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心中的“香格里拉”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感谢《中华校园》厚爱

追寻心中的“香格里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香格里拉”。

                           ——题记

     采编:《中华校园》张家名

引子

2012年秋,开学在即,张学勇正为缺少老师的事情发愁。

突然,接到通知,北孙徐小学调来了六位老师,男女各占一半。其中一位女老师个子很高,几乎触到了学校办公室的上门档。张学勇开玩笑地对她说:“我是校长,你比校长高这么多,太抢镜头了。以后和我并排走的时候,你要半蹲着。”

“遵命,校长!”女老师立即半蹲着和张学勇说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随后,张学勇一一安排了课程。一切安排妥当,回到办公室,张学勇坐在那里,泡了一杯茶,呵呵地笑了起来……

“笑什么?”妻子拧了张学勇耳朵一把,“天亮了,赶紧起来回老家把刚收的花生晒上!”

原来这真的只是个梦!

离开学只有4天了,十几天忙活着找代课老师,还是没有找到,张学勇无奈地摇了摇头……

师资,永远的心痛

一提到老师的问题,张学勇就会想到刚当校长那会儿。

那是2009年8月,张学勇被任命为偏远山区一所“麻雀小学”——龙湾小学的“校长”。从此,开始了新的教育生活。上任之初,张学勇便深深地体会了师资匮乏的痛苦。

这所麻雀小学只有6位老师,老教师就占了4位,其中还有一位老教师腿脚非常不便。没办法,张学勇只好硬着头皮给大家分配了工作,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身兼数职。

一个月后,龙湾小学又接收了被取缔的本村的私立幼儿园,并不宽裕的师资就显得更加紧张。

那年寒假过后,原来聘任的代课老师嫌工资少辞职了。张学勇实在没办法,只好把中班和大班的三十多个孩子合为一班。开学前两天,倒也相安无事。第三天早自习,一位学生家长就找上门来。

“你是校长啊?”

“我是,你有什么事?”

“你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家长怒气冲冲地质问道。

“有事请你明说,我哪里不负责任了?” 张学勇一头雾水,不知所错。

“为什么把中班和大班合在一起?”

张学勇耐心地向他介绍了学校的师资情况,说明了合班的原因。

“那你们也不能这样做,没老师你不会要去啊!”

张学勇听到这句话,有点生气了,和对方吵了起来。几位老师闻声赶来,经过一番努力,把家长劝进了办公室。双方静下心来进行沟通,家长最终也表示了谅解……

师资匮乏,就像一块久治不愈的心病,压得张学勇喘不过气来,但他一直坚守在那里,准备着有朝一日的改变……







诚信,教师的立身之本

2012年2月,张学勇调任北孙徐小学校长,这所学校比龙湾小学要大许多,却也有不少共性——校园亟待整修,师资依然紧缺,位置更加偏远……

4月初,张学勇找来工人对学校进行整修。事先联系好的水泥砖开始陆续送来。送水泥砖的小老板,受了点伤,还不能干重活,张学勇拉上会计小李一起搬砖,一块水泥砖就有十七八斤,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还能坚持,时间一长他们俩就已经浑身是汗,胳膊也开始隐隐作痛,又不好意思叫停,只好硬撑着帮忙卸完。

小老板来到张学勇的办公室想要结账,这让他有点犯难。当时学校历史欠账较多,资金非常紧张,想办法硬挤出了两千,可是还差一千多。张学勇如实地把情况和小老板说了一下,结果对方不同意。无奈之下,张学勇只好拨通了妻子的电话……

通完电话后,张学勇让对方先回去,一会儿会把钱亲自送去,对方才半信半疑地走了。

下午五点多,张学勇回家从老婆手里拿着钱,骑着电动车赶往十多里外的砖厂。当他出现在小老板的面前,对方似乎有点惊讶,不由自主地说:“我以为今天你不来了呢!”

张学勇笑了笑说:“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校之长,说话怎能不算数?”

“像你这样的校长不多了!”

