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证明对《西游记》的真爱 可能我们都要输给这个外国人—— 她14岁自学中文,22岁来中国留学 在西湖边一待就是二十年 期间迷上《西游记》,为了把它译成德文 她四处走访寺庙道观,请教高僧 苦读四书五经和佛经 还读了浙大的古代文学硕士 当我们对《西游记》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剧时 这个勇敢而坚毅的女“唐僧” 用17年时间独立完成了 82万字《西游记》的德文翻译! 将这部古典名著普及到西方世界 这是一次真正的“东方取经” 去年10月,瑞士女汉学家林小发 翻译的德文版《西游记》问世 首印2000册全部卖光 林小发也因为这部《西游记》 半个月前获得莱比锡书展翻译大奖 主办方对她的评语是: “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 更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思维方式的 峭壁中搭起了一座桥。 这正是‘世界文学’的真意, 一种来自全世界、面向全世界的文学。” “ 14岁因为中国杂技团到访 开始自学汉语 林小发1968年生于瑞士比尔,一个钟表业小城,当地通行德语和法语。 1983年3月,一个来自中国广西的杂技艺术团到访比尔。14岁的小姑娘林小发一下子被介绍册上的中国字迷住,走上了自学汉语的道路。那本册子至今在她家中珍藏。 上世纪90年代,林小发来到中国,在中国美院书法系和版画系学习。偶然的机会,她在上海古籍书店读到了《西游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世界观深深吸引了她。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只有《西游记》没有德文全译本。德国人知道孙悟空,都是通过转译自英文一个节选本《猴子的朝圣路》,加上几种儿童绘本。 而《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此前已被德国汉学家弗兰茨.库恩(中文名孔舫之)完整地译成德文。 弗兰茨.库恩,1884-1961 “ 译回中文的德文版《西游记》 简直就是指环王 林小发的德文版《西游记》 在中国有这么大反响 这要感谢一个人—— 今年2月底,译林出版社资深德语编辑王蕾读到林小发的德语版《西游记》,吃了一惊!
“德语版《西游记》的开头译得太流畅了,一晃神我还以为在读《创世纪》!从翻译层面可以说做到了信达雅,而且德语译者对中国文化很有研究。” 王蕾随手把第一回《灵根孕育泉源流出 心向圆满大道生成》译成中文,发到自己的微博上。网友们马上炸锅了:“值得全部翻译回中文!” 中文版《西游记》的开篇,吴承恩是这样写的: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下面是王蕾译回中文的德文版定场诗:
太初混沌不分, 天地晦暗地混淆在一起; 万物模糊,横无际涯, 谁都没有见过那时的景象。 然而原始巨人盘古苏醒 打破了混沌, 强大的云雾世界清朗起来, 清浊二分开。 这大地上的所有造物 向上追求至高的善; 从中生长出的事物 最终将实现美德。 如果你们想要了解那种力量, 它决定了存在的循环, 那么这书定是最好的一本: 《在西游之路上摆脱所有的灾难》。 回译成中文的《西游记》 受到中国网友的好评 被认为“史诗范儿十足!简直就是《指环王》了!” 而且章回标题都是对仗的 书中的诗词也最大限度得到了保留 王蕾又接着译了《猴王出世》一节: (向上滑动启阅) 《西游记》德译本第二回 《猴王出世》 王蕾译 这座山最顶上却有一块神石。这块石头高36.5尺,对应周天365度,周长24尺,对应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此外它还有九个孔隙、八个窟窿,对应九宫八卦。自创世以来,这块石头就接受了天的真理与地的秀丽,太阳的力量与月亮的光辉浸透了它,使它在很久以后产生出魔力,在内部孕育出一个仙胎。直到一天,石头迸开,出现一块像玩的球一样大小的石卵。在风的作用下,它变成一个石猴,有着所有的五官和四肢。 这猴子立即学会了爬和走,它向四方都鞠了躬,从眼中便射出两道金色的光线来,直射到北斗的星宫之中,甚至惊动了天上伟大神圣的玉帝。他被闪烁的金光炫目时,正由仙臣们环绕着,在金阙云宫中的高天之殿上。他立即命令千里眼和顺风耳将军打开南天门侦查。得令后,二人来到门前观看探听。不久后返回报告说: “金光射出的地方,是东胜神洲大陆上傲来国的花果之山。这山上原有一块神石,从中长出一枚卵,经风变成一只石猴。这猴刚才向四方鞠躬,于是眼中射出金光来,到达我们的宫殿。可只要它一开始吃喝,金光就会减弱,最后消失。” 玉帝仁慈地说:“凡间万物都由天地的力量中生成。