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秘史:闯王进京后速败,都是因为不听这位军师的劝谏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说到李自成,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诸如“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和“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民谣。李自成的成功离不开“不纳粮”口号下的“人心所向”,而这一切的制造者就是李自成身边的重要军师李岩。

包括《明史》在内的很多正史、野史、文人笔记中都有关于李岩的记载,他的生平事迹,颇具传奇色彩,精彩程度不输小说演义。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人,是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年少高中举人,却闲居家中,无意做官。《明季北略》评价李岩是“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李岩本来淡泊名利,只想做个闲云野鹤般的官二代兼富二代,可是随后而至的天灾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时年,河南遭蝗旱,官府不肯开仓放粮,李岩便慷慨解囊,打开自家粮仓,赈济灾民。但纵然李岩家再富有,在满城灾民面前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李岩作了那首著名的《劝赈歌》,呼吁广大富商巨贾齐心协力,共同救济饥民度过灾年,但是效果并不好。灾民们饥肠难耐,于是发生了劫掠富户的暴动。富户们把灾民们的不当之举归因于李岩的蛊惑之词,地方官便在镇压之余,把李岩也逮捕入狱,定了他一个收买人心,唆使暴动的罪名。当地百姓听说恩人李岩被抓,众怒难平,干脆冲进县衙,杀了县令,救出李岩。这样一来,向来无心反叛的李岩被逼上梁山,只能变卖家产,带着一众饥民投奔了李自成。

从上述事件不难看出,李岩非常擅长笼络人心,深得百姓追捧。而他参加起义军之后,也充分发挥了这一特长,是李自成帐下最重要的军师和“宣传部长”。李岩编了很多歌谣,传唱度很高,这大大提升了李自成的知名度。李岩还编出了“十八子当享天下”的谶语,暗示李自成天命所归,将来会做皇帝,引导舆论导向,“均田免粮”的政策也是李岩最早提出来的。李自成起义军攻下北京,李岩功不可没,官位仅次于丞相牛金星。生来富贵的李岩进京后并不像其他义军将领那样烧杀抢掠,而是着力于保护明朝留下的文化财产,还仗义救下因美貌名扬天下的熹宗张皇后,送回娘家,使其免遭凌辱。

李岩因为是大顺军中少有的文武全才,李自成向来很器重信任他,对他的进谏劝言也总是虚心听纳。但是进京之后的李自成,小民思想暴露无遗,展现出了暴发户氏的丑态,对李岩的良言也不再采纳了。眼看着李自成以及刘金星、刘宗敏等将领陶醉于胜利的抢掠之中无法自拔,李岩仍保持清醒,进谏四事,其中就包括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但李自成只是表面说:“知道了”,而并不执行,继续淫乐,最终酿成大错。

大顺起义军只在北京城内度过了40多天骄奢淫逸的生活,便铩羽而归,李自成因败性情大变,与李岩素有私怨的牛金星便趁机状告李岩有谋反篡位之心,李自成信以为真,以毒酒杀害了李岩兄弟二人。李自成的成功离不开李岩的宣传造势,李自成的失败也源于不听李岩的逆耳忠言,只可惜李岩倾尽才能,为闯王谋天下,最终却落了这么个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