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允炆以貌取人让他状元变榜眼,靖难时却唯有他恪守气节以身殉国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永乐大典》的主编人解缙位列“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古代的牛人大儒经常是扎堆出现,解缙的家乡江西吉水就堪称人杰地灵,涌现了诸多历史名人,仅与解缙同时期的就有胡广和王艮。

三人之中,虽然解缙最具后世之名,但他在进士科考中其实只排到三甲第十名,胡广和王艮却分别是建文二年的一甲第一名和一甲第二名,即状元和榜眼。

说起建文二年庚辰科的殿试,对王艮来说那可算不上什么光宗耀祖,反而满满的都是辛酸。因为,当年明明是王艮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但他却因为长相平庸,在殿试中被皇帝朱允炆降格为榜眼,而状元头衔却顺延给了他的同乡胡广。据记载,这个胡广倒是仪表堂堂,很有大儒风范。

在这件事中,王艮确实委屈了些,但也不能全怪朱允炆以貌取人,因为古代殿试选拔人才确实一直是把外貌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标准。王艮只能怪自己的基因不争气了。

不过,王艮虽然是被逼无奈“让”出状元之位,但他却实在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不仅没有因此记恨皇帝或胡广,反而成了朱允炆最忠心的臣子以及胡广最要好的朋友。

因为才学出众,高中后的胡广和王艮都得到了重用,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是,他们的运气实在太差了些,正好赶上了靖难之役。

为了巩固皇位,朱允炆登基后开始削藩,生怕自己手握重兵的叔叔们造反篡位。但是,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蓄谋已久的燕王朱棣趁机发动了靖难之役,剑指南京,直逼皇位。

古代文人最讲究同乡情谊,所以,作为江西吉水的老前辈,解缙与后生晚辈胡广和王艮也都是好朋友,三人平时来往甚密。眼看着就要大兵压境,解缙料定朱允炆即将皇位不保,于是召集胡广和王艮开会商量对策。

他们的会议地点选在了另一位江西老乡吴溥的家里。胡广、王艮、吴溥三人是紧挨着的邻居,所以在吴溥家开会不仅安全,而且方便。

据《明史·列传》第31卷记载,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的一个静悄悄的夜里,解缙、胡广、王艮相聚在吴溥家中,商量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这次聚会上,解缙最是口若悬河,慷慨激昂,陈说君臣大义,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胡广也不甘示弱,表现得大义凛然,声称决不妥协,甘愿以身殉国。期间,唯有王艮一言不发,表情凝重,坐在一旁若有所思,默默落泪。

散会之后,年仅14岁的吴与弼对父亲吴溥感慨说:“解、胡二伯叔果然有操守,千古后必成佳话!”吴溥却对儿子说:“不然,解、胡二人死不了,肯死的唯有你王叔叔!”

吴与弼年少,还未能明白父亲的话,就听到隔壁的胡广对家仆喊道:“外面乱糟糟的,一定要把猪看好!”吴溥闻言冷笑一声,回头对儿子说道:“连一头猪都舍不得,难道会为操守舍命吗?”

紧接着,吴溥父子又听到隔壁王家传来惊天哭声,原来,是王艮饮鸩自尽了。会后,王艮回到家中就与母亲和妻子诀别,陈说了君臣大义和必死决心,随后便欣然赴死去了。

再看解缙和胡广。

没等南京城破,解缙就连夜出逃,匍匐在朱棣脚下乞求归降,随后,胡广也甘愿对朱棣俯首称臣,这二位大儒完全忘记了不久前那晚的慷慨陈词,也忘记了殉节而死的好友王艮,只一心奔赴自己的光明前程去了。

相反的故事发生在164年后的大明王朝1566,那是嘉靖四十五年,一代清官海瑞因为上《治安疏》大骂嘉靖皇帝而获罪入狱,当年冬天,嘉靖皇帝驾崩,临终前下遗诏释放海瑞。

狱卒得知消息后为海瑞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庆祝他即将出狱,海瑞见到如此美味佳肴,以为这必定是自己杀头前的送行饭,于是大快朵颐。吃完后,狱卒才告诉海瑞是嘉靖皇帝驾崩了,海大人即将官复原职。没想到当时海瑞的反应非但不是暗暗窃喜,反而是痛哭流涕,悲痛欲绝,以至于把刚刚吃下的酒菜全部吐了出来。

狱卒不明白,嘉靖皇帝也不明白,海瑞上疏骂嘉靖并非是要与皇帝作对,反而是他忠君爱国的最高体现,他只是想用直言进谏的方式点醒嘉靖皇帝,希望他早日从怠政变勤政,为国家社稷尽职尽责。

诸如解缙、胡广之流,言语上忠君爱国,表面上大义凛然,实则只是“口嗨党”,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们要维护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国家存亡,都被抛之脑后。

而反观王艮、海瑞等人,那才是真正有操守的人臣典范,他们言语上不阿谀奉承,表面上不动声色,却能在关键时刻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保全大儒的气节,也愿意为国为君为民肝脑涂地。

解缙、胡广、王艮三位江西吉水老乡,解缙因为编纂《永乐大典》而名垂千古,胡广因为高中状元而青史留名,唯有王艮,他却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似乎被彻底遗忘。

但笔者认为,三人之中,唯有王艮最可爱可敬,唯有他才算得上道德上的君子,文人中的典范。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优秀的演说家,人前振臂一呼,当众慷慨陈词,这并不难,难的是切切实实做事情,地地道道做君子。

伪君子不如真小人,他们欺骗了世人,蒙蔽了历史。但是,真君子又如沧海遗珠,原本珍贵却无人珍惜,实在是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