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收复北京到捕鱼儿海大捷:简述《山河月明》背后的二十年朱元璋北伐战争

 冷兵器研究所 2022-04-12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6513,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元明易代之际,明军与蒙古的交战成了最后一个汉家王朝里最耀眼的军事表现,最近《山河月明》的开播正好带热了这个话题,本文就从元末明初的真实历史视野,还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建明前的“通好” 

朱元璋在刚刚起兵的时候,军势微弱,对于元廷很多时候采取的都是避让,并不直接与元军交战,甚至对很多元朝官员还礼遇有加。特别是在1361年(元至正21年),朱元璋居然还和察罕帖木儿互相遣使通好。这样做的用意无非就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正是这样的保守策略使得元廷在北方“互掐”的时候,并没有太注意朱元璋,这也让双方暂时可以相安无事。

到了北伐前夕,朱元璋开始对李思齐、张思道等的关陇地区的汉人军阀进行拉拢。这样做实际上是要“分化”元廷在西北地区的兵力。除西北之外,朱元璋北伐的主要对手一是山东汉人军阀王宣,二是元廷在河南的扩廓帖木儿。

▲元末势力图

为此,朱元璋转变了原本与元廷“通好”的策略,向元廷遣使的时候居然称“国事日衰”,自己则是“时运在天”。从这样的言语也不难看出,朱元璋已经在为建明做礼法上的准备。不久之后的吴元年(洪武之前的年号),朱元璋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步骑25万从江淮开始北伐。

洪武元年:徐达北伐

徐达率军二十五万人由淮安出发,一路连克沂州(今临沂)、济宁、济南等地。并阵斩王宣,明军用五个多月就平定了山东。随后沿黄河西进,攻取了河南汴梁(开封)、归德、许昌等地。四月,明军自虎牢关进攻洛阳,至洛水北遭遇了元将詹同脱因帖木儿所率领的5万大军。

此战中,明军常遇春单骑突入,随后明军发起冲锋,元军被击破。徐达便继续率军平定嵩、陕、陈、汝等州,然后直捣潼关。李思齐弃关而逃,徐达一路追击到了华州(今渭南),随即收复了河南。

▲《山河月明》朱元璋剧照

捷报传来后,朱元璋巡幸汴梁,此时的北伐形势,山东、河南皆在明军之手。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在太原“观望”。洪武元年7月,徐达与常遇春在河阴会师后,常遇春为“前军”,继续进攻河北地,不久连下下辉、影德、广平等地。随其后的是“中军”为傅友德、顾时疏等,他们的任务是疏通河道,以便徐达的大军可以通过运河补给。

当徐达大军赶至前线之后,双方在德州激战,元将俺普达朵儿被击溃,随后在通州,郭英再次重创元军。等到所有明军汇合之后,徐达攻取了长芦(今天津渤海湾),准备水陆并进,进攻大都(今北京)。但元顺帝于7月28日连夜弃城,往北跑去上都。至此元朝在长城以南的统治,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洪武二年:艰苦的拉锯战

北伐第一阶段结束之后,该如何处理明与北元的关系,成了明廷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元顺帝作为元朝正统的代表,并未身亡,退居漠北后虽然失去了长城以南的版图,但是其政权本身也并未消失。

而且元朝在西北和蒙古地区仍然保留着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明廷的应对是对现有的“地盘”加强防御,同时对“北元”军事威胁予以主动出击,积极展开第二阶段的北伐。为此在洪武元年8月,徐达加强了对古北口的防御。

古北口此地,既是自古农耕、游牧的交界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明军重要的军事据点。如果“北元”想要南下,古北口是必经之路,因此,徐达在随后出征的北伐第二阶段前,将留守的重任交给了孙兴祖、华云龙等悍将,并且留守额兵力达到了3万。

而“北元”方面,元顺帝多次命扩廓帖木儿收复大都。因此在洪武元年11月,扩廓帖木儿出雁门关,取道逐鹿,沿长城经居庸关进攻北平。而徐达的应对则是自真定(今正定)出井陉口攻太原,扩廓听闻徐达兵至太原,只得回师,结果遭到明军夜袭。扩廓帖木儿仅剩十八骑逃往甘肃,明军趁势占领了太原与北部重镇大同。

▲《山河月明》中的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剧照(此人演过94版三国吕布)

到了洪武二年2月,明军已经攻至河中(今运城),常遇春、冯宗异领等前锋已经度过黄河。3月,明军攻占西安府,李思齐先逃往风翔,后又逃往临洮,等到安定、平凉接连被明军攻破后,只得投降。此后西北地区势力仅剩张思道、张良臣。到了6月,明军开始围攻庆阳。

