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红娟 | 麦秆辫子麦秆情(一)

 时光捡漏 2020-08-06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烙印。我当年跟着妈妈编麦秆辫儿的经历实在是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
——题记
第一章  
今天回娘家,看到母亲和往年一样在院儿里“折麦秆”,做着今年“编麦秆辫儿”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对往事的回忆不由得一下子被勾了起来。
这折麦秆的工作是为编麦秆辫儿打基础的。母亲每年都要花费好些天的时间做这样的工作。
这“折麦秆”的活儿首先得要经过“选麦秆”和“拌麦秆”“晒麦秆”三道工序。

在我的记忆里,“选麦秆”是很重要的第一步。被选出来的麦秆必须是模样、品质都比较“好”,麦穗颗粒比较饱满的那种。麦子割回来堆在麦场上,家里主事的掌柜会根据当年麦子的长势确定哪些麦穗可以用作麦种。我父母亲说的最多的就是“小偃麦好,麦秆长,产量高”。每年放了忙假,我就拿个凳子,坐在父母亲已经选好的小偃麦垛子边上,打开麦捆,从其中选取比较直溜、圆润的,然后用一只手攥住一把,另一只手则用一种特殊的小铁耙,从麦穗一头往下一拉,除却麦秆上的叶子,这样是为了方便把挑出的麦秆捋抹整齐。在一捆一捆的麦捆中把那些优良品质的麦秆抽取出来,扎成一把一把,晾晒在麦场上——这就是我那时的工作了
等中午一两点的日头晒过下午三四点的时候,父母哥哥们就上场“拌麦秆”了。他们先把一两个石头辘辘推到自家麦场中间,就攥着捆扎好的一把一把的麦秆的中后部分,在石头辘辘上面使劲甩打麦穗那一头,直到把上面的所有麦粒全甩打下来。过不了一小会儿,麦粒和麦秆就分家了。一颗颗滚圆的麦粒在石头辘辘周围越积越多,笔直顺溜的麦秆则整齐地摆放在麦场边上,开始“晒麦秆”。这分了家的两样可都是宝啊,一个被用作来年的麦种,另一个则是女娃娃妇女伙闲暇时间用来编麦秆辫赚钱的。两样都得小心翼翼,不能伤着了。

麦种必须要保持纯净,麦秆要晒干捆扎好。这个看似简单的劳动可不是只靠蛮力就行,得要注意技巧,比如把带麦穗的麦秆在石头上甩打的时候,抬起的手动作要慢一些,否则抡起来的麦秆会带着上面的麦粒甩出去好远,这样浪费极大,糟蹋粮食,但落在石头辘辘上的那一瞬间要用劲,不用劲的话麦粒是甩打不下来的;还有就是手握麦秆甩打的时候要注意力度手劲,攥得太紧会折断麦秆,太松了又可能散乱得不像样子。我曾经尝试过这个工作,结果把麦粒甩出去好远,母亲嫌我糟蹋粮食,就不再让我干了。所以这样的活计一般是父母亲和两个哥哥来做。这个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拌麦秆”,这还真是一项技术活哦!
在整个劳动过程中,草帽是必须要戴的。灼热的太阳就不必说了,单是那甩打过程中带起来的柴草就会弄得头发衣服脸上到处都是,刺痒刺痒的,很不好受。有了草帽的遮挡就会好很多。被母亲打发在一边的我,就负责从大人手里接过麦秆整齐地摆放在麦场边上,一趟一趟,不知不觉,待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活也基本干完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会儿的我也不知道苦和累,或许是因为真的对那一根一根的麦秆有着深深的情结吧。因为那可是我一个暑假里朝夕相处的伙伴,更主要的是暑假三伏天里的冰棍也有了着落。所以,哪怕是我们这些娇弱的女孩儿那个时候也从不叫苦叫累,每天跟着大人一起,从早到晚,只要是天晴,我们总奔忙在麦场上:大晴天,我们晒麦子晒麦秆,收麦子收麦秆;阴雨天,我们也不偷懒,正好趁着这个时间“折麦秆”。

“折麦秆”这个活计一般都是我们女孩子干。如果觉得家里头一个人折不好玩,我们也会抱上一大捆,去扎人堆,图的就是个热闹不是。所谓“折麦秆”,就是把先前大人们脱去了麦粒的麦秆现在一节一节折下来。这个折麦秆分头秆和二秆,头秆就是带麦穗的那一头,稍微细长一点。麦秆的每一节连接处都有一个小关节,所以折的时候比较容易,只要在那个关节处折断就行。我们女孩子会遵从母亲的要求,把折好的麦秆分头秆和二秆分别来放。往往这个时候,我们又会在一起搞比赛,看谁折得多。有的时候,麦秆没有晒太干,折起来就比较费力,那个关节不会折一下就断开,而是要折好几下。这样久了,手指头就有点吃不消了。手指头蛋那个地方会感觉火辣辣的,那一块感觉好像少了一层皮。但就是这样,我们女孩子绝不会娇滴滴地喊疼。不就是慢一点吗,不要紧,只要坚持就是胜利。
我到现在也奇怪,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虽然吃得穿得差了一点,也没有手机电视这些娱乐方式,但是大家伙儿每天都乐滋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规律很满足。一边是大人们忙着地里的活儿,一边是孩子们在家写作业、折麦秆、看家,就连男孩子也不胡乱跑。得空了,他们也会帮忙打扫麦秆茬,反正那个时候的孩子就是让大人们省心。
伴随着麦子割上场,我们农村孩子有滋有味的忙假和暑假也就慢慢地拉开了序幕。这其中,麦秆带给我们太多的快乐和憧憬。
 


作者简介

宋红娟,凤翔县彪角镇中学语文教师,一个喜欢平平淡淡生活的人,偶尔用笔记录下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希望在时光的穿梭中能够捡拾生活的真善美。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