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勇:想说蒸馒头也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儿(一)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想说蒸馒头也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儿(一)

 2020年2月15日

窝在家里,闲来无事,拾起了许多撂下的活儿。蒸馒头,就是其中之一。

在朋友圈晒了几次自己蒸的馒头,许多朋友大吃一惊!

“是你蒸的吗?窃取的夏老师的劳动成果吧?”

“张老师真是文武全才啊!”

“勇哥,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甚至有好几个朋友私下咨询我怎么留面引子,怎么和面,怎么发面——当然,以南方的朋友为多。

说句实话,这几锅馒头并非我一人的功劳,是我们夫妻同心协力的战果,虽然晒了朋友圈,但我不敢居全功。

不过,我的确是会蒸馒头的。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我之所以会蒸馒头,也和小时候的家庭有关

我家在山区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本事,也就是打打零工,种种庄稼。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因为没有姐姐哥哥,所以我从不大就成了父母的帮手。

或许是穷的人孩子早当家的缘故吧,似乎我很小的时候就比较懂事!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母都在本村的砖窑上干活,有时放学回到家里,父母都还没有放工。我放下书包就在外边的土炉子上烧水或者给猪煮猪食。下午放学后,还要牵着家里的小羊去放羊,同时还要背回一大粪箕子(应该是这样写,一种背在肩上,后边像筐子的农具。)青草。邻居们都说我“托生瞎了,应该是个小女孩的”。我听了,虽然心里有点不爽,但也知道这是夸奖我,干得更起劲了。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应该是在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回到家,等了好久父母也没来。实在饿极了,我就挨个锅里看看有没有吃的。在一个大铝锅里,发现了剩下的半锅地瓜“糊豆”。(用玉米面加成块的鲜地瓜煮在一起的粥。)没办法,我就费了不少的劲儿才端到外面,又用柴火热了热。实在太饿了,没等怎么热就又端着回屋里去吃。

过屋门槛子的时候,裤脚被上面的钉子或者是其他东西挂住了,一下子身体失去平衡,铝锅扔了,“糊豆”洒了,我也趴在了地上,溅得满脑袋上都是。我害怕母亲回来责备好,就坐在地上哭。

记不得哭了多久,母亲回来了,看到这个情景,并没有怎么责备我。拉我洗了洗脸和头,换了身衣服,嘱咐我以后要小心一点儿,还问我摔得疼不疼。我摇了摇头。

我感到非常意外。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非常严厉的。因为我有时不想看弟弟,光顾着自己玩,没少挨了批。那一次,竟然没被骂,实在是出乎意料。现在想来,母亲可能也觉得自己回来的太晚,更庆幸我把“糊豆“烧得不太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渐渐地大了点儿了,我就想着帮父母做更多的事儿。

有一天,回到家,看到面盆里有和好的面,我就学着母亲的样子,揪成一块一块的,揉几下,放在锅里蒸。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我打开锅一看,顿时傻了眼——和母亲平时蒸的完全不一样!又小又黑又硬!怎么回事呢?

母亲回来了,看到了,笑了起来:“傻孩子,你这是没加碱面啊!”于是,母亲又细致地讲了怎么加碱面儿,怎么揉面,我一一记下,却没怎么放在心上,总觉得不就是加点碱面吗?下回加上不就完了。

殊不知,加碱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当时,在农村,馒头也不是常吃的,我们这里一般多吃煎饼。不记得过了多久才又遇到了一次“大展身手”的机会。

这回我学乖了,弄了一些碱面儿,放在一个碗里,加了点凉水,却发现碱面儿结成了小块——记得母亲做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呢?想了半天,终于想起要用温开水!

于是,又换了温开水,抓了一把碱面就放到了碗里面。然后,又倒到面盆里,再加些干面,使劲和了起来。

看着自己揉得大小不一的馒头放进了锅里,放在了灶上,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小样儿,不就是个馒头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这锅馒头蒸得如何呢?会不会得到母亲的夸奖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链接:

1、原创:酥 菜

2、张学勇: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自我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