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悲歌思李广(文艺短论)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飞将军李广

〔本文缘起

暑假里,“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的教育商业广告语之精髓侵入人心,看到许多走路尚处蹒跚状态的祖国未来的花朵被引诱到各种辅导班进行揠苗助长之现象,悻悻然。与将进幼儿园中班的稚孙一起在家乐吟“鹅、鹅、鹅”……当读到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壮怀激烈的诗句时,不觉激起一腔英雄情怀,便有了这篇旧文复刊。

〔关键词〕

诚恳谨厚;智勇双全;胆识过人;骁勇善战。

〔内容摘要〕

李广,西汉抗胡名将。一生经历大小战斗70余次,“飞将军”英名留芳千古,但终身不得志,最后被迫“引刀自颈”。充分揭示了西汉统治者压制、扼杀贤能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本文内容〕

自从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后,虽然国内政治经济日趋繁荣,但是由于匈奴族奴隶主贵族的不断南侵,北方边境乃至中原地区长期受到匈奴人的袭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抗击匈奴的斗争中,成就了西汉时期的许多抗胡英雄,如卫青、霍去病等这些战功卓著的历史名将。然而,留在后人心目中最值得景仰的还是要数在当时被匈奴人等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司马迁著《史记》,就深表同情的为这位悲剧英雄作了专记----《李将军列传》。

熟悉《史记》体例的读者都知道,“列传”就是为历史上一般人所立的传,而“世家”才是诸候们的传记。李广既然是一代名将,为何未得汉皇封侯而位显三公九卿呢?有这样的疑问是自然的,但只要我们细读司马迁的《史记  李将军列传》之后,也就不难找到其中的答案了。

从《李将军列传》这篇人物传记里,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李广就是战国七雄当中秦国名将李信的后代。在戎马生涯四十七年(自孝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当中,他身经上郡遭遇、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等大小七十余次战斗。司马迁通过对李广一生战斗经历的记述与描绘,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声威远振而且富有个性特征的名将形象;同时通过对李广终身不得封邑,最后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单于失利受辱,甚至“引刀自劲”等坎坷遭遇的叙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压制、扼杀贤能的历史真象。

抛开《李将军列传》的其它传记因素不说,单从文学角度看,司马迁主要是通过正面刻画完成对李广艺术形象的塑造的。

从外貌举止观,李广诚恳谨厚,很像个乡下人,口表简直不善于说话,这就是太史公之言“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可以推见,司马迁是亲眼见过李广的。他身体魁梧高大,两臂长而灵活。可以伸缩自如,像猿臂一样。由于出身将门,天赋善射,即使李广的子孙或外姓人向他学习射箭的技术,都不能赶上他。李广一向很少说话,平时闲居,就与人在地上画出许多宽窄行列,并从高处向行列放箭,以箭能射中窄的行列为胜,输者则罚酒。除了行军打战,李广一生专门以射箭为消遣,直到死都是如此。

正是由于这样的出身和秉赋,李广便在抗击匈奴的激战中显得那么机智勇敢,出类拔萃。一次,李广为追射三个匈奴射雕人,离开主力数十里,意外与匈奴军队短兵相接。当时,李广以百骑对匈奴数千骑,敌我力量极为悬殊,军情十分危急。但他却临危不惧,从容镇定,设下诱军之疑迷惑敌人,并亲自射杀胡白马将而转危为安,胜利返回军中。这就是敌强我弱的上郡遭遇战,表现了李广机智勇敢、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公元前121年,李广领四千骑兵与博望侯张骞出右北平合击匈奴右贤王。由于张骞延误了军期,李广反而被匈奴骑兵四万包围、敌我力量是十比一,“广军士皆恐”,在“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的危急关头,主将李广命令士兵成圆阵,让所有的人都面朝外向,“令士持满毋发”,李广自己则用一把能够发射连珠箭的大黄弩弓专射匈奴兵副将,在接连射杀了敌数将之后,才迫敌渐渐地散开了。这时天将黑,“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也就是说:“李广手下的官兵个个脸色苍白,不像活人,但是李广的神色气概依然同平时一样,并且更加注意地整顿军队,巡视战阵。这一战持续到第二天张骞的援军到达之后,才得以脱围。在这场恶战中,李广表现如此沉着,机智和胆识过人。可是由于伤亡太大与杀敌之数功过相抵,李广却没有因此而受到功赏。

在雁门出击战中,李广由于寡不敌众,身负箭伤,兵败被俘,却能在胡兵两马“络而盛卧“的情况下“佯死”,伺机“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甩开追兵,死里逃生。这一次,若不是单于“素闻广贤”,下令“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广恐怕就很难有机会脱身了。这里,司马迁借用李广在匈奴单于心中的威望,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李广大智大勇善于应变的能力。由于这一次腾空跃马脱险,更增添了李广的军中传奇色彩。此后,李广在右北平太守之任,“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誉李广为“飞将军”竟是这样出自与之为敌的胡人之口,并由此传开。

《李将军列传》除了对李广骁勇善战的大量正现描写之外,还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来突出李广轻财爱士的性格特征。

