂满了字画,有的是她画的,有的是许芥昱画的。卓以玉八零年夏天曾经到台北开了一个个展,她的画色泽鲜润,富有流动的旋律,多半为抽象的花卉,令人喜悦,令人忘忧。那天席间还有殷太太(张兰熙女士)及陈若曦等人,后来大家又唱起歌来,许芥昱的嗓子好,唱了许多老歌。有一首是卓以玉作的词,陈立鸥教授(注:卓以玉的叔公)作的曲,歌的名字就叫《天天天蓝》,歌词是这样的: 天天天蓝,叫我不想他也难。 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 你的眼睛为什么出汗? 情是深,意是浓, 离是苦,想是空。 这首歌的歌词天真自然,曲调优美。卓以玉后来告诉我这是许芥昱最喜欢的一首歌,他过世前没多久,在一次宴会上还唱过。卓以玉说,这首歌是她十几年前写给许芥昱的。 卓以玉与潘越云等人合影 图片出自《天天天蓝 当代才女卓以玉》 这首《天天天蓝》是怎么会传到滚石唱片被潘越云演唱的呢?在卓以玉悼念叔公陈立鸥教授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记录:一九七九、一九八零年,在旧金山湾区,每逢好友、学人过境欢聚,晚饭后,总谈笑唱歌。白先勇、刘绍铭、陈若曦、许芥昱、殷张兰熙等,都是最先听到、最先唱这首歌的人。叔公又安排了凌嵩郎教授带领当年国立艺专的十几位系主任,来旧金山州立大学研习数周。有一次饭后,马国光(注:著名乐评人马世芳的父亲)教授听了喜欢,带回了台北。他的夫人陶晓清把这首歌交给了滚石唱片公司,二毛、三毛都喜欢,后由陈志远编曲交由潘越云演唱。后来高信疆的哥哥制作电视剧《守著阳光守著你》时,便用了叔公和我合写的这首〈天天天蓝〉。那几年,台湾街头、家家户户的电视上,都可听到《天天天蓝》,大家这么喜欢,我们好高兴! 陈立鸥非常喜欢卓以玉的这首诗,也为了歌曲旋律的需要,陈立鸥提笔加上了下面这四句:情是深 意是浓 离是苦 想是空。 不过“天天天蓝”的故事并没有结束,1985年8月滚石唱片发行的潘越云的专辑《相思已是不曾闲》的同名主打歌,又是卓以玉的作品,只是这次她从作词变成了作曲。
在这张专辑的文案中有这段文字,让我们对这首歌曲的诞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相思已是不曾闲》是吴正德替阿潘制作的第二张唱片。有别于《世间女子》(注:1985年1月发行的专辑)的浓烈风格,这张专辑的走向反而趋于恬静风雅。大地色系的封面设计,不仅让许多人极为钟爱,更呼应了音乐调性上的变化。主打歌曲〈相思已是不曾闲〉是卓以玉教授继《天天天蓝》后再度与阿潘的合作。仍是极具中国风的编曲形式,透过铮琮的风铃声作为前导,继之以二胡及提琴的幽怨琴音,将许芥昱诗作中的相思之苦化为阿潘的感人歌声。而作家陈幸蕙与陈志远合作的〈浮生千山路〉则是另一首寓意深远的经典好歌,也是那个文以载乐年代的又一明证。 ” 卓以玉给许芥昱这首1972年的诗谱曲时,许芥昱已经在那场意外中去世,为了纪念这位恩师挚友,当她重读这首《相思已是不曾闲》,看到诗中这句“怎奈春雨把巉崖都化作软泥”时百感交集,于是卓以玉将这首诗作谱成歌曲,以表达对许芥昱的怀念。此后,《昨天的昨天》、《上了你瘾》、《来生的来生》等卓以玉的作品陆续被李泰祥先生谱曲成歌而被更多乐迷熟知。
图片出自《天天天蓝 当代才女卓以玉》 而让我对卓以玉有了更为全面认识当然是2015年这本个人传记《天天天蓝 当代才女卓以玉》,白先勇先生为这本书做了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天天天蓝 当代才女卓以玉》 当时因为一首《天天天蓝》去听了一张唱片、了解了一个人、读了一本书,发现了一首歌之外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这也是在听歌中找寻的一种乐趣吧。今天就重温一遍这首《天天天蓝》,也想起了卓以玉在《天天天蓝》再版时写的一段话:天天天蓝……那一缕缕醉人的音韵,有否引您回多少年前 多少年? 近期回顾 静听 一起分享聆听的点滴 如转载或他用请事先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