但此时,明军也遭到了打击,风翔攻破之后,元将也速进攻通州,“北元”这样的调动也使得明军第二阶段的北伐,将在西北与东北的两个战场同时进行。但此时明军主力都集结在了西北地区,所以为了稳定东线,朱元璋调走了常遇春,并派外甥李文忠做他副将。常遇春赶到后,东线接连大捷,锦州、全宁(今内蒙牛特旗)、大兴(今承德),开平(今唐山)均被攻克。没想到的是常遇春在返军途中于7月7日突然病亡(年40)。

而调走常遇春部也使得西线明军的战斗力减弱,徐达对西线的庆阳坚城久攻不下,此时扩廓帖木儿的援军已经从宁夏开始南下。东线稳定之后,朱元璋将李文忠又调往了西线,没想到半路上传来了重镇大同被围的消息。李文忠为保太原只得先北上解大同之围。

▲庆阳之战中的王保保城遗址

到了8月,徐达终于攻克了庆阳,同时击退了王保保的援军。此阶段明军和“北元”在西起关陇、中至晋北、东达内蒙东的数千里战线上经过半年有余的艰苦拉锯,成功的将西北地区纳入了行政版图,而“北元”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

洪武三年:元廷北遁

洪武三年春,不甘心失败的“北元”经过半年间的休养后,扩廓帖木儿开始南下,首个目标定在了兰州。朱元璋则决定兵分两路:西线由徐达领兵由潼关出定西,与扩廓帖木儿会战,东线由李文忠领兵出居庸关,直捣元廷。

3月29日,徐达率军至定西,扩廓帖木儿从兰州撤围回救,两军在沈儿峪(今安定)相遇,于是明元之间爆发了最大规模的野战。此战中双方先是隔峪对峙,连日交战均不分胜负。扩廓帖木儿便在4月8日偷袭明军胡德济部(明将胡大海养子)。这次偷袭直到徐达赶至才将其击退,为此,徐达将胡德济送去朱元璋处发落,并斩首了数名其下的将领。

9日,徐达整兵之后,身先士卒率先冲阵,明军在其感召之下,发起了决死的冲锋。元军抵挡不住,战线奔溃,此战中明军俘获元军8万余人,扩廓帖木儿的精兵良将损失殆尽,仅与其妻子数人逃和林(乌兰巴托)。定西之战既是徐达与扩廓帖木儿的第二次大交锋,也是明元战争以来最大的胜仗,而且也表明了明初的汉人军队,完全可以在野战中击溃蒙古人。

▲《山河月明》李文忠剧照

东线的李文忠则于洪武三年5月北上。由于元廷的注意力都在西线,加之扩廓帖木儿之前带走了大部分精兵,明军一路攻下了开平和元廷“国都”应昌,因此新继位的元昭宗不得不再次向北逃亡。

洪武三年的明军在东西两线都取得了巨大优势,但是扩廓帖木儿退败后逃往和林,与元昭宗会合之后深入漠北,蒙古的势力终于完成了整合。因此,明军的大规模攻势终于在洪武五年受挫。

洪武五年:深入漠北的得不偿失

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命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率大军南下攻川蜀。此时,明廷北部终于得到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其目的在于此前3年中,明廷虽然通过军事手段不断打击了“北元”的势力,但随着战线的不断北拓,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也被纳入了新的行政版图,而当地汉民连续多年饱受战乱之苦。因此与民养息,恢复农业生产成为当务之急。同时朱元璋也为下一轮攻势,开始积蓄实力。如此一来,明廷的北部暂时休兵,此期间也借助于洪武三年的大胜,开始以华夏新主的身份招抚元朝旧部。

到了洪武五年正月22日,明廷朝议决定出兵15万,以徐达为中路军,冯胜为西路军,李文忠为东路军,兵分三路北伐元廷。

▲《山河月明》徐达剧照

徐达本来的战术是:“扬言趋和林而实迟重,致其来击之。” “扬言趋和林”的意思就是和林的行军方向要让对手知晓,“而实迟重,致其来”就是路上要稳妥,这样才能吸引敌军来,“击之”就是敌军来了就击溃它。这样的部署说明沈儿峪一战将明军的信心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一开始的几次接触,明军也是略有小胜:29日徐达所部进入山西。随后,前锋蓝玉在野马川先小胜扩廓帖木儿。3月20日,蓝玉等在土剌河一带又遇见扩廓帖木儿所部,两军交战,蓝玉再次获胜。

