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名士,自风流:狂人嵇康,为魏晋风度代言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乱世出英雄,亦出名士,魏晋便是一个思想活跃、骚客辈出的时代。饮酒、服药、清谈、纵情歌舞、寄情诗书,这种清静无为、不滞于物的生活方式,被称为魏晋风度。通过虚无缥缈的词汇堆砌描绘魏晋风度无异于空谈,若要真正了解魏晋风度,总绕不开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名字——嵇康。

读过嵇康,方知何为魏晋风度,读懂嵇康,方知何为“真名士,自风流”。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首,魏晋名士的精神领袖。史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不过,嵇康的气度,与容貌无关,他生性狂放,自由懒散,鄙视权贵,隐居于竹林,醉心于玄学,风流自在不言间。

(嵇康抚琴)

嵇康,狂放的践行者。

嵇康的狂放,表现在追求真我上。

嵇康崇尚老庄,研习玄学,这让他愈发狂放不羁,不拘小节。《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记载:“(嵇康)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又说他:“纵逸来久,情意傲散。名士向秀曾评价说:“嵇康有不羁之才,只因志远而疏。 ”意思就是,嵇康的志向不在仕途上,而在竹林中。

嵇康拒不做官,回归自然,过着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他还有个特殊爱好——锻铁嵇康的隐居日常,除了读书写字,喝酒清谈,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后院的柳树下打铁。对于嵇康来说,打铁无异于一种行为艺术,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远迈不群,是他狂放性格的具象化体现。

总之,嵇康的狂放怪诞爱自由,确为史上罕见,钟会陷害嵇康时,安给他的重要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嵇康之狂,终究是无法被世俗所容。

(魏晋风度)

嵇康,狂傲的代名词。

嵇康的狂傲,表现在藐视权贵上。

嵇康一生最大的克星无疑是害死他的钟会,而二者的交恶正是缘起于嵇康的狂傲藐视。

钟会乃是钟繇之子,出身名门的他仕途坦荡,二十九岁就获封关内侯。钟会一度很仰慕嵇康的才华,但嵇康对钟会却一直不屑一顾。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写《四本论》时,曾想求嵇康指点,于是登门拜访。嵇康看到权贵钟会来访,视若无睹,继续在树下打铁,钟会只好悻悻离开。此时,嵇康却调侃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此事为后来嵇康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广陵绝响)

嵇康,狂热的音乐家。

嵇康的狂热,表现在对音乐的热爱上。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嵇康因仗义执言为好友吕安作证得罪司马昭,钟会借机陷害,嵇康因此被处死。嵇康的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随着嵇康一起泯然于历史的,还有中华古韵《广陵散》。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记载,嵇康临刑前神情自若,一如往常,他通过日影判断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哥哥嵇喜要来爱琴,当场抚了一曲《广陵散》。嵇康临终无憾无惧,唯叹惋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意思就是:从前袁准想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吝惜不肯教他,呜呼哀哉,现在《广陵散》要失传了!悔恨惋惜之意尽在其中。

言毕,嵇康从容赴死,年仅40岁。从此以后,世上再无嵇康,亦无《广陵散》;从此以后,魏晋文坛失去了精神领袖,魏晋风度失去了代言楷模。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晋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