这不是什么怪异的事。” 可那猴子现在能够走、跑、蹦、跳了;他吃草木,喝溪泉之水,采摘山花,寻觅果实。猩猩与鹤是他的同伴,狍子和鹿环绕着他。夜晚他歇在石崖之下,白天便漫游群山和峡谷。这话很有道理: “在群山的世界中没人知晓时历, 冬天过去了也不会提到新年。” 有一天,又热又闷,石猴与其他猿猴在松树凉爽的树荫下玩耍。这一群玩了一阵之后,都要去邻近的山泉中戏水。那水涌成急流,潺潺作响,喷溅而出。 “这道泉水会是从哪儿来的呢?”猴子们问道。“我们今天也没什么事,我们去寻找源头吧!玩去咯!” 一声欢呼,整群猴子立即响应。它们沿着溪流向山上攀登,直至水流跌下之处。那是一道瀑布,从上面岩石中涌出。 “好水!好水!”猴子们欢呼拍手。“我们中谁有胆量,钻到瀑布后面去,寻找通向源头的路?谁若是办成了,又毫发无伤地回来,我们愿意立刻拥戴他为王。” 它们连喊了三遍,石猴突然从闹哄哄的猴群中跳出来大声说: “我去!我去!” 好勇敢的猴!瞧,他闭上眼睛,屈下身体跳跃!他高高跳起,从瀑布正中穿过。随后他睁开双眼,四下打量。这里面却没有水也没有波浪;他面前清清楚楚地有一座狭窄的铁桥。在他身后,水注入桥下石缝之中,遮住了大门。他大胆上桥走了几步,四处观望。他看到的,就好像是有人居住一样。确实,这是个好地方!长久打量之后,他跳过桥,左瞧右看,终于在正中间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花果之山的应许之地,水帘之洞的洞中天堂”。 石猴喜不自禁,强迫自己停止观望,急忙走到出口,再次闭上眼睛,屈身跳跃,跳到洞外。 “妙极了!妙极了!”他向围住他的猴群喊道。 “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里面根本就没水!那里有一座铁桥。桥的对面是个住处,就像天造地设的一样!” “一个住处?” 石猴笑着解释说:“这瀑布从桥前面的石缝中流出;它下落的水流遮住了入口。桥边生长着花和树,有座石头的小屋,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正中一块石板,写着:‘花果山,水帘洞。’这是我们可以安家的地方。我们住在里面,就不用再担心上天的脾气了。” 周围的猴子都高兴地喊道:“你先走,带我们去!” 石猴又闭上眼,屈身跳跃,猴子们都追随着他。它们跃过桥,抓起碗盆,挤着灶头,为争夺床铺而扭打;总之,它们就像群猴子一样行动,一刻也别想安歇。直到它们搬来推去地筋疲力尽,这场混乱才停止。 石猴笔直地坐在高处的位子上说:“诸位!‘不遵守诺言的人,还有什么用?’今天你们说了,谁能进得来,再毫发无伤地出去,谁就应当做你们的王。我如今就进来又出去了,还把你们带进来,给你们弄了这个洞穴世界作为安静的栖身处。你们很幸运,被我们这个大家族接纳,你们难道不愿意在我这个王面前鞠躬吗?” 话音未落,所有猴都向他鞠躬,喊道:“大王千岁!”从此,石猴登上高高的宝座,不准再提他名字里的“石”字,自称“美猴王”。 从德文重译回中文,许多人觉得,《西游记》又有了全新的阅读乐趣。有网友很想知道知道乌巢禅师那里的《心经》有没有翻译?车迟国斗法的时候,喝圣水的那一段又是怎么译的?还有网友表示:从德文再译成中文然后出版的话,我100%买! 王蕾一摊手,“我读的是Kindle试读版,看不到那么后面。” 懂德语的网友准备追到德国亚马逊去入一本。不过一看价格,德文版《西游记》定价88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得七八百!相比国内的书价,在德国看《西游记》绝对是土豪行为啊~~~据说今年德国人还出了《三国演义》全译本,更贵,要99欧!这么一比较,在中国买书简直太幸福了! “ 为翻译《西游记》 她到浙大读古代文学硕士 大家又把目光集中到神奇的译者身上。是谁中文、德文兼修,不仅读懂了《西游记》,还全部译成德文了呢? 答案是:林小发! 王蕾贴出一张林小发去年在法兰克福书展的照片,面前的新书就是当时刚出版的德文版《西游记》。不过,网友关注的焦点是:富光杯! 要知道在德国,一般酒店连开水都不提供。林小发不仅随身携带富光太空杯,里面还泡着枸杞茶,这个生活方式也太像中国人了! 还有网友激动地认出:林小发是中国美院教过自己的老师:
“这是我研究生的老师呀,瑞士人,在中国20多年了。当年她是坐着火车况且况且穿越欧亚大陆来的中国。读的是中国美院版画系。特别淳朴,特别不物质,我们经常看她骑着那种后座带娃的二轮来上下班,眼神特别干净。” 林小发确实在中国生活了25年,而且是在杭州。她在中国美院版画系学习过,还是浙江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师从楼含松教授。 楼教授回忆,林小发其实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林观殊。“她读研究生的目的也是很强的,就是为了做好《西游记》的翻译工作。” “ 走访寺庙 读四书五经 原来《西游记》是这么译出来的 《从“讲史”到“演义”: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叙事》楼含松 著,商务印书馆 因为楼含松写过《西游记》的研究文章,林小发拜他为师。楼教授说,林小发的中文水平很好,完全称得上是中国通。
