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觉凸显时代的文学价值消长(《当代文坛》)(周星)

 阅读美丽星空 2020-08-06
2020-05-14 13:46:38 《当代文坛》 2020年3期  周星

摘要:文学的悠久历史证明其对于人类认识世界、记载生活演变、抒发情感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但时过境迁,文学遭遇到视觉年代的冲击不免踉跄,尤其是影像兴旺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文学的地位产生显见的影响,审美观念的变化也带来对于静静阅读咀嚼的“静观审美”的改变,“流观审美”适应着视觉图像时代的审美趣味,文学失落在和高峰时期相比失去了风光无限的尊崇,自身隔绝于图像表达的缺陷也带来影响力受限。但实际上,文学的本质影响着图像表达的质地,剧作的价值依然左右着影像的质量,适应时代和因势利导下的文学依然可以展现自己的魅力。

关键词:视觉年代;文学价值;网络接受;媒介传播

一  文学失落的背景

文学不但是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的对象,还因其文化价值和知识承传,以及构筑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而经久不衰。但时过境迁,在文学遭遇到网络时代与视觉图像高涨而呈现失落之态的时候,强调文学的意义自是严肃的问题。无论是文学的本质还是给予后起的其他艺术形式的滋养或者支撑而言,文学都是不可随意丢弃的东西。回到文学本身的成熟性来看待,就在于它形成了一整套的叙事逻辑,多样化的文学表述类型,以及研究文学的学科体系。还有就人们依赖于文学而更好的表述思想和认知生活而言,都具有绝对的价值。但也很显然,时代变化之际,上千年的文学传统,从口语的传说到文字出现以后的文学表述,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令人担忧,比如纸质文本的文学的传播相比以往的高峰时代,开始逐渐受到削弱的影响,文学刊载的媒介在大众之中逐渐呈现淡出视野的趋向,印刷文本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分量或多或少开始减轻。文学曾经是时代厚重体现的长篇小说这样的典型形式,却慢慢地被忙碌的人们所淡漠。越来越繁复和复杂的文学描述和表现,似乎遭遇到失去它的诱惑力的危机。传统的文学的影响力缩小圈子,甚至被认为只是一小部分专业性人士领受的对象。

我们固然不能简单地判断文学的价值在下降,但是文学的传播力减弱,文学艺术在传播媒介中的确开始被看轻其影响力。文学似乎从几千年直线的扩展和传播趋向,开始遇到波折而低落,并且似乎被媒介的变迁招引得动荡不安,曾经以纸质媒体为载体的文学阅读景观被电子产品改变,曾经是书籍时代的无冕之王的直线上升趋势已经风光不再。文学的价值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需要来辨析的细致的问题,只有认真梳理才能看清时代迁变和应当如何强基固体。于是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梳理认知。

1.文学阅读概念变化。文学本身应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它以文字作为载体依然是印刷在纸上、杂志中和书本里,还是通过新闻出版发行系统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滋养。但是显而易见,文学所依托的纸质媒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口语传播的传说到文字记载将文学发扬光大,文学曾经有过我们阅读的最鼎盛的时期。但是重要的是阅读这一概念发生了变化,原先是借用打出的字体或者字母所产生脑子中的联想,现在的人们用更直观的方式去阅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从看文字去想象去感知创作者给予文学所创造的世界,那是一种产生新鲜感而且有多种多样各自体验能够呼应和交流接受的一种阅读,变成了以图像作为代表的阅读直观性,直观性的阅读和文字联想的阅读之间当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阅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也许文学的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便文学价值不变,但是文学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文学所具有的构筑叙事的起伏变化,抒情所给予的渲染和勾引的情感等等依然存留,但是文字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阅读就使得文学所具有的一种沉静,和阅读者互相交通交流而产生新的意义,或者延伸意义的阅读变成了时光短促有冲击力的画面的阅读,这就改变了我们传统所认知的文学。

