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祖:向张学勇老师致敬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向张学勇老师致敬

——读《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

                          ◇张建祖

 (作者单位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文成小学)

平时读书,每天晚上只读六、七页,《守望教育》例外,近两百页,六个晚上就读完了。

作者张学勇老师是济宁市人,说到济宁,让人自然想到孔子和孟子,也让人想到朱熹写于泗水滨的《春日》。济宁,我去过几次,“三孔”不用说,市区的“济宁市李白纪念馆”、运河的拱形桥、济宁学院都参观过,手捧来自济宁的一本书,感到圣神又亲切。与作者未曾谋面,但在《中国教师报》和《班主任之友》QQ群里对张老师有所了解,自称“麻雀校长”,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校长,“坚强、乐观、充满正能量;果敢、善良、一心为孩子着想,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默默守护着自己的梦想......,他的“勇哥也要学论语”,每期我都看,也许是孔孟之乡赋予他灵气,“感悟”有见地,有个性,尤其爱读。《守望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是纪实性散文集,说的是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的事,让人能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当代农村教育的现状,读来亲切感人,近百篇小故事,看似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却朴实真诚,诙谐自然,文笔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教育幸福,展示着人生精彩,每一篇小故事的结尾都有作者的画龙点睛之笔,或三言两语,或一段话,给人启迪、思考、感悟。自己是教育工作者的缘故吧,读了第一页,就被深深吸引了,欲罢不能,一口气读了三十多页,后来读完整本书,不禁赞叹:好老师,好班主任,好校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张老师班主任工作的思想、理念、方法值得欣赏。

做一个孩子不怕的班主任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同志式关系。在同学们劳动的时候,张老师和他们是在一起的——就是打扫厕所也一样;与孩子们打乒乓球,输了就退位让贤,不因自己是老师输了还“坐庄”,这样的事有很多很多。正如李镇西在《我的教育心》中所说,“对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地‘教育’,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的平等意识自然流露,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作为班主任,“蹲下身子”很容易,但真正地从内心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却很难做到,但是张老师做到了,书中的每篇小故事,字里行间,都能看到。

张老师和蔼亲切、平易近人,言而有信,许必诺,答应学生的事一定会做到,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活动、交谈,学生视他为知心朋友,乐于接近,乐于交谈,乐于服从。

亦师亦友,在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中,张老师也牢记自己是一个教育者,负有教育的责任,跟学生亲密得有分寸,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从不姑息纵容或放任自流,负起教育的责任,使这种交往既充满友爱,又满含催人奋发向上的教育因素。

周围本来就没有坏孩子

星星这个孩子学习差,好动,是经常被同学们投诉的对象,还打破过学校的毛玻璃黑板。有一次,二年级的男女生玩“揪叛徒”的游戏,两个男生从开始不伤皮毛的嬉闹,变成了挠脸皮、抓头发、掐胳膊的厮打,周围有很多学生在围观。接到学生报告,“我”快步赶了过去,看见两个人的中间有一个瘦小的身影,随着二人的角力晃来晃去,他正在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制止这场“战斗”,这个孩子正是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的星星。那一刻,“我”很庆幸,在“我”的眼里又多了一个好孩子,“我”也很惭愧,平时单凭第一印象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一定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一把尺子 ,换一种角度,你会发现周围本来就没有坏孩子。

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的骄傲

学校粉刷教室,两个粉刷师傅是张老师十多年前的学生,中间休息的时候,两个人走过来向老师问好,学生后悔当初学习不好,现在没有体面的工作,张老师却说,你们现在也不错呀,有技术,有活干,有饭吃,已经很好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好好干,都能干好,都能创出一片天地的。学生在学校,看的是成绩,比的是分数,当你踏入社会,没几个人在乎你的成绩和分数,人家关注的是你的人品、能力、技术、特长,我们不能拿成绩和分数来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它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砖一瓦而已。

我们教过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不管做什么职业,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能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就可以了,我们同样引以为荣。

这是张老师的人才观、分数观、评价观,也是每个班主任评价一个学生应有的基本理念。

让每个孩子都爱上读书

当下的班主任都很重视学生的读书指导,但附加的任务让孩子们倒胃口,失去了阅读的欲望,难道读书就是让孩子们皱着眉头写笔记吗?难道读书就是让孩子们心含埋怨地去写心得体会吗?当然不是,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得好,“读书,不需要目的。最可贵的就是那一点自得其乐!孩子们也一样,越少施加功利性,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盎然地、散散漫漫地读,于是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越登越高。仿佛在有意无意间,这样引导他们,才是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事。”(《课外阅读究竟为了什么》)“老师万岁!”国庆长假期间张老师的“不动笔墨也读书”让孩子们欢呼雀跃。

张老师信任孩子们,平时让学生“自己拿钥匙开图书室,登记好,关好门”,“自己去还书,自己去销借阅记录”。一般情况下,学生六年级毕业了,放暑假的时候就不再借书给他们了,可是,暑假来临张老师还是把图书室的书借给了毕业的孩子们。孩子们到校拿初中入学通知书的时候,还了自己借的书,还产生了动人的还书故事。

将心比心,多换位思考

在学校,班主任老师不可能随时随地地管住每一个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磕磕碰碰的在所难免,像有的孩子在学校上下台阶时,不小心磕肿了嘴皮,受了点轻伤,我们无法预测和阻止,这些小事,对孩子、对家长来说就是大事,在事情出现后,我们应该想办法来弥补一下,把事情处理得好一些。家长有埋怨,班主任老师不要和家长硬碰硬,将心比心,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上表同情,诚心诚意地表歉意,切不可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在孩子的身上,这样会激化矛盾,本来芝麻大的事儿,最后搞得不可收拾。可以说,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法宝。

在张老师的小故事里,那些小磕小碰的事,都处理得非常好,家长心服口服,让我们读者也倍受感动和启发。

“一点一点地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诫自己要冷静”,与家长相处,张老师的言行堪称经典。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平静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以礼待人,以理服人。即使家长说得完全没有道理,也心平气和地安静地听完,再用事实或道理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做法,向家长说明为什么这些意见是不正确的。

......

张学勇老师有三种身份:科任老师、班主任、校长。张老师爱学校,爱每一个孩子,读他的故事,给人感动,给人幸福,给人智慧,给人正能量,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好老师、好班主任、好校长。

向张学勇老师致敬!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扫一扫,有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