但是扩廓帖木儿身为“北元”最后的名将,也给徐达“量身定做”了一套战术:拉长战线,诱敌深入。本来此次明军远距离奔袭,后勤补给的困难是肯定的。再加上蓝玉的两次小胜,也给徐达产生了轻敌的思想。而且明军还遭到了草原上暴风雪的侵扰,马匹的损失非常大。没了马再加上战线的不断拉长,明军就是以这样的状态到达了扩廓帖木儿预设的战场:岭北。

此处原本驻扎着另一位“北元”将领:贺宗哲。两人合兵之后,以逸待劳的元军面对劳师远征的明军,可说是占尽了优势。5月6日,双方在岭北决战。结果徐达所部在激战中惨败,死者一万余人。幸亏徐达及时收缩防线,才使伤亡没有进一步扩大。

▲《山河月明》北元骑兵剧照

而东路军的李文忠,也出居庸关后到达于6月到达胪朐河(今蒙古克鲁伦河),留部将韩政保护辎重,自率大军携带二十日粮食,赶至土剌河(今蒙古土剌河)。遇见元太师蛮子哈剌章的部众,被明军击退。李文忠继续进兵至到达阿鲁浑河(今蒙古浑尔鄂河)时,终于追上元军。两军激战中,李文忠中箭坠马,于是拔出佩剑,死战不退。副将李荣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李文忠重获战马,发起冲锋,元军大败而逃。

随后李文忠则继续追至称海(今蒙古科布多东),此处已在岭北境内,元军在此处已经重新集结完毕。李文忠见不到中路军此只得收兵,随后将所获马匹释放野外。元军怀疑有伏兵,并未追击。但李文忠回军路上迷路。到达桑哥儿麻时(今内蒙古额济纳),军中断水数日,只得杀牲祭天,好在终于找到了水源。此战中东路军虽胜,但也伤亡惨重。

西路则是战果最大的。冯胜率军取道甘肃,一路横扫至扫林山(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再经瓜州和沙州(今敦煌)。攻下了金州(今甘肃兰州市)。到了5月,冯胜命傅友德为先锋,率领了五千骑兵先向凉州方向进兵。随后冯胜亲自率领明军在永昌与傅友德先锋会合后,与元军在凉州交战,元军再败,逃至索林山(今甘肃山丹县)。

▲《山河月明》王劲松饰演刘伯温剧照

等冯胜也到达索林山之后,元太尉朵儿只巴、锁纳儿,元将失刺罕所、平章不花等会和后与明军展开决战,最终元军溃败,平章不花战死,锁纳儿降明。到了6月,冯胜攻克了甘州。此战后明朝占据了河西走廊,将北元势力驱赶到西域地区。而且,冯胜的此次胜利,远远超出了牵制西北“北元”势力以配合中路军的原定计划。战后,明廷在河西地区设置了甘肃卫都指挥使司。

但是尽管西路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相对于洪武5年的这次北伐,“北元”还是取得了胜利。而且“北元”这种拉长明军战线的战略,把游牧军事上的灵活性再一次展现在了汉人军队的面前,使得明军在深入草原之后,其攻击目标已经变得“飘忽不定”。所以,刘伯温曾断言:“扩廓帖木儿虽可取,然未可轻”。

而此次失败也让明军不但没有消灭的“北元”军事力量,反而使明军不得不退守长城,再今后的十几年里,大部分时间只能采取守势,将双方的战争区域再次局限在了长城边境。

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年:

长城边境的对峙与中原周边的战局

▲1375年明王朝版图

洪武五年之后,朱元璋意识到彻底消灭“北元”政权的难度,而且此时的明王朝再起大规模战争,肯定于民不利。此后,明廷不得不对蒙古的整体策略暂作调整:暂时不把“北元”当成把首要的打击目标。所以此后数年,明廷并未展开大规模的北伐。

但是出没于长城边境的游牧骑兵小规模的骚扰,也威胁着边疆的安宁,造成了明廷实际意义上的边患。再加上,这些游民并没有一个根据地,所以无法从根本上去清剿。所以,明廷只得开始加强了对北疆的边防,徐达则继续留在了边境地区建立了一些军事防御工程,其重点就是重修长城,增加卫所等。

▲南京徐达墓

比如说洪武六年3月,“北元”又犯雁门,至10月中旬才退去。此期间,由于明军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使得“北元”骑兵没有占到实质性的便宜。此后镇守长城的兵将还加强了沿边境的巡逻,同时实施小规模清剿。此阶段中,巡逻的动态清剿加卫所的静态防御体系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这样做相对于洪武五年的远征,虽然把长城以北的大片区域的控制权重新回到了“北元”的手中,但是明军也一边有效地控制长城边境的区域,一边开始向北“蚕食”。而最能体现这种优势的则是在西北地区。