2.文学传播转移趋向。文学已经不是过去纸质媒体所承载而丰富的文学,他开始需要借助其他媒体来抬高自己的传播能力。“有关资料显示,如今在网上进行文学写作的人已达1300多万,网络文学用户已近4亿。”①从纸质媒体的传播到网络时代人们越来越必须借助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来阅读。文字依存的传统杂志书籍随着发行和书籍文本的渐次衰落,文学必须要依赖于互联网取得自己的影响力,或者通过电影电视的剧作呈现的故事反过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于是导向明显的现象是文学的传播,迫不得已的许多时候需要借助于电子媒体互联网实现。传播会决定对象的生死,这是人们所知道的事实,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过去年代文人之间会通过口耳相传,会通过阅读相互的评论而产生它的传播力,但是现在这些途径,很多需要借助于日渐丰富的网络媒体的宣传来实现,此时新型传播媒介的兴旺也就意味着纸质媒体的相对的衰落,没有传播就没有自身的希望。走出了单纯依靠自身的魅力,依靠纸质文本阅读者的喜好而产生影响力的时代多少已经过去。借助它媒体来达到自己的扩展影响得失若何?

3.文学被动适应时势转变。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的阶段性——高涨或者低落,我们当然不是说文学就必须要低落,而是说文学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也会有并不永远占据高峰的时候,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时代和时势的迁变,文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所以并不担心自身有巨大的受众群和社会上的高度的文化地位。但是很显然从电影电视一直到网络媒体兴旺接续,文学自身的生存收益和影响力都受到影响。早期面对电子媒体的时候文学还洋洋得意,看不起包括电影的剧作电视剧的剧作更不用说网络文学。但是很快随着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它的受众关注量迅猛增大,与反过来对于文学的反作用传播力出人意料之大。一些作家参与过影像创作,他的社会影响力也显而易见得到高涨的待遇,电影电视剧的作品的改编成就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也助长文学的影响力水涨船高。反过来看一些剧作大火之后,反转改成为文学文本的小说等等,同样和电影电视剧相得益彰大卖。于是文学逐渐开始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能不重视和注意到适应时代。

4.文学的概念位移。传统的文学概念在互联网时代也遭遇到一些位移。文学当然依然还是文学,它的本质是人类通过文字载体来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化传播的活动。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进入纸质媒体记载的时候,就意味着经过了修订雅化或者文人的改造,于是文学具备了一种尊严的观念。民间的文学在很长时间之中被冷落,不经过文人或者专家的淘洗评注,并且载入评价体系就往往会传播受限甚至长期认为不入大雅之堂。文学的朝野之争有它合理性就在于,经过文字记载的、筛选过的、评审过的文学显然带有一种规范化修饰感,从而获得了某种尊嚴的顶礼膜拜的指向。久而久之文学也成为一个群落的固化和尊卑的一种指标。如果时代一直保存在纸质媒体的年代,无论就创作的台阶还是评价的制度,以及传播的可能性而言,这一状态都不会改变。当进入网络时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间的传播和所谓非主流的文学大行其道,尤其在网络上网络文学的兴起,大大改变了文学的景观。网络文学似乎开始占据从作家榜到收入和影响力,已经在近年超过了传统文学人的地位。而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过去入不了大雅之堂的网络文学,却获得了远远超出纸质文本的受众影响力。我们从网络作家近些年占据的文学收益排行榜、影响排行榜都可以看出所谓的文学借助于网络,事实上文字的阅读却产生出人意料的巨大的收益,和更广泛的影响力。预感到自己的危机的文学必须关注网络受众,要渗透进影像媒体以及借助网络媒体来重振雄风。

5.文学被视听时代所影响。从全面性看文学的确与以往显得在逐渐地衰落。逐渐变化的文学已经被视听的艺术所包容,或者某种程度的截取和覆盖。诸如此类的趋向对于议论文学的盛衰高下和价值的认知,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显然,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载体的变化导致的文学呈现在大众心目中的高低,还是文学转换了传播形式,我们都还是坚持文学的价值不变。但必须要正视和解释此时文学的价值是体现在哪里,文学的价值需要借助怎样的媒介来再次认定和坚守他自己本有的价值。至少要认识到视像时代的到来,已经远非单一的纸质文本的时代可以抵拒传媒迁变,因此对于文学的价值要考虑到文学的受众的广泛度改变,要明确认识这种世界市场上的图书纸本的逐渐减弱趋势。从绝对意义上来看,我们也许很悲哀地进入一个视听年代,而文学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但历史来看文学的价值却不会改变,转移到借助视听媒体、网络媒体来延续文学的灵光和文学的感召力不是坏事。多少使得尊贵的文学变成了更趋近于大众的娱乐需要的网络文学阅读,使得阅读的方式变了,可阅读的作品还在,但是借助的媒体改变,最关键是阅读会成为一个要吸引人能快捷地感知到某种和自己的心声相触动的东西,阅读还在却大部分可能阅读的机制变了。冗长的环境描写和个人化的抒情性很可能被现代的大众所抛弃,没有很好地体察到大众的趣味,把叙事和抒情和设置的桥段的冲突情境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不能取悦网络年轻一代大众,也不足以适应他们的图像式的直观式的阅读形象,所以特别要注意直观式的阅读形象,对于文学的文字而言,对作家的才力挥洒指向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二  文学基于时代影响变化景观

