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之心最难猜:朱元璋晚年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亲家?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手段狠辣,明朝的诸多开国功臣鲜有善终者,但其中冯胜的死因却最特别、最多元、最值得玩味和探究。

冯胜,原名冯国胜,早年与哥哥冯国用一起投奔了朱元璋的起义军,为大明江山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冯胜当年投到朱元璋帐下并非单枪匹马,而是带着部队去的。明朝建立后的二十多年,冯胜也一直驰骋疆场,战功赫赫,他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功受封宋国公,可谓是盛极一时。

《明史·冯胜传》记载,“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而洪武十八年以后,徐达和常遇春已死,朝中排位第一的大将实际上就只有冯胜。但是很快,冯胜的仕途也迅速从巅峰跌落低谷。

洪武二十年,冯胜官封大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远赴辽东征讨元将纳哈出,并大获全胜而归,还俘虏了二十万降军。但是,后来有人密告冯胜在此次征战中藏匿战利品(主要是财宝、战马、兵器),并且强娶了蒙古王子之女。这件事虽然没有证据,但已经让朱元璋大为恼火,你冯胜藏匿财宝和战马兵器,难道是为造反做准备?于是,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剥夺了冯胜的全部兵权,把他赶回了老家养老。

洪武二十六年,爆发了明初四大案中的“蓝玉案”,冯胜的部下蓝玉以谋反罪被诛杀。蓝玉被杀的当月,朱元璋就把冯胜召回了京城,用意十分明显——不放心冯胜,放在眼皮底下以便监视。

朱元璋对冯胜的猜忌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冯胜却不懂夹起尾巴做人的道理,硬是闹出了大动静。作为武将,冯胜由于多年没机会上战场而感到无聊,于是在家门前修了个稻场,整日骑马追逐模拟打仗时的场景,以此消磨时间。但冯胜的此举却遭到了有心人的举报,说他私自操练兵马,有谋反之心。

朱元璋本来就对冯胜不放心,此番更加决定杀之而后快。于是,朱元璋亲自设宴款待了冯胜,席间君臣举杯畅饮,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并无任何异常,但冯胜回到府邸后,当夜就七窍流血而死,这一年是洪武二十八年。

以上看来,朱元璋杀冯胜好像与杀其他功臣别无二致,都是忌惮他们功高盖主企图谋反,但事情的真相却并非如此。冯胜战功卓越,朱元璋对他确实有所忌惮,但同时朱元璋也知道,冯胜性格直爽又顺从,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与自己作对,他真正忌惮的是身后之事。

蓝玉被杀是在洪武二十六年,而就在此前一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将孙子朱允炆立为了皇位继承人。但是,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不乏觊觎皇位者,朱允炆又年少软弱,朱元璋必须要为孙子的顺利登基清路,蓝玉的死实际上就与此有关。

威胁朱允炆皇位的不仅有文臣武将,还有朱元璋的儿子们,皇五子朱橚[sù]就是朱元璋最忌惮的对象之一。而朱橚的妻子正是冯胜的女儿,也就是说,冯胜与朱橚是老丈人与女婿的关系。

朱元璋十分担心朱橚会在冯胜的帮助下夺取朱允炆的皇位,据史料记载,朱橚还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过。正如《剑桥中国明代史》所说:“冯胜的被疏斥可能是皇帝疑心这名王子与这位将军之间存在着危险的军事联盟。”

综上,冯胜之死不仅源于他功高盖主,有谋反之嫌,更因为他是朱橚的老丈人,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日后顺利继位,不得不在自己死前杀了这位老朋友,否则,他便无法安心赴黄泉。

参考资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