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人物·当代著名画家——董植葵

 泊木沐 2020-08-06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固 守 田 园 为 没 骨

——读董植葵的没骨花鸟画

当今中国画坛上,专攻没骨画的画家可谓凤毛麟角。植葵算得上是一家。其作品显露出深厚的传统没骨画功力。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一些前卫中国画家创造出来的如拓、印、添加挥发剂等技术,在一定层面上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巧,一时间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但植葵没有追求这种时尚,他的观点是“再好的技术不是艺术”。抱定这样一种艺术理念,他坚持习练笔墨,坚持向传统学习,排除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与诱惑,默默的钻研着,刻苦的探索着。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几十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其画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欣赏他的作品使我感到兴奋与欣慰。一则为植葵取得的成就感到兴奋,二则为濒临失传的没骨画法有了优秀的传承人而感到欣慰。

每与植葵谈起艺术追求的方向时,他总是坚定的表示:我学习没骨画法三十余年,我喜欢它,它是我一生的艺术追求。尽管很苦、很累,但我从中体会到了乐趣,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我要为它固守田园。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植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师从著名画家张英郁学习工笔、没骨、小写意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期间大量临摹了恽南田、任伯年、李鹤筹、钟质夫等前辈艺术家的作品。对没骨画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盖因英郁先生师承钟质夫教授,因而植葵的画风一开始就受到钟先生的影响。植葵埋首其中,深悟其理,受其影响较重。在用笔、用色、构图等方面明显看到了钟先生的痕迹。其画作得到钟先生的充分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的一次展览会上,植葵的三幅没骨画作品同时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其没骨画水准可见一癍。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植葵坚持学习没骨画,不是简单的画面上的传承,而是积极的学习传统绘画的精髓,进而面向生活,表现和歌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他的眼里,大自然中最淳朴、最自然的景物都是表现的题材。《向日葵》、《清韵》、《基石》等都是从生活中得来。

读他的作品感到生活气息浓郁,传统功力深厚,文人画的气息扑面而来。

植葵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是十分独到的,《秋天的童话》,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表现了秋天的丰收喜悦;《蝴蝶兰》淡淡的几笔浅绿,把恬静的心情勾画的惟妙惟肖。著名画家霍春阳先生在观其作品后欣然题跋:植葵道兄用没骨法作画笔法纯练,用色适宜。深得传统绘画精髓。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植葵的画需要读,需要品。因为他的画作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含量。他不是一笔一笔的描型或拘于成法,而是在努力探求画理,深谙其意,以期求得表达之意。吸收前辈成功的技巧,大量写生,从自然中取意,再融多年学养,直抒性灵,所以植葵的画读来情趣盎然。

植葵儒雅,凡相识者都能感觉到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偶有相知的朋友们小聚,清茶一杯,每以历史掌故,古典艺术为话题,常常在名篇佳句朗朗上口之时,伴随睿智与激越漓洒座间。兴浓不尽,一段京剧清唱《铡美案》、《赤桑镇》,板眼相扣,韵味十足,决非少日之功。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植葵善于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到他的艺术作品中,不断丰富其作品的文化内涵。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深深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感觉到了文人画的魅力。

李钟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董植葵先生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