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天,高考又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样,在明代状元刘若宰的故里平山镇大塅村,全村900多户村民也同时都在“惯例”中不约而同地关注着高考。 大塅村是明崇祯元年状元、书画家刘若宰的故乡。刘若宰被钦点为状元后,即授谕徳职务,充日讲官,当皇帝教师。退休时升侍讲学士。刘若宰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安徽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旧时县学宫(今安庆市)前建有状元坊,刘若宰在安庆的府邸称“状元府”,今安庆状元府宾馆得名于此。 “我们村的孩子都是出了名的爱学习,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跟‘状元故里’崇尚教育的村风有很大的关系。”说起“状元村”的孩子,大塅村主任刘进满脸自豪地说,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村里先后走出1000多位大学生,这其中,后来读硕士、读博、出国留学的有十多人。 “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原来庄子村全靠土里刨食,没有什么挣钱的门道,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考大学,所以一户出了大学生,全村孩子都跟着学,村里的学风也就越来越浓厚了。尤其近年来,村子里每年都有十几个孩子通过高考考上名牌大学。 ”刘进说,大塅村有56个村民组,968户,3800多人,大学生总数占村民总数的1/4以上。最多的一家有四五个。“村里第一批大学生有考取清华的,第二批有考取南开和山东大学的,后来接着有人考取南京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大塅村村主任刘进说。如今,大塅村走出去的这些大学生已经成长为各领域的人才,他们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人中,有全国杰出中青年科学家,有中国知名汽车公司的中高管,有国内一流的眼科专家,有大学教授,也有高级技工。 几十年来,村民们有个习惯,每年都打听谁家的孩子参加高考,盼望着村里的孩子都能金榜题名。“我们村跟别的村不一样,村民们不比谁家有多少钱,比的是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石岭组村民刘晓英的孩子刘振武,今年高考考了660分。“我正在和孩子商量报什么大学。不管上什么大学、学什么,我都要教育孩子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刘晓英说。 从考上大学,到成长为各领域的人才,这些“状元故里”走出的人并没有忘记回报家乡。近几年,在大塅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他们或直接捐资,或出谋划策,一点一滴承担与分享着家乡的未来。 (记者 檀志扬 通讯员 程海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