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投清汉人,为何吴三桂被骂为叛徒,而范文程却被奉为贤臣?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明朝末年,女真部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于东北大地,进而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背后的一股强大力量——汉人谋臣,而范文程则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他家学渊源,出身不凡,是北宋明相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遥想当年,范仲淹位极人臣,功勋卓著,更因为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垂青史,而作为名人之后,范文程也丝毫不逊色,他辅佐了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四代帝王,为大清江山的创建立下了不朽之功,被公认为清初“文臣之首”。

早在万历四十六年,范文程就与其兄长范文寀一起投奔到了努尔哈赤帐下,那时候,清朝还不叫清朝,而叫后金。《清史稿》记载,当努尔哈赤得知范文程来投奔时十分高兴,说道:“此名臣后也,善遇之!”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因为范文程是名臣范仲淹之后而对他礼遇有加。

范文程虽然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用,但他真正的辉煌是从皇太极时期开始的,皇太极对范文程的器重,甚至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清史稿·列传十九》记载,每次朝中议政,皇太极都会问:“这件事范文程知道吗?”如果群臣有事难以决断,皇太极又会说:“先和范文程商量一下再做说吧!”而当大家说范文程也认同某项提议时,皇太极则二话不说就会立刻批准。

皇太极死后,范文程同样得到了多尔衮和顺治皇帝的信任。当然,范文程之所以在清廷混得如鱼得水,追根究底还是因为他确实有两把刷子,从讨伐明朝到策反明朝官员,再到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凡是清初的重大决策大都出自范文程之手,而范文程最重要的功绩则是“计取中原”和“制定清朝制度”。

皇太极死后,顺治帝尚且年幼,而摄政王多尔衮是在范文程的一步步筹谋下才得以带兵入关,夺取天下的。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又劝说多尔衮不要屠城,不要抢夺,不要伤害百姓,如果是明朝的官员来投靠,就恢复他们的职务,如果是明朝的百姓来依附,就给予他们田产。

另外,范文程还奏请顺治为崇祯皇帝发丧,并以帝王规制安葬,如此一来,化解了仇恨,收买了人心,减弱了满汉民族矛盾,使清朝得以在中原迅速站稳脚跟。

清朝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原本只是“化外之民”,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如此一个庞大国家,而作为汉人大儒、开国宰辅,范文程则当仁不让为清朝制定出了一套完备的国家制度,直接影响了清朝之后近300年历史。

历史学界普遍认为,范文程对于清朝的功绩可以媲美于汉朝之张良,以及明朝之刘伯温。诚然,范文程对清朝的功劳不容置疑,但如果从明朝的角度来看,范文程又无疑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但是奇怪的是,虽然范文程是以汉人之躯效力于满清政权,却并没有像吴三桂、洪承畴那样受到后世广泛诟病。一般看来,吴三桂是汉奸,洪承畴是叛徒,而范文程却和先祖范仲淹一样是贤臣典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简略分析如下,仅供各位读者参考,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吴三桂、洪承畴寿之流是名副其实的“贰臣”,也就是先后在两个朝代做官的人。吴三桂、洪承畴原本都是明朝的封疆大吏,他们深受国恩,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但在大明王朝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时,他们却选择了卖主求荣,置国家和君主的安危于不顾。这样的人,确实是汉奸,是叛徒。

反观范文程,他的情况却完全不同。首先,范文程虽为汉人,但却从来没有出仕过明朝,他与崇祯皇帝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君臣关系,更谈不上出卖与背叛。更重要的是,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是盛京(沈阳)人,而盛京是满清入关前的首都,也就是说,范文程一直就生活在满清的地盘,对他来说,最亲近的国家本来就是清而非明。

综上,笔者认为,虽然同样是为清廷效力的汉人,但吴三桂、洪承畴是“降清”,而范文程是“仕清”,二者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才是他们后世之名有天壤之别的真实原因。

参考资料:《清史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