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散文||记忆中的小喇叭||作者:退耕

 乡音陇风 2020-08-07

记忆中的小喇叭

文||退耕


      我,生于1957年,眉县广播站成立于1958年,我们同龄,是伴随着小喇叭声音长大的。


      记忆中,听父亲说,小喇叭刚拉来时,一根油黑的木电线杆,一排一排从人民公社连通到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生产小队中心设置一根喇叭杆,这根喇叭杆,顶天立地,独树一帜,上接广播人的语重心长,下连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每个生产小队只安装一只,小喇叭接通广播线,下面接连一根地线,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记忆中,我们小孩子下午放学后,大家都聚在小喇叭下面,边玩边听,听歌曲、听故事、听好多节目,《社会主义好》,《东方红》,等红歌,非常悦耳动听。有时候有些玩童拔掉小喇叭接地线,喇叭就不会响了。


     记忆中,小喇叭每天早6点,上午12点,晚上7点准时开播,我们小学生在早上小喇叭开播的《东方红》乐曲中高高兴兴去上学,社员们也常常在茶余饭后听听广播,听听新闻,听听歌曲,人民群众全靠这小喇叭活跃业余文化生活,《逛新城》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之一,那优美欢快的旋律,是我父亲最爱听的。


      记忆中,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九大”胜利召开,消息从小喇叭里一传开,社员们不顾一天劳累疲乏的身体,半夜间起床,敲锣打鼓,热烈祝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喇叭普及到了家家户户,社员们在自己家里都能听到小喇叭的声音了。


      记忆中,小喇叭有好几种,印象最深的:一:叫舌璜喇叭,口径大约20公分左右,它有一个铁架子喇叭口,前面是纸盆,后面有个环形磁铁,还有一个小舌片,小舌片靠磁铁的磁力发出振动而产生声音,因此就叫舌璜喇叭。二:叫做陶瓷喇叭,是一个大约30公分左右的正方形,厚度6、7公分左右的木盒子,中间消去了大约20公分圆,里面装了一个带有陶瓷片的纸盆,这个陶瓷片遇到电声波一振动带动纸盆就发出声音。


      记忆中, 1976年7月份唐山大地震,明显的余震波及到了我们的家乡,那天晚上我们在大队部开会,当时我身体紧靠墙壁,有着明显的晃动,那时人们对地震还不怎么了解,我第一时间喊出:有地震了,吓的大家立刻乱作一团,不知所措。片刻,小喇叭里传出了唐山大地震的消息:我们这里只是余震,希望广大社员不要惊慌。


      在那个年代,小喇叭以有线广播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也是当时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在那个通讯还不太发达的岁月里,小喇叭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喇叭伴随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幼童毛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强力壮的大小伙。


      时至今日,我对小喇叭仍然记忆犹新,小喇叭那悦耳动听的声音常常回荡在我的耳旁……。

2018年7月22

<<<<

作者简介:樊麦堂,眉县常兴镇人,网名:退耕,文学爱好者。现居住太原市,曾在一些网站发表文章数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