事實上,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也一直在变化,无论是从形式上的变化,还是表现内容潮流的变化,变化是恒定的。但是,所谓的文学这个对象却依然不变。我们说文学是人类一种高级阶段的对生活、对情感、对世界、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投注对象,人类越发达,理应对这种文学也就是人的情感表现,眼睛所体察和内心所需要的东西更具有迫切的需要,但是具体到“文学”题材上的时候,那它的变化就显而易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想说,网络时代的文学不是从网络呈现的文学,而是回归到文学但变成了图像的注解文学,成为剧作形态的电影和电视剧所展示的文学,这时候的文学却都是相通的。因为从本质上来看,此时大概念的文学就是人类由内而外观察世界、体察生活、了解自己和想知晓他人,从而梦幻中很难实现的情感加以具体化,把内心里千回百转而缠绕不休的故事期望变成可以阅读还可以视听的对象。于是不管是短诗的《诗经》还是楚辞体的《离骚》,以至于到汉代的诗歌,唐代包容的绝句律诗以及相交织的诗歌,一直到元代的戏剧传奇,还有明清长篇小说,乃至于中国人接纳了西方的戏剧形成的话剧,各种各样的承传于民间所生成出来的戏曲,都具有从这一个概念上来论及的文学,并且它是恒定不变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时代变化之中文学尽管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反过来要促使我们认识时代风潮变化、观赏者变化、负载的媒体变化、传播形态变化的文学,终究是和本质上的文学相互联系而构成彼此之间的牵连关系。

在此基础上看待文学在影视时代变化的辩证认知:

1.时代变化如何导致文学的影响力下降。我们说在网络时代,从媒体来看文学的影响力似乎从它刊载的文字杂志和出版物上显现在下降。前述哪怕是最兴盛的长篇小说也都不能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很重要的对象,看似文学的影响力在下降,但是要意识到,文学形式的变化,受众对于不同形式的文学的取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终极意义的文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当时代变化之后,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传播的方式,还有新的一代人习惯的接受方式等等,导致传统的阅读传播与老一辈人对文学的认知的确发生了差异。在文学之后发展起来的电视剧和电视的变化,其实可以做相同的类比。电视在兴盛的时候曾经轰动一时,但是现在电视的开机率已经急剧下降,又有其他的替代物来替代了电视,电视剧从单一的高高在上的播映的权威,变成了台网之间一种关系的位移,从先台后网,到台网合播再到先网后台,在这种变化之中,电视剧依然在但是电视剧可能已经不是当初的媒介所看到的电视剧了。文学也可以作如是观。随着时代的变化,不能简单说是人们更弱智了,而是人们在时代风潮之中的纸质媒体的阅读,静下心来读书,却抵挡不住另外一个快捷的信息获取,即随时随地打开可以获取多样形态的文学类型的电子载体,逐渐在取代人们阅读的形式即书本或者杂志。而重要的是时代变化之中,人们对于整个社会的接触面更广更大,因此,对文学的静心阅读的可能性确实下降了。认识到这一点的动态变化,再来看文学的变化,就如同电视的变化一样,既要承认变化也要细心守护文学,该如何在变化中坚守自己扩大影响求取生机。

