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现代安徽画坛八大家 您知道几个?(组图)

 泊木沐 2020-08-07

萧龙士、孔小瑜、懒悟、申茂之、光元鲲、童雪鸿、王石岑、徐子鹤等八位老一辈艺术家是安徽近代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是20世纪安徽美术界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安徽八老”。

萧龙士

(1889—1990),字品一。名翰轩,原徐州肖县人。生前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安徽书画院名誉院长。 肖龙士自幼喜爱绘画,1923年经李可染介绍进入上海私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在潘天寿、诸闻韵等指导下重点学习徐渭、八大山人和吴昌硕等人的绘画艺术,并有幸亲得吴昌硕的指教。1926年,在徐州他与阎咏百、王琴舫、王继述、王寿仁、张金石、王子云等7人一起创办了徐州私立美术专科学校。此后,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为徐州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从1946年起,肖龙士先后在上海、南京、镇江、徐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受到林风眠、陈之佛、傅抱石、张书等人及社会的高度评价。1951年夏,肖龙士经李可染引荐正式拜齐白石为师,与同门李苦掸、李可染、许麟庐等情同手足。1983年,安徽省文艺界和相关部门为他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从艺80周年纪念座谈会,对他的人品及艺术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89年。肖龙士百岁之时书写了“徐州爱我,我爱徐州”八个大字,表达他对故乡徐州的深切思念。 肖龙士的艺术作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生活底蕴。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生活中的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精于画花鸟,尤擅写兰,开创了“江淮大写意画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荷花也是常为人们称道,齐白石当年曾在其墨荷上题句曰:“龙士画荷,吾不如也!”

孔小瑜

(1899-1984),原名宪英,生于慈溪庄桥孔家村。他一生以画为乐,初在沪上活动,后赴香港,1951年毅然北返,参加内陆建设;1955年后,应邀赴安徽艺术学校执教,兼任安徽画院副院长,并被选为安徽省人大代表。小瑜先生在六十余年的绘画生涯中,以博古、花鸟画饮誉艺坛,弟子满门。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小瑜先生既弘扬了传统水墨画的渲染效果,又吸收了西洋明暗画法的新技巧,使所写青铜鼎彝、秦砖汉瓦、竹木博古架,更富有立体感。他或用铜器墨底描金图案,把古礼器刻划得惟妙惟肖,富丽而逼真,古朴之外充满典雅气度,开发出一种吉金拓片所无法呈现的金属之美,堂皇雍容,敦厚庄重。器物中盛开的牡丹、松梅,充满生趣,布置得体,设色清雅,为海上画派的博古图带来清新的面目,古雅、吉祥之意亦更加溢于楮表。无怪乎上海曾有这样的传颂:张(善子)虎、熊(松泉)狮、沈(一斋)凤凰,瓶甏罐头孔小瑜。 小瑜先生还兼工人物、佛像、鞍马、山水,无所不画,才华横溢。故而有人将他与他所心仪的海派大师任伯年相提并论,认为任伯年、孙小瑜皆有“强记默写”的功力,又都有宽阔的画路,作品雅俗共赏,充满生活气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小瑜先生因获“海派殿军”之称。 小瑜先生不仅画艺高超,而且为人宽厚谦和,平易坦荡,心地善良,画坛名流吴湖帆、张大千、陆俨少、唐云等皆愿与之交。作为艺术教育家,他更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培养两淮画人,诚如陆俨少教授所言,“后生晚进,受其沾溉,皆有成就”。同时还影响儿子孔伯容、孔仲起兄弟,使他们传承丹青,走上繁荣中国画之路。

