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磁州窑!

 新用户99079681 2020-08-06

  藏品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釉面平整秀润,足外壁流釉,不整齐,露胎,质地细密,简洁图案。釉色沉静的感觉直透眼帘,实在是不 可 多 得的磁州窑瓷器,值得收藏。年代久远,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存世量已经很少了!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

  进入汉代,磁州一带烧制陶瓷器已经开始使用了低温釉烧制的方法,特别是王朗村出土的陶器,该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先在陶器表面涂上一层白底色,然后再使用用红色、黑色对陶器进行装饰,这种白色陶衣的使用也为以后的五代宋元时期磁州窑使用白色化妆土工艺奠定了可贵的实践基础。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磁州一带烧制陶瓷利用含有氧化铁本生黄土作为陶瓷的釉料,这样一来烧成的黑釉瓷、褐釉瓷已经十分精美。而且这一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另外在磁县东陈村东魏时期的墓中所出土的器物,品种十分丰富,釉面光亮,如酱褐釉和黑釉器物。这也说明了当时使用较高的烧制温度,使得制陶工艺已经完成了从“陶”向“瓷”的转化,陶瓷制造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层次。

  

  磁州窑瓷器上的龙纹,因为是用笔画上去的,所以龙的四肢更加灵活,一般龙身粗壮,龙身与龙尾的分界明显。龙嘴想鸟喙、上吻长与下吻且向下弯曲,长舌伸出、龙爪关节突出、强劲有力,这件瓷器上的龙纹,用线描勾勒,龙作腾飞状头长颈细,双目有神,角细长分叉,颈毛上扬、龙鳞很像鱼鳞、周围用云纹衬托,线条流畅、气势非凡。磁州窑的龙凤纹经常成对出现,体现出凤和龙的地位,是并列的。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代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国传统文化是由多民族的民间习俗共同构建起来的,民俗的东西才是民族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也正是包含着多民族的民俗内容,才突出显示了民族的精神。磁州窑瓷画的装饰题材之所以异常丰富,与它广泛汲取民俗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磁州瓷画的包容性很强,涵盖的内容也很广,博采众长和雅俗共赏是磁州窑瓷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纵观磁州窑瓷画,从民间故事、历史事件、戏曲内容到诗书画等,俨然构建出一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長廊,它浓缩着中国博大精妙的文化意蕴与雄浑的艺术审美情趣,透过磁州窑瓷画的每件不同的作品,可窥见到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化成就,因而,磁州窑瓷画亦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者。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出现“磁州窑”三个字的文献,是明代晚期博物学家、诗人、朝廷官员谢肇淛编撰的《五杂俎》。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二(物部四)中写道“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故相沿名之。如银称朱提,墨称?俞糜之类也”,意思是如今的俗语中,喜欢把窑器叫做磁器,大多是因为河南磁州窑产量最多,慢慢就这样相沿成习了,就像把白银叫做朱提、把墨叫做俞糜一样。我在上篇《建窑》中说过,谢肇淛(公元1567-1624年),明代博物学家、诗人,为人正直,他的记载有很高的可信度。尽管说法可信,但《五杂俎》是一本笔记式的杂文集,无法作为“磁州窑”概念形成的权 威文献。很有意思的是,谢肇淛还大胆批驳宋代以程颐程颢朱熹等代表的、赫赫有名的儒家理学,公开反对因果报应思想,其思想被现代人称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天道观,也正是因为如此,《五杂俎》在清代编撰《四库全书》时,被列为禁 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