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与彭越之死,是吕后与刘邦唱的一出双簧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吕雉,字娥姁(xū),俗称吕后,她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又是开启外戚专权先河的一代女主。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的本纪专门记录帝王政事,而吕后竟然也被列入本纪当中,可见,她虽名为太后,权力之大实则已与皇帝无异。

司马迁评价吕后说:“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出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总之,这个女人是个狠角色。

(吕后剧照)

平心而论,吕后先协助刘邦夺取天下,后匡扶汉朝稳固统治,为文景之治打下良好基础,其能力不让须眉,其功绩不输功臣。但是,纵然吕后能力超群,功绩卓著,她给后人留下的主要印象仍是恶毒妇人、牝鸡司晨。

在吕后的种种恶行中,最为后世诟病的无非两点:其一是虐杀情敌;其二是滥杀功臣。吕后以非人手段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充其量不过是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和争权夺利,但她后宫干政,滥杀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这实在是永世无法洗白的罪证。

韩信、彭越、英布,合称为“汉初三大名将”,是为汉朝江山创建立下战功最多的武将。但令人唏嘘的是,此三人最终都落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均以谋反罪被诛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的韩信和彭越二人都是直接死于吕后的计谋。

(韩信剧照)

公元前197年,陈豨[xī]起兵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前往镇压。公元前196年,吕后趁刘邦不在,联合相国萧何用计将韩信骗到京师,并诛杀于长乐宫,夷三族。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他当时的表现是“ 且喜且怜之”。

(注:吕后计杀韩信内容梗概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原文为: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彭越剧照)

同样是公元前196年,彭越因为涉嫌谋反被刘邦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青衣县,途中正好遇到从长安赶往洛阳的吕后。于是彭越向吕后哭诉委屈,说自己从无谋反之心,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当即答应帮彭越求情,并将他带回洛阳。

但见到刘邦后,吕后却改口进谗言说:“放了彭越无异于放虎归山,留下祸患,不如杀了他。”于是,吕后又安排彭越的门客告发他再次阴谋造反,彭越因此被灭族,封国也被废除。

注:吕后计杀彭越内容梗概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原文为: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刘邦剧照)

从以上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出,吕后计杀韩信虽然事先没有经过刘邦同意,但他得知后非但没有责备吕后,反而表现得很高兴。而吕后计杀彭越,刘邦更是听之任之,还甘愿成为其“帮凶”。

常有历史爱好者有疑问,吕后滥杀功臣,刘邦为什么视若无睹?笔者认为,刘邦对于吕后滥杀功臣的态度,与其说是“视若无睹”,不如说是“坐享其成”。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打天下时,刘邦需要韩信彭越这样的一代名将征战四方,可当江山稳固,刘邦却担心他们功高盖主,图谋不轨,于是想要收回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杀功臣是必然会留下历史骂名的,刘邦想要坐享其成,但又不愿背负骂名,所以,他需要有人帮他“分谤”,而吕后就是这个最佳人选。

所以,在杀功臣这件事上,吕后与刘邦这对夫妻实际上是唱了一出双簧,在台前表演的是吕后,但在幕后指挥的却是刘邦,他才是最终受益者。

参考资料:《史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