因为在洪武五年北伐前,明朝的统治只到达瓜州、哈密。战后,冯胜设立了嘉峪关和12个卫所来加强对河西地区的管辖,并且开始了屯田。这样也使得有效控制区域不断的往北移。到了洪武七年,有效控制区域已经延伸到了挑州、河州、兰州等处。特别是卫所的设置标志着明朝的政治、军事势力已经渗透西北地区。而且这样的控制力度还在不断的加强。

▲嘉峪关

而在西南和东北方面,明廷则采取了不同的手段。西南地区的云南统治者是蒙古人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此人是忽必烈的后裔,同时云南还被大理段氏(天龙八部里那个)和“土著”所“瓜分”。原本明廷因云南地势险要,而且主要目标是“北元”,所以没有对其用兵。洪武五年之后也是先派王讳、苏成为使臣,采取了招抚的策略。

但是“北元”也在此时遣使入云南,梁王居然直接杀掉了两位使臣。并在后来的洪武七年、八年对朱元璋的两次诏谕都没有回应,于是洪武十四年10月,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军征讨云南。明军先攻克云南之后又平定了大理。到了洪武十五年2月,云南全境平定。而梁王也做了回忠臣:自杀殉元。

东北面的纳哈出则是成吉思汗的大将木华黎的后裔,趁着元末的乱世,靠着“名门之后”的头衔占领了辽东地区。洪武二年,朱元璋曾致书纳哈出想要招抚,到了洪武三年,“北元”的应昌也被明军攻陷,此时朱元璋再次致书纳哈出,但两次纳哈出都未回应。其间原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因此明朝在辽东地立了军事机构:辽东卫指挥使司、刘益任同知。

洪武四年六月,朱元璋再次致书纳哈出,但纳哈出居然扣押了明朝的使臣。之后的洪武五年开始纳哈出屡次犯边,明军于洪武八年发动过一此反击外,别的时候都是被动防守。到了洪武十一年,“北元皇帝”元昭宗死在了草原上,朱元璋再次招降纳哈出,但此次纳哈出居然连之前送书的使臣都杀了。到了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在云南平定之后开始加强辽东的军力,着手准备武力征讨。

洪武二十年正月,朱元璋命冯胜、傅友德、蓝玉、郭英等率军征讨辽东,并在大军出发之际最后一次遣使招降纳哈出。2月,明大军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先锋蓝玉率先攻取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3月,冯胜率军驻扎于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市)。6月,明军至女直苦屯(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纳哈出见到明军压境自己肯定打不过,不得不率众来降。

至此,中原周边战局,明军全部获胜,而与“北元”的战争也将迎来洪武年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捕鱼儿海之战。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之战

洪武二十年8月,冯胜因卷入河南周王朱橚擅离封地案而被罢免,9月朱元璋命蓝玉出征北伐。洪武二十一年4月蓝玉率领的15万大军已至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庆州一线(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此时“北元”的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就在喀尔喀河、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克鲁伦河一带停留。

蓝玉得知后,指挥明军穿越沙漠,到达距离捕鱼儿海40余里的百眼井,却没有援军。蓝玉本想退兵,遭到部将王弼劝阻道:“我军十五万入漠北,如无所获,回去如何向皇上交代?”蓝玉觉得有道理,便决定往捕鱼儿海南面一带继续寻找元军,并命令部队不得生火。

▲《山河明月》蓝玉剧照

随后,明军探知元军在捕鱼儿海东北面八十余里处,蓝玉便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突袭敌营。元军以为明军后勤补给延伸不了这么长,加上当日刮起了沙尘暴,便未加防范。所以,元军并没有察觉明军的军事动向。等到明军骑兵出现在元军军营前的时候,元军根本来不及应战。太尉蛮子等被阵斩,其余大量部众投降,仅元益宗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人逃亡。

捕鱼儿海之战,明军大获全胜,这次远征沙漠,基本上实现了明廷消除“北元”残余势力。使得“北元”丧失了正统性,明廷也完成了“天无二日”的政治目的。明已经成为华夏大陆唯一的正统王朝。但是,明朝与蒙古的战争并没有结束,而之后永乐皇依旧对蒙古展开了北伐……

▲《山河月明》朱棣剧照

参考资料:

《明太祖实录》

《明史稿》

《蒙古黄金史纲》

《鸿献录》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