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伴溥仪度过紫禁城里的最后时光的人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现存有很多末代皇帝溥仪的手稿,难以置信的是,溥仪的英文写得竟然好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这是因为溥仪曾有一位洋老师,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外国帝师。

溥仪英文手稿

1934年出版的《紫禁城的黄昏》以亲历者的视角再现了末代皇帝及其宗室在紫禁城里最后的生活,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此书的作者就溥仪的外国老师是庄士敦。

末代皇帝溥仪

庄士敦,出生于英国苏格兰,是个典型的学贯中西的学霸,先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1898年,庄士敦经过激烈角逐考入英国殖民部,同年以东方见习生身份被派往英殖民地香港。来到中国的庄士敦由于才学卓著,步步高升,先后担任过诸多要职。

溥仪和庄士敦合影

远在英国时,庄士敦就已经有了很深厚汉学功底,来到中国后,他更是迷上了中国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墨各家以及中国地理和唐诗宋词都有很深的研究。

1918年,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徐世昌因为要就任民国大总统而辞去帝师一职,庄士敦经人推荐,接任了溥仪帝师。由于中华民国的“优待清室”政策,溥仪仍保留着皇帝的头衔,仍居住在紫禁城内,所以新任帝师庄士敦也住进了这座神秘的东方皇宫。那一年,溥仪14岁,庄士敦45岁。

庄士敦、溥杰、润麒、溥仪合影

庄士敦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倾尽所有,不仅教授溥仪英文,还给溥仪讲解西方的历史、生活和文化,更是向溥仪灌输君主立宪思想,建议溥仪去西方留学,一心想把溥仪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君主。自幼封闭在皇宫里的溥仪自此也开阔了眼界,他甚至剪掉了鞭子,戴起了眼睛,俨然一副先进知识分子的模样。庄士敦带着西方现代思想和先进科技来到溥仪身边,给溥仪以及整座紫禁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庄士敦(后排右一)与溥仪、婉容等合影

逐渐地,溥仪和庄士敦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溥仪尊敬爱戴这位洋老师,而庄士敦也是同情喜爱这位小皇帝。

就这样,庄士敦陪伴溥仪度过了紫禁城内最后的黄昏时光。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是庄石敦帮助溥仪借道英国使馆逃往日本辖区。

庄士敦在中国

庄石敦对中国充满感情,他从未像其他西方人那样诟病和鄙视中国,他崇尚儒家思想,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他反对西方人以任何形式和借口改变中国的做法。庄士敦曾说过:“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处在各自社会发展的试验阶段,因此不管对哪个半球而言,把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强加给另一方是不明智的。”庄士敦对中国的热爱和维护让人感动,但是他的思想又过分保守,他不仅反对把中国进行西方化改革,还不遗余力地为溥仪辩护,支持溥仪复辟,想以此来完整保存中国文化。所以,西方人骂他是“一个愿意生活在野地里的怪人”、“英国的叛徒”,中国的改革派对他多有指责抨击之辞。

庄士敦,无论我们怎样评价他,他都是溥仪生命中很重要的存在,是陪溥仪度过紫禁城内最后时光的良师益友。

脑洞大开,和无知说拜拜!小白兔陪你畅游历史长河!喜欢就关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