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不好多查查血糖

 yygltj 2020-08-06

 山东济南的钟先生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2年了。近半年来,他总觉得困乏、腹胀、尿频。以为是肝病加重,复查发现肝功能的指标都不错,血糖值却高达15mmol/L。因为肝炎,钟先生一直都注意饮食和身体锻炼,怎么会患上糖尿病呢?

    肝不好也能引发糖尿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清蓉表示,钟先生患上的是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继发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肝脏是除胰腺外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糖调节器官。因此,如果肝脏功能受损,糖调节功能也会下降,具体表现为糖耐量减低(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糖尿病。相关研究显示,有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减低,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主要表现为腹胀、乏力、食欲不振等典型的肝病特征。有患者虽有口渴、多尿的症状,但常被归结为使用利尿剂所致,这种情况多见于肝硬化腹水患者。从指标来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是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而餐后血糖显著升高。一般为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肝源性糖尿病宜早用胰岛素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康谊说,肝源性糖尿病症状不典型,临床上易误诊。肝源性糖尿病的确诊需要排除垂体、胰腺、肾、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糖症以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降压药等药物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无糖尿病家族史,大部分患者糖尿病发生在慢性肝病数年后。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因此,急性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应重视血糖检测。

    轻度肝源性糖尿病无需药物治疗,主要依靠饮食控制,辅以运动疗法来促使血糖恢复正常。中度以上的肝源性糖尿病需予以药物治疗,可尽早给予胰岛素,但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因为口服降糖药大都存在肝细胞损害作用,而胰岛素不但能有效降低血糖,还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胰源性糖尿病常存在合并症

    除了肝源性糖尿病,还有一种糖尿病也容易被误诊——胰源性糖尿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玲表示,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多见于胰腺炎、胰腺肿瘤、创伤或胰腺切除后,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为5%—10%。和1型、2型糖尿病相比,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具有其独特的胰腺内、外分泌损伤的特点。

    胰源性糖尿病患者常血糖波动幅度大,易发生低血糖,被称为脆性糖尿病。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胰源性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多种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钙、镁、锌等矿物质缺乏。

    对于已经发生胰源性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节以及药物治疗,并强调个体化治疗。(整理/曹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