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印友们好, 徐州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 第二代楚王——刘郢的陵墓, 科考发掘期间共出土了印章130枚, 且包含大量铜印, 现均藏于徐州博物馆。 印文清晰、线条拙朴的铜印 对研究西汉官制具有重大价值, 也是探索汉印发展的重要原始素材, 金石君整理了徐州博物馆所藏的35枚西汉铜印, 一起来欣赏吧! 01.楚祠祀印 △楚祠祀印(1.7*2.1cm) 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篆书“楚祠祀印”。“楚祠祀”属楚国宫廷职官。汉朝中央设有祠祀,一为奉常属官,一为詹事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仆、太医六令丞。”又日:“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始元年更日庙祀。”同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景帝中六年为公元前144年,而狮子山楚王墓的形制、出土钱币,以及徐州地区楚王墓的排序均表明该墓的年代不可能晚至公元前144年以后,故“楚祠祀印”的“祠祀”不是奉常属官,应为詹事属官,属楚国后宫系统官职。 02.楚骑千人
03.楚侯之印 △楚侯之印(2.2*2.1*1.7cm) 04.楚司马印 △楚司马印(2.2*2.1*1.7cm) 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近方形,印文为篆书“楚司马印”。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铜印近200方,涉及楚国宫廷职官、军队职官和王国属县职官。“楚司马”为楚国军队职官,当是都尉属下,主管军政。《汉书·吴王濞传》记载,吴初起兵,在尚未渡过淮水之际,吴王的“诸宾客皆得为将、校尉、行间候、司马”。由此可知,诸侯王国中的“司马”是军中地位较低的直接统兵之官。 05.楚太史印 △楚太史印(2.1*1.7cm) 06.“楚邸”铜印 △“楚邸”铜印(2.2*1.3*1.2cm) 印为铸造,印台长方形,桥形钮,印文篆书“楚邸”,有长期使用痕迹。印钮表面残留有鎏金,推测印章原应鎏金。“楚邸”应为楚国在京师长安的宅邸所使用之印。 07.“楚御府印”铜印 △楚御府印(2.2*1.3cm) 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篆书“楚御府印”。“御府”为少府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又中书谒者、黄门、?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楚御府”为楚国宫廷职官,掌管钱帛和各种服具的出纳。北洞山楚王墓也出土有铜铸的实用“楚御府印”。 08.“文阳丞印”铜印 △文阳丞印(2.1*1.7cm) 印铸造成型,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为篆书“文阳丞印”。文阳即汶阳,汉县名,曾为楚国属县,归薛郡管辖。薛郡,秦朝时设置。楚国的薛郡仅包括秦朝薛郡的中部和南部。高后时,曾分楚国薛郡设置鲁国。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鲁国除,薛郡重新归楚国管辖。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三月,“七国之乱”平定后,西汉中央以薛郡置鲁国,景帝徙封其子刘余为鲁王。该印是楚国属县文阳县丞用的官印。 09.“缯丞”半通鼻钮铜印 △“缯丞”半通鼻钮(2.1*1.2*1.5cm) 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长方形,印文篆书“缯丞”。缯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削藩前的楚国属县,为东海郡管辖,故城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该印是缯县之丞用的官印。 10.“楚永巷印”铜印 △楚永巷印(2.2*2.2cm) 印为铸造,钮残,印台方形,印文篆书“楚永巷印”。永巷为皇帝和后宫嫔妃居住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永巷”有二,一为少府属官,服务于皇帝;另一为詹事属官,服务于后宫。“楚永巷”为楚国宫廷职官,应是服务楚王和后宫的官吏。此外,《续封泥考略》著录的传世封泥中有“楚永巷”、“楚永巷丞”。 11.“楚武库印”铜印 △楚武库印(1.3*2.2cm) 印为铸造,桥形钮,印台方形,印文篆书“楚武库印”,无使用痕迹。“楚武库印”应为管理楚国武库官员用印,也表明楚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由专库储备。 12.“断翘.妾翘”鎏金铜双面穿带印 △“断翘.妾翘”鎏金铜双面穿带印(2.4*2.3*0.7cm),徐州骆驼山东29号汉墓出土 13.“楚营司空”铜印 △楚营司空(2.2*2.2cm) 14.“楚中司(空)”铜印 △楚中司(空)(2.2*2.2cm) 15.“楚中司马”铜印 △楚中司马(2.2*2.2cm) 16.“楚中侯印”铜印 △楚中侯印(2.2*2.2cm) 17.“楚侯之印”铜印 △楚侯之印(2.2*2.2cm) 18.“楚司马印”铜印 △楚司马印(2.2*2.2cm) 19.“文□之印”铜印 △文口之印(2.2*2.2cm) 20.“楚大行印”铜印 △楚大行印(2.2*2.2cm) 21.“□之右尉”铜印 △□之右尉(2.2*2.2*1cm) 22.“僮令之印”铜印 △僮令之印(2.2*2.2*0.9cm) 23.“榖阳之印”铜印 △榖阳之印(2*2.1*0.8) 24.“楚佐□印”铜印 △楚佐□印(2.1*2.1*0.8) 25.“楚后太傅”铜印
26.“承令之印”铜印 △承令之印(2.2*2.2*1.3cm) 27.“朐之右尉”铜印 △朐之右尉(2.2*2.1*1.5cm) 28.“楚輕车印”铜印 △楚輕车印(2.1*2*1.6cm) 29.“楚衞士印”铜印 △楚衞士印(2.1*2.1*1.4cm) 30.“楚太倉印”铜印 △楚太倉印(2.1*2.1*1cm) 31.“楚太僕印”铜印 △楚太僕印(2.1*2.1*1.3cm) 32.“楚食官印”铜印 △楚食官印(2.2*2.2*1.5cm) 33.“北平邑印”铜印 △北平邑印(2.1*2.1*1.3cm) 34.“海邑左尉”铜印 △海邑左尉(2.1*2.1*1.5cm) 35.“ 缯之右尉”铜印 △缯之右尉(2.1*2.1*1.2cm) 思考问题 他是谁? ![]() 金石君会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印友,赠送一份神秘礼物。 上周有奖问答的中奖印友是:沙 门 长 满 草。抽奖存证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