“我不懂德文,跟她都是汉语交流,我们讨论《西游记》多一点。她听课也没问题,我们也没把她当留学生。她毕业论文探讨《西游记》的主题,并将《西游记》和《天路历程》作了比较。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老师们对她评价都蛮高的。” “她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真的非常了不起!我为她感到高兴和骄傲!”楼含松说。 林小发2004年硕士毕业,而从2000年开始,她就已经在翻译《西游记》了。在一篇自述中,林小发写道,她在翻译过程中读了很多经典,包括四书五经、佛经,还有与《西游记》相关的一些道教经典,如此一边阅读一边调查研究,“翻译过程也就成为一个独特的‘取真经’的过程”。 她到处走访寺庙、道观,向大德高僧请教书中一些深层涵义的解释。为了提高德文文笔,她又大量阅读18、19世纪的德国文学,从歌德等人的诗歌中感悟修辞技巧。 《西游记》,吴承恩 著, 黄永年/黄寿成 点校,中华书局 以中华书局出版的《西游记》为底本,译出前十回后,林小发将内容和小说简介寄给了几家德国出版社,但都被婉拒。当时德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西游记》,更不知道这本书的文化价值。 直到2009年中国担任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期间,林小发认识了专业出版世界和德国经典文学著作的雷克拉姆出版社的编辑麦尔,《西游记》德文版最终于2016年10月面世。 瑞士著名汉学家冬玛轲评价:林小发翻译《西游记》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其贡献将延续至少数十载。 “ 若能激起中国人重读原著 我很开心 命运女神是公平的,劳苦功高者终有所酬。 3月23日,被称为“德国最受追捧的文学奖之一”的莱比锡书展奖揭晓,该奖分别颁给文学类、非虚构类、翻译类的作(译)者各一人,奖金总额为6万欧元。瑞士女汉学家和翻译家林小发(Eva Luedi Kong)凭借其翻译的《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获得翻译大奖,奖金1万5千欧元。 瑞士驻华大使馆的官方微博转发了这个好消息。 德国刮起一了股西游旋风,林小发译的《西游记》首批2000册一售而空,正在加印。那么问题来了,德国人能看懂《西游记》吗?原来为了帮助德国读者了解《西游记》的文化背景,林小发做了大量注释,在书后还有一个附录,挨个介绍了《西游记》中主要出场的各路神仙的来龙去脉。 比如对“天干地支”这种难懂的中国概念,林小发在《西游记》中是这样翻译的:
关于天地的数字我们知道,一个世界周期持续129 600年。它可分为十二个时代,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对应。每个时代有10 800年。我们先以一日里的时间为例:在午夜的子时,稀薄的阳气产生,丑时鸡鸣,而寅时光线尚被遮盖,卯时则太阳升起。辰时跟在早餐之后,巳时对应一天的工作。午时太阳位于天空的正中,未时就向西移动,在晚饭时间申时之后,它就在酉时落下。戌时属于黄昏,亥时人们休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循环往复的六线图形。中断的线条代表着昏暗、寒冷、下降的阴的力量,连续的线条代表着明亮、温暖、上升的阳的力量。这张图说明了一日的时间与一年的时间的循环,并同时代表了万物的生成与消亡。 林小发下一本着手翻译的书,是华东师大朱志荣教授的《中国艺术哲学》。从介绍来看,这本书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问题,比如第四章《神采》写的是:气韵、体势、风骨、趣味。 《中国艺术哲学》 朱志荣 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今年49岁的林小发非常低调,对获奖之事不愿多说。针对我在采访邮件中特别提到的德文版《西游记》又翻回中文一事,远在瑞士家乡的林小发用流利的中文回复:
“若能激起中国人重读原版的话,我很开心。译回中文有趣,能读原著是福!” 如果德文版西游记,重新译回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