2.媒介的变化影响到传统文学的价值的认知。当我们说时代变化媒介转换的文学不变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是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古老的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变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正视媒介的变化对传统性的文学价值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纸质媒体阶段的文学的认知是恒定的,通过阅读人们对于时代变迁、生活表现、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情感的抒发与此相匹配,纸质媒体的阅读形成了一种习惯,透过文字去想象意义去感知形象、去呼应内心。但当下的媒介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外在于文学的电子媒体,攫取引诱和影响人们对于图像的关注。作为内在的文学本身又在网络时代之中,不是通过闻着墨香翻阅单一一本书来感知文学,而是在不断的广告的轰炸之中,在充值的诱惑力面前,在手指尖的拨动习惯之间,以扑面而来的电子媒介所闪现的文字或者是广告给予你的诱惑去感知文学。于是多样的文学文本在电子媒介之中闪现,也就推翻了你的多种欲望,你的可能选择就规避了单一独享读书收获。重要的还在于电子媒介本身不是单一的一本书的阅读,也不是你在图书馆中面对多样的书的选择,电子媒介时代各种诱惑告知你该读什么书,什么样的趣味才是你需要的吸引着你,还有许多大众的批评家在不断地用跟帖和讨论形象的方式来引发你关注该读什么书、不读什么书。我们所知道在社会上,除了电视媒体曾经推出过所谓的心灵鸡汤式的各种读书、大讲堂筛选的摘选,在线上已经产生了许多以读书为旨趣的而事实上是强调的重点选择对象,替你选择的所看的内容或者是引发的社会关注热点的读书,这样的读书,和我们个人的读书变成了很不一样的选择。而网络上跟帖的读书,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议论,也都会使得所谓的文学的读书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回到文学本身,我们读的《诗经》字斟句酌感受而读得踏实,我们就凝聚在它本身的意义上,这是书本阅读的长处和长项。但是网络读书有可能让你见异思迁,有的时候你会被飞出来的文字所诱惑,你还可以很随意地读书时看视频,在网红闪现之间自由移动,于是你读的书,是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你是不是有足够的东西来抵挡住其他视频的诱惑可能都成问题,这就是我们说媒介变化对于文学有形无形的影响。

3.视听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尤其不能忽视。注重快捷悦目的图像时代,对于文学所依存的“静观审美”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文学的价值和读文学的变化非常重要的是涉及到审美观念的变化,我们一再说,纸质媒体和文学给予我们的精神享受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它的前提是细细地阅读文字,乃至于阅读或者审看一幅画、听一段音乐的美感。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于一个作品的反复咀嚼,不断地思量就成为阅读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于是在審美上,这是基于一种人类从农耕文明一直到以后工业文明的时候读书的一种审美态度,故此叫静观审美。静观审美的审美趣味显然是与安静的、闲暇的、专注的不断的来回体味的读书相一致。其审美趣味是能够沉静地进入内心、进入你的大脑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的感知。然而视听时代的读书,还不用说不读书的看图像,已经产生极其明显的网络特征,即“流观审美”——迅捷出现的图像或者你看到的文字从一开始很难吸引你的时候,会迅速地把他给遮蔽过去,图像审看的特点影响到对于文学阅读的迁移,称之为“流观审美”的对于创作对象、对创作作品以及对于阅读者而言,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变化。批评者认为这个时代是浮躁的,事实上他是站在静观审美的古典时期的感知上;但是新的一代人却习惯了从网络获取信息,是否抓住转瞬即逝的关注成为要害。流观审美的阶段,迅速捕捉住身心的对象让你关注,不求深刻因为不能等待咀嚼、无需晕染烘托因为没有机会让你慢慢展示,所以导致对创作要写的内容,或者你视觉所呈现的对象和传播的快捷裁夺。由于不是纸质媒体所以它会迅速地被屏蔽了,等不到再反复考量的阅读,造就纸质媒体的阅读被逐渐减少,而转移到互联网上的加速度更新。流观审美不求意蕴的创作而需要夺取关注度,不要低估视频时代互联网的阅读的特点,如何适应在网络文学的重要写手中已经得到证明。“要正确审视静观审美到流观审美的得失。面对新一代人,利用抖音类短视频构建城市文化和传播体系,将展现出更鲜活和有价值的城市内涵。”②但我们强调互联网时代文学依然在,只是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吸引人的方式,还有它对于受众审美趣味的把握,都成为重要的因素。

