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地方神”及其庙宇在宋代是遍地存在的,有些神灵得到了朝廷的册封,有的就是“淫祠”,乱起乱灭;有些很灵验,但是很难长久,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总归给人的感觉是:灵魂界好复杂。 
【原文】 淳熙中,南岳庙火,诏潭州重修,命湘潭令薛大圭督役。所用材木绝大,深山穷谷,求取殆遍,而正殿缺一梁,当长五丈而径五六尺者乃中度,搜访不可得。或言湘潭境内黄冈白马大王庙前有巨杉,其髙戛云,他处所产皆莫及,今将集事,非此木不可,但庙神灵威怖人,那复敢近。薛审访得实,即具文牒,遣邑尉王以宁焚于庙下,然后领工匠百辈,砺斤斧伐木。至其傍,见长蛇蟠踞根株,匠手颤股栗,拱立相视。尉遣信人驰报薛,薛策马亲诣庙,致牲牢酒醴,敬祷曰:“此方壤地,皆岳帝所司。今崇建宫宇,出于制敕,区区一木,当以为栋梁之献用,尚何爱惜哉!”取杯珓掷之,得吉卜。于是百斧并进,闻树杪锵然如剑戟声,匠惧欲止,薛不听。明日,树根汁出如血,迸流满地,大声如雷,树既断,而盘空旋绕,欲堕不堕。薛麾众趋避,复白神云:“既已许我,愿勿以声响灵异动人。”如是者踰时方仆。还谒庙奠谢,神像遍体悉拆裂,观者落胆,疑树蛇是其精魂云。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有一次,南岳庙着了大火,朝廷下诏潭州(长沙)重修,具体命湘潭县令薛大圭主持监督这项工程。所用建筑木料都很巨大,深山大谷都找遍了,后来还缺正殿大梁一根,要求长五丈,直径五六尺才行,找半天也没找到。后来有消息报来,说在湘潭县黄冈的白马大王庙前有棵巨杉,高耸入云,其他地方的木料比不了这棵树,但这庙神平时很灵,大家都害怕砍伐这棵大树。薛大圭了解情况后,写好文告,派县尉王以宁把文告在庙前焚化,向庙神做正式报告要砍树,县尉带着上百工匠,磨好大斧子准备动手,走到近旁,人们忽然看到一条大蛇盘踞在树根底下,工匠们手发抖,腿发颤,不敢砍了。于是王县尉赶紧派人走马报告薛大圭。薛大圭骑马来到白马大王庙。他带着牲口、酒等祭品,祷告说:“咱们这地方也都属于南岳大帝管辖,现在南岳庙要重修,朝廷是有诏书的,这根木头正合适做正殿大梁,区区一根木头,你怎么这么舍不得呢?”薛大圭祷告完毕,开始扔珓杯,占卜吉凶,得到吉卦,于是命人动手。大斧砍下去,只听树梢上有“叮叮当当”的声响传来,好像有人拿着刀剑在战斗,工匠们又害怕了,不敢动手了。薛大圭说:“继续砍,不用管。”第二天,树根部分流出汁液,像血一样,人们还听到巨大的雷声。后来,这棵树的根部都砍断了,但巨杉要倒不倒,悬在空中慢慢的旋转,薛大威赶紧带大家躲避。他跟神灵祷告:“你既然已经答应我了,就不要再折腾这些异象吓唬人了!”说完这话,又过了很长时间,大树终于倒下。薛大圭再带着人回到庙里祭祀,表示感谢。只见庙神塑像遍体裂痕,已分崩离析了,大家都很害怕。有人怀疑,之前树下有蛇,庙神有可能就是那蛇灵。【祥宏点评】:薛大圭把大树一砍,等于把“蛇灵”的家给砍了,那蛇就没地方去了,庙神的神像也分崩离析;白马大王,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地方神庙,庙宇不止一处。有个说法,白马大王祭祀的是西汉时期闽越国国王“郢”的第三子,人称“白马三郎”,说他为民除害,最后被淹死,老百姓尊崇纪念他,历代官府也一直对白马大王赐予封号。这个故事所说的庙神怎么变成一个蛇灵了呢?所以庙中可能不是原来的主神;南岳庙,在湖南衡山,历来是重要的道家庙宇;以前讲过薛大圭(《薛湘潭》)这个人,他以探案闻名,是北宋名臣薛奎的后代;掷珓杯,占卜形式。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个左右的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2-地方信仰及万物有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