“广谦,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他家无余财,直到死也从不与人谈家产方面的事情。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由此可见,李广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带兵将领,能做到如此廉洁自奉,宽厚待士是多么难能可贵!这种身先士卒,不谋私利,与士卒同甘共苦的高尚品格,是构成“飞将军”动人形象的另一重要方面。

李广治军也是别具一格的。行军时,李广看见哪儿水草好,就把军队驻扎在哪儿。夜里根本不用巡更放哨。他对士兵宽大仁厚,把对士兵考勤或记功过之类的军中公文簿册一律采用简化的办法,奇怪的是从未遇过危险。司马迁在传文中为了突出李广的治军特点,把当时另一名将程不识的治军方法与之对比,程不识治军特别历害,对士兵考勤考绩不许有丝毫出入,军中规章严谨不苟。虽然程、李都是当时名将,匈奴兵都非常害怕他俩,但是“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士卒都心甘情愿为李广去死。这就有力地衬托出李广治军的杰出才能,使得“飞将军”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由于李广出战,每次都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出奇制胜,再加上李广善骑爱射,总是惯于近战,“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发”,他非见敌急而不射,射则百发百中。既使在他闲居时射虎打猎也是如此,甚至由于距离过于迫近而被猎物伤及肌肤之事也时有发生。不过,这样一来,李广的军队却因为往往伤亡较大而领不到大的功赏,有时反而还要受到刑法的处置。如雁门出击战中惨重的伤亡,加上李广本人又是被俘生还,非但没有功劳,反而刑处当斩。李广只好按汉律所允的通常办法而“赎为庶人”。可见西汉的刑律是何等苛严!一方面传记中有外交官公孙昆邪赞叹语“李广才气,天下元双”,一方面李广只能是多战绩无大赏。司马迁为之扼腕:“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余年。”(注:汉代粮食以小米为主,一石粟(小米)约合现在27斤。按现在粮价就可以换算出其工资标准)也就是说李广一生到死,前后一共做了四十多年禄秩二千石的官。而李广的堂弟李蔡,与李广同时入伍,为人平常,声名远不如李广,却能荣册乐安侯。即使是李广军中的一般官兵也有人取得了封邑。英雄不平之遇,可想而知。

      那么,李广本人对觅取封侯的态度如何?司马迁没有作任何正面的介绍,但从李广与望气家(观测天象、预占气候的天文家)王朔的私下交谈中,我们可以清楚要看到,李广对自己不公的境遇,心情是十分沉闷的。他苦苦不得其解,只能从自己偶尔一次诱降杀羌人八百余众的遗恨中,企图去找到因果报应之类的答案。一个冲锋陷阵、斩胡如削泥的飞将军,能够如此自我“检讨”,心地纯正的品质可窥一斑。

  李广的死是悲怆的。

  公元前119年,李广准请随大将军卫青出塞击胡。当时,已经侦察到了匈奴单于的驻地,战况于汉军有利,李广又是先锋部队主将。他喜出望外,希望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决一死战,功成名就。不想,作为武帝内弟的卫青在出发前就早已听取了武帝“李广年老,命运又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接敌”的暗中警告。卫青为了贪功和徇私,利用职权,强行将李广从先锋调往他职,却带上自己的好友公孙抄近路追击单于。李广被并入右军与赵食其出东道,由于迂回行军,路途甚远,加上又没有向导,等他率军兼程辨道到达预定地点时,单于已经逃遁。卫青为在皇帝面前有所交待,派文书逼迫李广到大将军幕府内听候审问。李广见文书来势汹汹,便说道“我手下的校尉们无罪,是我不小心迷失了方向。”说罢,他独自前往大将军帐。此时,李广气愤至极,慨然向卫青说道:“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说完便引刀自刎。英雄大志未展,出师未捷身先死。老百姓听到李广死去的消息,不管认识他或不认识他的,是年老的或是年轻的,无不为潸然泪下。

      男儿到死心如铁,自古英雄多悲歌。纵观“飞将军”戎马生涯、军旅一生,无疑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悲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后人对英雄的怅叹。难封的原因究其底,并不是汉律苛严如绳,更不是文中汉景帝谓李广之言:“惜平,子不遇时。”从《李将军列传》中,我们看到了西汉统治者刻薄寡恩、赏罚不公的现实。作为皇亲国舅的大将军卫青任人唯亲,压制人才,贪功诿过的丑恶行为,直接导致了英雄悲剧的产生。司马迁用既衷心倾慕又无限同情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武过人、爱骑善射、体恤士卒、心地纯正的“飞将军”艺术形象。从李广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身世之感。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本着史家的实录原则,又不为贤者讳,在李广报复杀霸陵尉的细节叙述中,也隐隐透视出李广身上存在着心胸狭隘的缺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后人对“飞将军”的无限追慕。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是对李广苦苦的历史怀念。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即使是诗圣杜甫也表现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叩首景仰。

 李广,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传奇英雄,作为《李将军列传》中的“飞将军”,其艺术形象光彩照人,名垂千古!

                         (作者:本号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