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文史资料”连载 (10/4)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历史文化

枞阳的历史文明源头新探

文  ▏钱王刚

同出现在《春秋》《左传》中的淮南与江北二巢,因古人记史叙事简略,使后世对它们各自的情况及相互关系,包括古巢国究竟为楚吴哪一家所灭,意见纷纭。《春秋》记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吴灭巢,用了一个“灭”字,似应为诸侯方国,故后世多有以其为古巢国者,其年也被定为巢国在春秋的灭亡之期。但人们对此也有质疑:一,杜注于其后明言:“巢,楚邑也。书灭,用大师。”,可见它已非方国;二,或以杜预弄错,然其果为诸侯方国,《春秋》《左传》为何不交待其君主下落?这是淮南之巢。

再看江北的:定公二年(前508年),吴人克巢时,获楚公子繁,表明是巢已属楚邑——它什么时侯成为楚邑的呢?最可能的是百年前那次“楚人围巢”,按杜预所言“吴楚间小国”,则此巢方是春秋时之巢国,故后世也有以此年为巢国亡期,是亡之于楚而非吴。但因经传皆未交待“围”之结果——这是导致后世关于巢国存亡议说纷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又不能据以定论。有赞成吴灭巢的,甚至言此巢乃群舒之邑,故楚师围之(《路史》)。

要之,“楚有二巢”难以否认,但谁为古国谁为城邑,则看法歧异。至于二地之间的关系,因乏直接的文史记载也难以破解——不过存在几种可能而已:一,是夏商之时强大的巢和南巢迁徙分支所致;二,巢部落史上严重内乱导致的分裂结果,部分有巢族众北上另建家园,形成南北对立之邦国;三,春秋中期,楚国东向扩张,征服了巢国(即楚人围巢),取其城邑为东境之重要门户,而于淮南择地置其宗室以继其祀(古代于敌,灭其国而多不绝其祀,如周封武庚于殷。)。这几种情况,后人虽难甄定,但二者固以巢名闻世,其必有某种关联则当无疑;而它们同作为春秋时政权、行政实体或城池之存在,史言凿凿,其于揭示古巢国所在的真相,固非后世学者的硬性指认及巢县地方的“陷湖之城”传说所能比拟。

此外,古巢城的有关记载,也为学者专家搞清秦汉以后居巢县设在哪里,提供了一定的地理线索。

秦汉至晋,在九江郡或庐江郡均置有居巢县(居巢侯国)。因秦代无史,而《汉书》《晋书》地理志记载又过于简略,加上此后历朝政区设置变化频繁,致后世对秦以后居巢县设于何处,长期模糊。唐代文献虽将古居巢硬指为巢县,却乏考据,也经不起推敲——之前的汉晋文献,均说是“庐江居巢”,即居巢县在庐江郡。考前后汉书及《晋书》地理郡国志,巢湖西与南面的地域,属庐江郡辖治,其下均置有居巢,与文献记载相符;而巢湖水域以东及往北的地区,则属九江郡(晋为淮南)辖治,其下无有居巢。巢湖东北岸不远,是汉九江郡十五县之一的橐皋(后世称柘皋,一直为旧巢县首镇),从地理看,正是后世巢县之治域。旧巢湖市在巢湖南面沿湖尚有一狭长辖地,且不论它是否为巢县所有,其在汉代当属临湖县与襄安县(二县域主要在今巢湖南面的无为,临湖似也含今庐江和枞阳部分地区)。

居巢县究竟在哪?因杜注有“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之谓,故也有观点认为居巢县就在彼处。然而,杜注之语,仅能说明是城之存在,并不能从逻辑的必然上将其与秦汉所置古居巢县直接挂钩。而从《晋书》地理志居巢县后注云“桀死于此”看,它应在历史上的南巢之地,位在江北而非古六国所在之淮南。《水经注·沔水》的有关记载,证实了这点:“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又东北出居巢县南。”

古彭蠡泽在江北,则居巢县当在其东面的沿江一带。秦代设居巢县(汉晋因之),必以古巢重地为前提,以前代所遗之城邑为县治中心,而大江北岸的古巢城正备此条件。而“《寰宇》说此城‘南北川泽,左右陂湖’,与《续汉书·郡国志》居巢县下刘昭注引《广志》之言‘有二大湖’相符合”(谭其骧《鄂君启节铭文释地》)。

桐城南六十五里的古巢城,在今枞阳县杨湾义津一带,正处今菜子湖水系与白荡湖二水之间。菜子湖跨今桐城枞阳两县,由宋代《寰宇》在桐城县名下除巢湖、枞阳湖外,只介绍团亭湖,可知其水域广阔,它应函后世所称之白兔、松山,独山、横山,嬉子诸湖,并与古白石湖相连而通巢湖。清代县志中,还说它波涛万顷。今以白兔湖、菜子湖和嬉子湖共组成的菜子湖水系总面积,仍有三百多平方公里;白荡湖为古枞阳湖,在旧桐城县东南百五十里,《寰宇》载其“水绕围亭与江水合流”,古围亭在其北面,枞阳湖绕着它与江水合流向东北,是今日枞阳中东部地区多为其所浸润。清康熙《桐城县志》尚记:“与竹子湖通,又曰民池。东北出张家赛接无为州,南通羹脍赛,由源子港入江”。又记破罡湖与竹子湖相连,可见竹子、破罡、羹脍诸湖当皆为古枞阳湖变分而来,其在古代水域之大,不逊于团亭。

古枞阳湖与江水合流,而其下游的古襄安城所在也曾平行临江,据乾隆年间的《无为州志》记载,江水在秦汉之前就在古襄安城下。今日二者因长江干道的向南摆移,并皆等距江水十数里。这不仅反映安庆以下长江的移摆,发生在宋代之后,也证明《水经注》所载之无误,江水即使在古代也根本不可能北浸至更远——譬如无为北面的旧巢县——而将《水经注》《广志》《寰宇记》的相关记述联系起来,已为古居巢县位在大江之滨的枞阳,提供了一个明晰而难以替代的地理坐标。

又《史记》有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浮江下,观籍柯”——唐《括地志》云:“籍柯”在“舒州同安县东”——同安即唐时之枞阳地,秦皇巡视至此,当与后来的汉武帝一样,同为置县而来。凡此种种记载及地理线索指向,是可以认定始于秦代的古居巢县,正建置在春秋巢地重邑之枞阳,而其县治所在,极可能即先秦所遗之古巢城。(《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江淮地)

综合以上,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将探寻夏之“巢”、商之“南巢”、春秋二巢之一、秦汉以后居巢县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以今枞阳大地为中心的区域,而瓦埠湖南则为另一春秋之巢之所在(出于科学考古的严谨,二巢身份俱不明定,唯以巢与居巢相区别。),并作为新时期历史地理的考订成果,反映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负责编辑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是书始编于五十年代,至一九八二年正式出版,历时三十年之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先后参与研究编绘的高校科研单位十数家,学者专家逾百人,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范文澜先后担任领导顾问。该书被称为我国史学界两大基础工程之一,而谭其骧先生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地理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面对这种情况,1999年出版的《安徽省志》,不得不作出回应:“关于南巢、居巢故址,除今巢湖市区东北外,还有庐江六县东和桐城县南32公里两说。其实三处均对,但不全面。古巢国为游牧部落,先后活跃于今桐城市南,后来北上在合肥西与舒城一带。夏末,古巢国已徙至今巢湖东岸的交通要冲立国。历夏商周春秋几个时期的经营,古巢城已成江淮地区重邑。”(未完待续)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书画创作和摄影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本人近照,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电子邮箱。稿件投出后半月之内请勿他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