4.文学面对传播接受地位改变。读者在阅读上的降低影响着文学在叙述方式表现形式上的需要变化。前述传播媒介的变化和阅读审美观念的变化其实都在说明,阅读还在但是怎么阅读、阅读什么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文学的传播媒介依然重要,作为文字传播的根本,文学的想象力,文学的描述性和文学对于场面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再现依然有它极大的魅力,还不用说在电影和电视剧上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好的电影通常是从文字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精选而改编成为影像的作品。在文学和影像的改变上,最容易说明问题的就是文学上的科幻小说,和影像中的科幻乃至于魔幻作品,他们所构筑的是另外一个时空世界的想象性创造。新的一代人对于三次元、2.5次元、二次元的认知,完全是想象性的一种文学基因的承传,但是确实又是视听年代之中的一种表现。所以,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的变化就要适应阅读方式的变化,审美趣味的变化之中能不能构筑出一个现代人所期望的那样超想象的世界,都逼使他们认知到心灵所期望的那种新的想象世界之中,包括和潮流演变里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多层面的叙述,和多角度去想象构筑的文学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作品既具有自身的文学独立性,又很自然会趋向于被改编成为影像视听的作品,这就是这个时代文学作品的独特性所在。

5.人们对于文学全面性的复杂性的地位和价值的认知在逐渐改变。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无疑首先是电影离不开文学剧本,无论怎么倡导戏剧离婚和文学离婚,事实一再证明剧作是电影的基础。剧作是电影完成与否和优劣的首当其冲的影响因素,剧作是电影是否克服弊端而成就他的伟业的所在。因为文学的本质是人们面对世界的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和一种情感逻辑的结构,缺少这些自然就没有电影生存的基本样貌。但是,电影和文学之间所遭遇的变化要放在时代变迁的基础上来看待。所谓改变了的图像时代的到来,已经远非单一的纸质文本的时代,文学的转换场域难以回避。因此对于文学的价值无需否认前提下,对于文学的受众的广泛度改变要有明确的认识。从世界市场上的图书纸本的逐渐的减弱也得到证明。紧接着,我们要延伸来看视听媒介凸显年代文学怎样变化和导致结果。视频的特点显然不同于文学,视听是用形象深化的形式直接回到了人们原初天然的生活方式上。文学单纯依靠眼睛所进入大脑的专注思考和放大了的想象,被直观的形象所覆盖。视听时代一种喧闹直观形象的方式,尽管具有一种向外直视的表现,却还带着文学的价值,但它的直观的大众化,似乎是人类的全部感官聚合的时候的一种表现。文学所具有的艺术的魅力,改变成为视听的艺术魅力,于是在厌烦深度阅读需要感官触动,和青春是直接的热火扑面相吻合在一起的视听,在初始阶段似乎占据了上风。视听的传播性更具有唾手可得的优势。除了电子时代,延伸到网络时代一种便捷的视听的形象,既拥有经过电视和电影所锤炼,也包容了文学的叙事和形象,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代价去观看。因此兼有了文学拿着一本书翻看的便利,又具有电影电视形象鲜活的特色。文学在两者之间不免尴尬,优点被吸引走,又被自己的弱势减少了魅力。问题在于除了新的一代人所谓的懒惰和期望直观想象的奇观满足,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从小培育出借助媒介而欣赏观赏需要这种习惯,小学中学开始的文字阅读天生具有一种教化性的单一性质,远不如视听媒介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的繁复性。信息的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是对现代的孩子的一种锻炼,简单的概念的教化,自然不能满足于移动互联网的快捷和接收多样信息这样叠加的年轻人的喜欢。习惯于拿起来就看视频,随时用各种信息来弥补自己的便捷性,又具有声光化电夺人眼目的优长,新的一代人所亲近的对象自然改变文学价值,重要的还在于,单纯的文字的书写和阅读还是一种单向式的,对于作家而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表述能够自得其乐而具有个性色彩。但是,新的一代人的大众接受,却慢慢习惯和喜欢与沟通对话。即时性的对应就成为新的媒介给人们带来的优势,何况文学逐渐转移到网络的趋势不可阻挡。

