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放下的越多他就越富有

 沙漠水滴李娜 2020-08-06

水滴在看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不依靠也不从物质中去获得幸福。书中有一句话:当你想置办个农场的时候,就在脑子里多想想它,不要贪婪的把它买下;也别嫌麻烦,多去看看它,不要以为转上一圈就够了;那农场越不赖,你就去得越勤,就会越感到愉快。

他说:我绝不会驯服一匹马或者一只公牛,让它为我做任何它能干的工作,因为我生怕自己仅仅成了马夫或者牛仔。我们养牛,与其说人在看管牛群,不如说牛群在看管着人,因为牛群要自在得多。

梅寒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画家走进一个村子,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是形态各异的树根。尽管从光滑的横截面已经看不出年轮,但是,那比圆桌还要大的断面,那些根上面一定支撑过很多棵参天巨木。

那些树根从不远处的原始森林运到村里来,经过能工巧匠的手,黑乎乎的树根就成了城里人喜欢的根雕。

村里10几岁的孩子都不上学了,跟着家里人做根雕。一个15岁的耳朵上夹根烟的小男孩对画家说:一座根雕卖出去就是10几万呐!

画家慌忙从村子里逃了出去,他无法忍受自己看到的一切。他听到了树根的哭声、大树的哭声以及没有了大树与树根的大山的哭声。

画家回到城里,把自己画的画,还有自己收藏的画一律低价出售,还把自己唯一一所栖身的房子也卖掉了。他要去拯救森林,拯救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树。那些树,那些根,原本的命运是在深山里终老,自生自灭,而不是变成供人赏玩的根雕,放在有钱人的家里。

画家依然画画,他画的不再是小桥流水古藤昏鸦,而是树桩。原始森林里那些参天的古木,被齐根锯倒,黑乎乎的树桩上,站着孤零零的鸟或者游走着几只孤单的蚂蚁。这些画面不是他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亲眼看到的。

画家把画拿到城里,不是为了换钱,而是为了唤起人们心底的一种意识。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玩赏根雕,世界上还会有那么多哭泣的树吗?

那片原始森林,画家进去时,忍不住抱着一颗巨大的香樟树哭了。他听说,有人已经承包下那片林,在商人的眼里,那片林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成片的古树下,藏着价值上千万的根雕。画家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见当事人,用不菲的价格包下了那片林,他只要守护权不要拥有权。

画家搭起了一个小院两间木屋,以小屋为圆心,那片森林为半径,在鸟语花香的世界里画画,保护那些树。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水滴想到了另一个故事,司马讲过的一个热带雨林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马悠和李旻果10几年前在澜沧江边建造了一座傣族风格的建筑。当时,那里连一棵树都没有。

当时的西双版纳,因为人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大肆砍伐原生林,一处处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树覆盖。多年之后,大约40万公顷的热带雨林消失不见了。橡胶树虽然是树,但它却是不保水的。大面积种植橡胶树的结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出现板结。西双版纳的许多村寨出现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

他们俩买下了15亩橡胶地,进行再造雨林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就可以复制这种模式,雨林就有救了。

他们砍掉橡胶树,只留下几棵,为了告诉别人这里的历史。然后他们开始在橡胶地上种各式各样的植物。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种下了4、500种植物。

他们居住的面积只占10%,90%都成了花草和小动物的家。几年过去,原本单一的橡胶林,恢复成了生态多样的小雨林。

他们的两个女儿出生后,他们没有送女儿去上学,而是在雨林里长大,他们亲自教女儿唱歌、弹琴、画画、下棋。姐妹俩能和花朵交流,可以感知大树的力量,能自创文字,自己弹琴、编曲、采集植物做颜料绘画。

姐妹俩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光着脚丫在雨林中跑,观察植物,给小鸟安家、爬树、到房顶上摘果子、采花蜜……

他们俩达成共识,要给孩子一个完全自然的环境,要把更多雨林还给下一代。现在,他们已经种植了300多万株植物,基本形成了雨林生态小气候。

家人们,当您看完这些故事之后,能理解放下的越多就越富有的含义吗?曾经我们的父辈物质极度的匮乏,吃不饱穿不暖,对物质的渴望超越了一切,于是,买买买成了主旋律。只有拥有很多,拥有更多,才会感觉到满足。那种拥有已经超出了我们所需的十倍、百倍甚至更多。

物质的极大丰富造成了我们精神的极度匮乏,郁闷、不开心;空虚、无所适从……大批大批的树木、森林被毁坏,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水滴跟爱人结婚13年了,每年水滴都回婆婆家很多趟,熟门熟路的,但是这几次回去水滴总感觉不对劲,总怀疑自己走错了路。却又说不出来到底怎么不对劲。问了爱人很多遍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以前回婆婆家的路,两边绿树成荫,密密匝匝。现在回去的路上光秃秃的一棵树都找不到。

水滴的家乡,小时候随便在院子里打个井就出水,现在越打越深,村里人都买桶装水喝。水滴一直坚持喝自来水。无论在北京的家里、娘家还是婆家。

水滴非常仰慕那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森林的人,比如那位画家还有马悠和李旻果,曾经他们都在城里生活,曾经他们拥有很多物质的东西,但是,当他们发现因为对物质的拥有让越来越多的森林遭到破坏影响到环境时,他们勇敢的放下自己的一切去保护环境。他们在物质方面拥有的越来越少,精神方面拥有的却越来越多。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也许我们没有他们那么伟大,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对物质的拥有,拥有的越少,破坏的就越少。

水滴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站在门口往左看空荡荡,往右看空荡荡,在空荡荡的家里,精神也越来越富足。

家人们,您呢?是选择被物质包围还是选择让精神愉悦呢?

图片来源于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水滴删除。微信、电话同号:189108802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