“哪能呢!诚信是立身之本,做教师的,做校长的更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小老板很是感动,热情地把张学勇让进了屋里,沏了茶,非要和他喝两盅。他把钱点给了小老板,要了收条,便告辞而去……

校园进行整修的第三天,正值花生播种的黄金时节,大部分老师家里都有地,大家都忙活着种花生,只剩下张学勇一个人在学校里照料着,给工人们烧点水,跑跑龙套什么的。

中午的时候,刚泡好方便面,看门的吴大嫂就端来两盘菜——一盘炒鸡蛋,一盘山药炒肉。吴大嫂也不愿意收钱,张学勇就只吃了一盘。吴大嫂收拾碗筷时,看到桌上还有一盘菜纹丝未动,不禁抱怨道:“这孩子……”

厕所,悬在心里的牵挂

北孙徐小学的厕所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早在被定为D级危房,但是一直苦于资金缺乏,也一直没有重建。椽子、箔、笆都已经坏的坏,烂的烂,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2012年7月4日,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6点多,看门的吴大嫂刚打开校门,就吃惊地发现张学勇正在开校门。

“小张啊,你来这么早干什么?还下这么大的雨。”

“我不放心厕所,怕塌了砸着孩子们,我先来检查一下。”

“你这个憨孩子啊!你不会打个电话让我看看啊!这么远的路……”

张学勇打断吴大嫂的话,着急地问:“有学生来了么?”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随后,他立即到各个厕所里仔细看了一遍。

检查完毕,张学勇来到楼上,在签到簿上写上了注意事项,要求 班主任老师给学生强调一下,不要在厕所里流连,解决完个人问题立刻离开。

整整一天,张学勇每次去厕所的时候,都没忘记多看一眼,心里一直揪着!他下定决心,这个厕所无论如何一定要重建了。

经过多方协调,厕所重建的资金终于到位了!随后便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2012年11月12日,注定要镌刻在北孙徐小学的历史上,新厕所通过验收正式启用。新厕所,由山东省211工程投资,全封闭水冲式厕所,仅厕所土建就投资45000元,再加上配套自备井等设施,总投资大约在65000元左右。

整个建设的过程,张学勇都是见证者。每到关键部位的施工,建设局、教育局相关科室领导都要来进行验收和查勘。厕所虽然只有一层,不足50平方米,却使用了框架式结构,仅构造柱就有八个,地梁、圈梁、现浇屋顶……在这样的厕所里解决个人问题,就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提心吊胆了。

新厕所落成后,许多家长借送孩子的机会都来参观一下,口里不住地啧啧称赞:“厕所盖这么好,比我们家的房子都好了!现在的娃子们享福喽!”

课间的时候,张学勇站在二楼的走廊上,向校园的西南角的厕所望去,谁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也许是喜悦,也许是感动。

那天,他在博文里这样描写自己的心情:不远处是碧波粼粼的龙湾水库,落日的余晖洒在水面上,金光闪闪。再远点,就是水库边上沉默着的群山,像一个个和蔼的老人,在暮色里静静地伫立着……

便宜,能占就占点

8月8日,是张学勇的生日。下午在中心学校刚报完账,张学勇便接到儿子的电话催他回家过“生日”。

他对自己的生日一向不以为然,在他印象里也就是买个小蛋糕,让小家伙拉拉馋,妻子包点水饺,也就算是为他祝“寿”了!谁料刚一到家,中心学校的汤校长打来电话说博士源小学因改建,地面刚铺的花砖不要了,可以派人去拉一些。

张学勇一听,喜出望外。学校在建的厕所前,正愁没砖铺,现在有了不花钱的花砖,他岂能错过?考虑到还有好几个学校想要,兄弟学校校园里场地小,第二天车会多,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去,马上就拉!

于是,张学勇约好会计小李,找了一辆载重11多吨的卡车,谈好了价格,便赶往博士源小学。

到了学校,没有任何耽搁,张学勇和小李便开始装车。汗多了就脱下T恤擦,口渴了就买来十几瓶矿泉水,干一会儿喝两口。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终于装完。看到他们俩满头大汗,吃过饭回来卡车师傅夸奖道:“你们两个装得还不慢呢!找两个小工也就这样了!”累虽累了点,张学勇和小李听到了还是蛮高兴的。

开始的时候,张学勇并没有说明是学校里用,只说是送到北孙徐村。司机得知运往学校后,非常惊讶:“你们不是自己用啊?”

“呵呵,不是!学校里用!”

“那你们是?”

“我是校长,他是会计。”

司机又看了张学勇一眼,摇了摇头:“没见过这么破本的!”

