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征死后为何被李世民怒砸墓碑?只因他犯了千古君臣大忌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魏徵是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建“贞观之治”的首功之臣,也是唐朝初期最家喻户晓的公卿,有“一代名相”的美誉。(注:魏徵,汉字简化后写作“魏征”,以下采用此种写法。)

魏征之所以能以“贤臣”之名永载青史,主要原因还是他敢于直言进谏,和李世民共同谱写了很多君臣佳话。当明君遇上贤臣,此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李世民与魏征就是这样的明君贤臣典范。

大到国事,小到家事,细到私事,对于皇帝李世民的方方面面,魏征的谏言可谓是无孔不入。据《旧唐书》记载,魏征前后上谏超过两百事,皇上旅游他要管,选妃他要管,玩鹰他也要管。

纵然魏征管得如此之宽,已经大大逾越了人臣本分,但李世民对此却甘之如饴,每每虚心纳谏,全然接受。直到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君臣二人仍然保持着很深的感情,李世民悲痛欲绝,废朝五日,亲拟碑文,赐谥号“文贞”,同年魏征入凌烟阁。

魏征死后,李世民经常对左右感叹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引用自《旧唐书·魏征传》)

李世民一直以魏征为镜来更正自己的言行,魏征的去世让他犹如失去了左膀右臂,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李世民的态度却在魏征死后不久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巨大转变,李世民不但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愤然推翻了亲手为魏征立的墓碑,大骂魏征是奸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世民向来以大度能容著称,他忍了魏征大半辈子,为什么偏偏跟死人过不去呢?此事的缘由有两件事。其一,侯君集因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官,而此二人都是魏征推荐给李世民的。其二,魏征经常把写给李世民的谏言给史官褚遂良看,此事李世民是在魏征死后才知道的。

细究这两件事,事件一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其实还是事件二。魏征确实说过侯君集和杜正伦有宰相之才,但是由此断定魏征参与了谋反之事是十分荒谬的,李世民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在没有查到任何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是万万不会下此决断的。李世民真正在意的还是第二件事。

无论是商场还是官场,追根究底都是名利场,在封建王朝时期,“贪名”和“图利”同样是人臣大忌,罪不可恕。

李世民为了篡夺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而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却投入到敌人李世民门下,违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传统价值观,此二人都是有严重道德污点的人,他们倾尽一生,只为洗白自己,“名”对他们来说不但比“利”重要,甚至比“命”重要。

魏征把谏言给史官看,无非是想名垂青史,这就是在与李世民争“名”。对于魏征的屡次冒犯,李世民选择一忍再忍,无非就是想留下个“明君”之名,可他魏征竟然如此不知好歹,竟想把好名声落到自己头上,这无疑是犯了李世民的大忌。所以,李世民的怒气瞬间迸发,不惜与死人魏征反目成仇。

解除儿女婚约,推翻魏征墓碑,李世民此举实属过激,他本人后来对此也有所认识。魏征死后两年,也就是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结果不尽如人意,李世民当即感叹:“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李世民在失意时又怀念起魏征的好,后悔当初的冲动之举,于是下令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并重立纪念碑,君臣之情最终也算是重归于好。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