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山真水真性情,石涛绘《山水册》

 lj0279 2020-08-07

画眼中的山水还是心中的山水,对于古人来讲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可供选择的技法太多了,古人在创作中总结出各种皴法、渲染法、勾描法。总而言之,对于真正的创作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

当世人欣赏作品的时候,看不出来画家在创作中的各种纠结,这样才艺高超的画家才值得钦佩。画大幅立轴的时候需要处处经营,画册页小品的时候也不能放松,所以有的时候,看到一些名家册页的时候,也觉得精彩绝伦。

石涛 山水册

这套作品是石涛画的《山水册》,共计八帧。根据画中描绘的景致分析,石涛在创作时把眼中所见山水转化为心中所想山水,让作品既有真山真水的气势,又有高雅隽永的韵味。

尤其是每一帧作品都稍加颜色渲染,打破了水墨带来的清冷,让画面有了人间烟火气息。在创作中要不要排除人间烟火气?

古人虽然没有特别提出这个问题,但从他们的作品来看,宋元明三代画家基本上都比较排斥。在他们看来,山水画固然要有可游可居的一面,但也不能少了清雅幽深的一面。

石涛 山水册

从这套《山水册》可知,石涛一点也不排除烟火气,反而有点在着力表现。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让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桃花源,也是因为有了四时耕种,鸡犬相闻,才显得那么真实。

石涛画山水的时候,特别强调真实感,不过这种真实在石涛的笔下变成了情感上的真实。这是真山真水真性情,这也是石涛高人一等之处。

石涛 山水册

《山水册》中每一帧都有石涛的题跋,用一两句诗歌概括画面内容。这样的创作手法可以帮助欣赏者快速了解他的意图。欣赏不仅仅用眼睛看,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

石涛相当于把他的心思直接展示出来,不让人猜想,静静等待那个懂他的人。江边独坐,水波不兴,就这样一直等下去,不怕地老天荒。这份长久的情愫比任何优美的景致更能打动人。

石涛 山水册

画中有“大涤子”三个字,这是石涛晚年所用的名号。早年他自号“苦瓜和尚”,中年他还俗前往江南,晚年从京师落寞归来隐居扬州。他这一生曾经远离红尘,也曾投身其中,各种甘苦只有他自己最有体会。

从这套《山水册》中可以窥见一点,晚年的石涛即便是伤心落寞,但他也没有离群索居的打算,他还是喜欢有烟火气的地方。他不再逃避,他渴望交流。

石涛 山水册

石涛对艺术创作十分投入,他觉得画画就要全身心投入,哪怕需要他的生命,他也能投入进去。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让他在创作中特别看重个性。石涛晚年的很多作品,有一点脏、有一点乱、有一点燥,但这些不是他的全部。

《山水册》中能够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柔软的石涛,他渴望美好的生活,他也在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隐居扬州的日子,让他找到了安宁。眼前是繁华美景,内心依然在山水林木之中。

石涛 山水册

石涛对于自己的作品相当自信,他常说,此等笔墨世间没有出现过。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的创作观。套用一下表演学的理论“真听真看真感受”,用到石涛的画中也很恰当。

这样毫不矫揉做作的画,的确十分少见。他不需要什么修饰的技巧,他在作品中传递真实感受。唯有真实,最具力量。

石涛 山水册

石涛画的是山水佳境,传递的是所思所想。两者结合以后,就成了石涛的艺术风格。静谧,优雅,叩击心灵,这样的感觉真好。

石涛 山水册

拓展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