到了学校后,两个人又忙着把花砖卸下车。卸和装,是有区别的。装的时候,车在砖垛旁边,离得近,卸的时候要放在路边,就要多跑点路。卸到一半的时候,他们两个渐渐体力不支,不时地停下歇一会儿……

汗水小河一样漫过脸庞,漫过鼻翼,滑进张学勇的嘴里,涩涩的,咸咸的。张学勇一想到自己长这么大,都没干过这么重的活,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等花砖全部卸完的时候,司机已经在车上睡了一觉。看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两个人疲惫地上了车,伸手摸索的时候,才发现十瓶矿泉水早已经没没了。在车上,稍微一算,不禁吓了一跳——1000多块花砖,每块十七八斤,一装一卸,就是接近35000斤啊!况且,有时还要重复!搬运量至少也要在40000斤以上!这样一想,自豪感、成就感、满足感都涌了上来……两个人不禁相视而笑。

立秋的晚上,已经有些凉意,路灯早已经灭了,行人已经很少,只有网吧和KTV旁边有些许车辆停在那里。两人身上的汗水,慢慢晾干,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走进家门,已是十二点多。老婆和儿子早已睡下,张学勇便热了点饭菜……

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他没有忘记写自己的博客:

这一年,结婚十年,老婆跟我受了十年的苦。想当年,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金耳环,没有金戒指,老婆毅然选择了我,让我觉得亏欠她许多。十年来,红过脸吵过架却没动过手,平平淡淡却也幸福知足。我发誓要用一生,来呵护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

这一年,父亲60岁了,只为了减轻我和弟弟的负担,依然在外地奔波打工,一年才回一次。每次想我儿子了,就打过电话来,木讷少言的他却也说不几句话。现在,父亲有什么事情开始和我商量了,我才感觉到自己长大了,而父亲却变老了……

还有母亲,也快六十了。看完了我的孩子,又远赴深圳帮忙照顾弟弟的儿子,水土不服自不必说,背井离乡的感觉却是心头的沉疴久病。每每来电话,总觉得话说不完。母亲晕车很厉害,每次来回,都吐得一塌糊涂。每每想到这里,便泪眼朦胧……

幸福,梦中的“香格里拉”

2013年年初,有媒体记者找到张学勇,让他谈一谈当校长的幸福时刻。他讲了三个故事:

在龙湾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孩子叫小艺。有一次答应给我带肉丸子,结果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带来。为了补偿我,有一天他胆怯地跑到我办公室,小手摊开后,我看到一块红纸包着的糖,我没控制住情绪,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

2012年2月的一天,我刚从龙湾小学转到北孙徐小学。有一天,我骑车回家,被一群家长给拦住了。他们抱怨我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转到别的学校去了,说“娃儿非常想我”,说要去教育局把我“调回来”。尽管听到的全是家长的责备,我却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在他们叽叽喳喳的埋怨声中,我幸福地溜走了……

2012年6月,我做校长后,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有一名叫楠楠的学生找到我,让我给他签名。我翻开她的留言簿,在“我的最爱”这个栏目里,有一个“我最崇敬(或者说是崇拜)的人”,后面赫然写着“张学勇”三个字;在“未来梦想”栏目里,写着这样一句话“当名好老师”。不知道是哪个调皮的同学,又在下面补了一句“而且还要和张学勇老师那样的哦”。看到这个,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涌了出来……

这三件事都和学生有关,都和幸福有关。

从几年前开始,张学勇就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有很多教师成了他的粉丝博友。在博文中,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诙谐、乐观的张学勇。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张学勇的大部分时间是充满烦恼的——他抱怨行政工作的千头万绪,他唏嘘经费的缺失,他苦恼于老板们的“追债”,但是他没有放弃,从没有被打倒。他在博客里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

我是一个彷徨的、悲观的却又不轻言放弃的教育理想主义草根。我不能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春天,但绝不会是冬日的严寒。教育不会因我而改变,我却为教育在改变。

写作,用文字为生命留痕

张学勇曾经数度爱上“写作”,那都是上学时的陈年旧事了。他笑着说自己的写作“源于小学语文老师一次不经意的夸奖,疯狂于追求一个梦中的女孩,止熄于中师毕业的夏季风”。重新拾起笔杆,是最近七八年的事,他不想花银子去沽名钓誉,只想为评聘职称而奋力一搏,如愿以偿之后,重燃的激情也就慢慢冷却。真正开始想写点自己的东西,是他当上这个“麻雀校长”之后的事了,没有逼迫,没有功利,有的只是自我成长的需求,有的只是灵魂升华的渴望,有的只是为生命留痕的夙愿。

2009年8月,张学勇“临危受命”,离开了距家咫尺之遥的东郊小学,来到了“鸟不拉屎”的大山脚下的一处教学点,开始了新的教育生活。2012年2月,他又突然调任更为偏远的一所村小,开始了大山深处的坚守。自从当上这个麻雀级的“校长”之后,他就决心以自己的视角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每天,他都以教师、班主任、校长三位一体的身份,游走在校园,流连于网络,观察着生活,审视着教育,反思着自己。