4.文学到底价值何在?这就是内涵精神的光辉。错综复杂地谈论视觉时代的文学艺术,触及影像的兴盛和文学何以生存,触及网络媒体兴旺包容文学其间施展等,文学的得失难以一言以蔽之,所以需要不断参照地来说明。事实上当下影像技巧和影像的光影忽然间获得了更大的主宰力。但似乎人们注重外在的影像,却忽略了真正支撑的是内涵,也就是技巧上升为内容才是根本,至少上升为观赏的重点,不能忽视内容及文学和剧作被视听时代下降影响影像的质量,就影像视听图像的技巧,被认定为影视全部,并且只重视技巧而排斥内容,被事实证明不是发展之道。固然影像强调自身语言技巧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剧作决定其成败也是越来越被认识到的要害,最根本的是剧作减弱,也减弱了影像成色,也就是人的文化的艺术审美和人的创造性减弱。我们当然要深究在这时代变化中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而忽视文学到底是自身的萎缩还是时代变化导致的结果?显然是技巧被放大,影像特质被夸大到成为影像全部的缺陷使然。甚至我们要说,是不是文学剧作和时代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触发了剧作自身放弃了自己的地位,还是因为影像大到了过分削弱剧作和文学的地位。重要的问题在于文学剧作和电影视像之间的性质到底如何判断。从历史上来看,忽视影像语言和技巧是需要冲破旧习而强化影像自身的独特特点,以至于它自身的独立性意识强化,导致最初人们要求影像独来独往和所谓的戏剧离婚云云。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审美的变化,即前述静观审美的环境消淡了传统。时代被能迅即消费为主的技能占据上风,文学剧作甚至于逐渐被看低而高科技高扬,表面上来看是视像时代新的一代人的需要,由于越来越占据上风就逐渐削弱了关于剧作本应该有的作用。也许还可以说,影像本身也具备一种基础剧作,也就是用自身的影像语言来取代书面语言,有蒙太奇、长镜头这样的一种所谓的影像文学的叙述语言而自领风骚,剧作的铺叙的一种逻辑性就让位于影像本身,快捷的强化蒙太奇思维的转换,无逻辑的一种标新立异使得文学语言自身的严肃性受到了严厉的拷问。面对时代的变化,我们必须站在多维的角度来看待它。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影像甚至到互联网时代操作的便捷性使得人们改变了静观审美的传统未必是好事。几千年的静观审美事实上是重视思维的逻辑性,重视情感的推进性,重视精神世界探寻的意味,其前提是要思辨思考和感受。但是影像所带来的却是迅捷的冲击,所以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和不求甚解的某种倾向,对于年轻人来说产生了极大影响,流观审美显然会影响到静观审美,它所具有的质地,难免是一种畸变。

审美趣味的畸变还体现在新的受众群及影像受众群的人的趣味逐渐形成。他们取舍的是影像语言,他们天然和影像特别是和网络时代的语言相衔接。我们在网络上所看到的各種语言的故意歪曲,从“菜鸟”,到“碎觉”(睡觉)、“粗线”(出现)、“稀饭”(喜欢),一直到后来的匪夷所思的对成语的改造,都是一个时代的受众群落的变化。他们力量之大足以抵消对于传统文学的欣赏习惯,也影响着文学端庄的传统。网络上产生的大批的网络作家的趣味也在逐步解构传统文学,或者叫经典文学的欣赏习惯。因此,习惯于传统文学的人们哀叹,准确地说他们也越来越少读文学作品,而逐渐也开始受影响到喜欢网络小说网络作品,这就构成了一种潮流。而重要的还是传统的剧作家逐渐显得衰老,他们更多地被不断从学院培养的网络时代影像时代的剧作家和适应消费时代、物质主义的市场时代的剧作所诱惑,因为有很大的市场让他们施展。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催活的是大量的所谓剧作家,而他们的确正在成长,于是传统的经典文学剧作必然受到影响。

但必须说,文学还在坚守,适应视觉时代依然有自身的内涵法宝,介入网络时代的嬗变还是文学内在精神的延续,在此基础上的文学不会没有延续的生命力!

注释:

①周大新:《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化报》2019年7月19日。

②《北师大周星:短视频时代的城市感知是静观到流观审美的转变》,消费日报网2019年3月5日。

③夏烈:《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地理,需要网络文学》,《文汇报》2018年5月29日。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