懒悟

(1903~1969),原名晓悟,号照思,俗姓张,名绩成,晚称莽张僧,潢川县人。懒悟出身贫寒,3岁丧父。5岁在远铎寺为僧,聪明爱学,深得住持寂参和尚的爱悯。1921年到汉口归元寺求戒,后被推举为该寺住持。由于内部纠纷,懒悟干预无效,弃庙出走,负芨云游江、浙、皖,访师读经,后到上海。 1954年应邀参加安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出席全国佛教协会理事会,当选为理事。1956年由安庆迎江寺迁往合肥,任明教寺住持。后又任安徽省文史馆员、省书画家协会理事、合肥市政协委员等职。"文革"中横遭迫害,被驱逐到淝城南隅的月潭庵,1969年4月24日圆寂于此,享年67岁,法腊47(受戒出家1年为1法腊)。1982年,安徽省及合肥市有关单位将懒悟的骨灰移葬九华山,合肥市佛教协会在其葬地为之修墓树碑,省书法协会副主席葛介屏撰写墓志。

申茂之

(1904——1976),又名申柏馨、申柏厂、申拓,芜湖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大学艺术系、山东大学生艺术系、华东艺专美术第、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科、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为美协安徽分会会员,擅长工笔花鸟及草虫,对中国绘画史论、书法亦有研究。其画作《凌霄孔雀》由安徽省博物馆收藏。1980年在省博物馆举办了安徽省国画界前辈申茂之、梅华、梅其藻(雪峰)、光云鲲的遗作展览。

光元鲲

[1907-1974] ,名德需。清光绪三十三年出生于桐城县城一个书画世家。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读小学时,常去祈雨岭、钓鱼台登高写生。193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绘画系。1938年,日军入侵,上海沦陷。光元鲲辗转到重庆北碚一家艺术学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返回桐城,在县城操家巷故居植树营园,修建画室,静心作画。并应聘至桐城中学、桐城简易师范兼授美术课,常带学生登龙眠山,泛舟白兔湖,在苍茫博丽的沃野里,寻觅更高、更真、更美的艺术境界。新中国成立后,光元鲲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执教于安徽艺术学院。1961年,调入合肥师范学院。后任教于皖南大学艺术系、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在40年的绘画和教学生涯中,他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光元鲲的许多艺术作品曾受到国内外画家和爱好者的赞誉。《柳塘清趣》1956年曾选送苏联展出,并由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光元鲲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一枝画笔、两袖清风陪伴他走完了人生道路。1974年病逝,终年63岁。1980年,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了省内国画界前辈光元鲲、申茂之、梅华、梅雪峰遗作展览.

童雪鸿

[1909—1966] 原名鸿彦,又名万安,号印隐,男,汉族,安徽巢县借故。早年毕业于眶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曾在安徽、四川等地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57年任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书法受教于马公愚,亦曾请益于沈尹默,1965年对外文委在日本举办"现代中国书法展览",入展篆联和印谱颇受赞誉。篆刻造诣甚深,初师皖派,上溯古代玺印,博涉明清以至近代诸名家,尤于邓石如、黄士陵两家有深契,作品古朴苍秀。抗占时期辑有《雪鸿印存》5集行世,黄宾虹、王福庵、马公愚等人为之题签。1949年后治印甚多,皆极见功力。亦擅国画,以花卉见长,喜绘梅、菊。

王石岑

(1914.9—1996.8)。安徽合肥人。擅长中国画。广东画院。青年时代受教于张善孖、张书旗等艺术大师,继承和弘扬了新安画派的优秀传统。曾就学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后任教于安徽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有《山村秋夜》、《晓雾初开》、《黄山百丈泉》等。

徐子鹤

(1916-1999)名翼,江苏苏州人。20岁留学日本,曾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安徽省博物馆主管古书画鉴定、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我国著名的山水花鸟画家、鉴定家。徐子鹤笔墨源出造化,先后十上黄山,积稿上万,终于以南宋之墨、北宋之笔、黄岳之魂及自家彻悟之心,揉合贯通,写尽了黄山峻峭而不离奇,温润而不绵弱的风神,使梅清、石涛诸家不能专美于前。徐子鹤的绘画艺术还妙在有深厚的传统根底,并善于演绎新意。上海博物馆所藏稀世珍品唐人孙位“高逸图”破损残缺处,皆为他所补笔,健笔直接千古,天衣无缝,使绝迹顿还旧观。他所创作的《玉屏春晓》、《河山不夜》等,以及老桩墨梅、墨竹,均以古人笔下所无的清新手法和意境,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