曾经,为师资匮乏,愁得彻夜难眠……

曾经,为协调关系,喝得一塌糊涂……

曾经,为挪用“私款”,惹得怨声载道……

曾经……

多少的曾经,多少的辛酸,多少的泪水,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汹涌回潮,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他心的堤岸……

他想过甩手放弃,他想过得过且过,他想过一走了之。可是,当他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听到孩子们稚声稚气的问候,实在狠不下心来。于是,他选择了坚守,坚守在这大山深处。

坚守中的许多烦恼、痛苦、彷徨,就如一页页撕去的日历轻轻地随风飘散。唯有沉淀心灵深处的幸福接踵而来……

孩子手里的糖块,是他的幸福……

留言簿上的话语,是他的幸福……

领导真诚的鼓励,是他的幸福……

同事大力的支持,是他的幸福……

家长嗔怪的挽留,是他的幸福……

妻子心疼的埋怨,是他的幸福……

就这样,在教育的路上且思且行,且行且思,经历着风风雨雨,品尝着酸甜苦辣。他悲观,但从未绝望;他徘徊,但不想退却。张学勇说:“我不能给每一个孩子明媚的春天,但我知道,我绝不会做冬天里最冷的使者。”

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繁杂的事务。晚上,才静坐于灯下,翻开一本书,走进理想的世界;或者打开电脑,反刍一天的得失。

写成“日记”的样子,是他最初的想法。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为刊登发表,不为结集出版,只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只为梳理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可惜,真实的生活实在太平凡,并非每天都有东西可写,也并非每天都有感慨可发,“日记”便名存实亡,成了“散记”。有时候,难如造字,张学勇一两个周找不到感觉;有时候,下笔如神,一天能写下上万字。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许愧疚,时间长了,慢慢也便麻木了,总是为自己找些借口——自己何必为难自己呢?老母鸡下蛋还有歇窝的时候呢!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呢?如此想来,倒也不再耿耿于怀,释然,泰然。

虽然张学勇经常说“最忙的人有最多的时间,只有闲人才没有空读书写作”。可是,有时候真的忙得一条狗俩尾巴。于是,他便匆匆记下一时的灵感,或者某件事情的关键词,等到有空的时候再恶补一下,多下几个“蛋”,偿还欠下的“债”。

先是《走进龙湾的日子》,然后是《走向大山更深处》,小到学生的一声问候,大到学校的重建整修,张学勇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书写。五年来,近八十万的文字,是他最大的收获。闲暇之余,每次重温,都会让他泪意横生……

一路写来,便成了一种习惯;一路写来,便成了一种生活;一路写来,那些饱含着真情的文字,便成了张学勇生命里最美的印记……

转身,我想影响更多的人

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张学勇辞职了!

2015年暑假,张学勇坚决辞去了校长一职,离开了耕耘六年之久的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

在他的辞职报告中,这样写道:

我的心情是异常复杂的,不舍、纠结、痛苦、绝决……我想,或许只有我自己能理解我此刻的心境。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运;喜欢自己做的事是幸福。我不喜欢做校长,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六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校长的不容易。我觉得我最好的归宿就是静下心安安静静地当一名普通老师,一门课程、一间教室、一群孩子,这才是我真正追求的教育理想,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教育幸福……

辞职后的张学勇,被安排到另一个学校做“副校长”——这于他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他觉得只要不脱离课堂,只要不离开孩子,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所谓“无官一身轻”,张学勇这个并不华丽的“转身”,让他摆脱了行政琐事的困扰,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上课,去观察孩子,去为生命留痕——这于他而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最让张学勇高兴的是,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能够为李镇西研究会服务了。在这个并不虚拟的团队里,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尽情交流,互相鼓励,互相提醒,其乐融融。每个周六的呱呱社区里,他们一起或教研,或阅读,或讲座,人气越来越旺,收获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看到一个又一个朋友在研究会的带动下,摒弃了埋怨,开始了读书,开始了写作,开始了反思,他由衷地感到欣慰。一个教师的转变,影响的绝不是一两个孩子、一两个家族,而是成百上千的孩子、成百上千的家庭——这就是行善,这就是积德——教育,本就应该是积德行善的职业。

有朋友和张学勇开玩笑说:“你离开了大山深处,你的‘香格里拉’怎么办?”

他呵呵一笑,认真地回答道:“作为一名教师,眼里有人,心中有爱,手中有活,人生何处不是‘香格里拉’?”

是啊,心若在,梦就在,我们都不需要从头再来。珍惜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这才是最美丽的教育。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未来的日子,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与他,与他们同行,一起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