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勇:请和我谈谈孩子和教育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2017121   星期五

请和我谈谈孩子和教育

     ——给家长的第六封信

亲爱的家长: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微信”的那点事儿。

随着微信的普及,家校沟通有了新了方式。就当下来说,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自己的微信群,许多家长和老师也都成了微信好友。

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应该是以孩子为主。一些不方便在微信群里讨论或者谈论的话题,家长和老师可以私下里进行交流。通过沟通,老师了解一些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能掌握一些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当然是百分之百。家长在向老师发出征询的时候,都想要得到老师第一时间的回复,并且期望得到立竿见影的“锦囊妙计”。

可是,作为老师,我们不得不常常让家长们失望。因为我们明白:教育绝不是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事情,老师也是不妙手回春、包治百病的再世华佗。教育是一个慢工夫,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我们管不了了,请老师多费心!”

对不起,您自己的孩子,一个都管不了了,我们班里有五六十多个呢!我就一颗心,不会全给您的孩子。您管不了,我也管不了。自己管不了的孩子扔给学校,扔给老师,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何在?当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不去反观自身,“求诸于己”,还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靠谱吗?

有的家长说:“老师,我家的孩子调皮,不行你就使劲揍他,我们不心疼。”

我呵呵一笑,这恐怕是教育界最坑人的话了。现在从上到下禁止体罚,孩子都娇惯得要死,有几个老师敢动学生一指头的?一旦出了事,家长会大度到不追究老师的责任?老师弄不好就会搞得自己灰头土脸,身败名裂,甚至失去了工作。

有的家长说:“我家这孩子习惯不好,请老师好好管管他。”

如果好习惯单靠老师管管就能形成,那教育应该是一个万能的职业。但事实正好相反,教育真的不是万能的。一个人的好习惯,受家庭早期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国有句古话说的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在进幼儿园之前,其性格、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到了六七岁进小学的时候,孩子的心理结构已经是比较稳定了,一些好的或者坏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了。学校和老师施加的教育,只是有限的外力,纵然有的孩子在慑于“外力”,在学校有所改变,一旦回到家庭,立刻恢复原样。这就是教育界一个著名的公式——5+2=0;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得比较好,回到家就治不了的原因。

对于许多家长的咨询,我都说“不要急,慢慢来”,具体的建议也有,但听不听、做不做、坚持不坚持就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了,毕竟鞭长莫及。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家长算是对孩子很负责任的了,至少知道着急,至少知道寻求帮助,至少想要改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但我也很可惜地看到,有些家长根本就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在群里从来不露面,老师晒一下孩子们学习或活动的照片,连点个赞的想法都没有,却每天在自己的朋友圈晒自己抢了几毛钱的红包,或者晒自己代理的产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