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止出境文物(107)|西周天亡簋

 Michael430 2020-08-07


天亡簋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 

文物年代:西周

出土信息:清道光年间陕西郿县出土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现藏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亡簋为四耳方座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为西周盛食器。器侈口,四兽首耳,下垂方珥,鼓腹较深,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腹与圈足饰蜗体兽纹,是西周初年的典型器物。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记录了周武王姬发在伐纣灭商后举行祭祀大典,祭奠多亏祖先和父亲文王的保佑,才得以伐纣成功,确立周朝的统治地位。 

天亡簋肃朴庄重,周身饰以旋龙纹,内底有铭文八行七十七字,大篆。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同时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2013年8月19日,西周天亡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簋身

天亡簋为一件四耳方座青铜簋,侈口外撇,腹部较直,圈足与方座连铸为一体,腹壁外对称铸有四只内卷角兽首耳,下有宽厚的长方形垂耳,显得稳重大方。圈足饰弯角鸟纹一周,簋身和方座装饰两两相对的夔龙纹。夔龙身体蜷曲如蜗牛,利爪置于头下,头顶有触角,长鼻上卷,口内獠牙交错,形象怪异。该器造型浑朴厚重,纹饰精美,其四耳方座的器形和独特的夔龙纹均是西周早期所独有的样式。

 

底座纹饰

天亡簋腹内底有铭文8行78字,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发表过关于天亡簋铭文考释以及史实探讨方面的专题文章。虽然其年代问题目前已基本趋于一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周武王时器,但究竟是周武王克殷前还是克殷后,学术界仍有争论。

关于铭文的内容,学者或认为记载的是武王伐纣始发之前的礼祀活动,或认为记载的应与武王克殷后西归宗周所举行的礼祀活动有关,或认为记载的与武王牧野克殷前及其后所举行的礼祀活动均无关,而与武王东土度邑有关,即记载了度邑后的定宅仪式,与周初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为研究周初立国情况及周朝祭祀制度提供了重要史料。郭沫若通过对铭文形制、纹饰的综合研究,定该器为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铭文大意: 

武王于辛未日来到管地后的第四日乙亥, 举行了盛大祭礼。这次祭礼就是武王率领西方诸侯, 会同南、 北和东方诸侯一起,在太室山上祭祀皇天上帝。祭毕武王下山, 由天亡奉陪护卫。武王在宗庙又遍祭了先王, 特别对陪伴于天帝左右的显赫父亲文王, 用酒食举行了隆重祭礼。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显赫的文王在天之灵看得清晰, 杰出的武王继承其大业, 推翻商王朝, 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第六日丁丑, 武王还举行了祭社大礼。回营以后, 天亡护卫有功被赏赐爵橐礼器,(天亡)为此永久感激, 因而造出这件尊簋铭文, 以颂扬王的休美。

史载,商末之际文王受天之命,伐犬戎,破密须,败耆国,灭邘国,最后消灭了商王朝西方最大的属国崇国,将都城迁到沣水西岸,次年病亡。太子姬发继承王位,是为武王。武王继承父志,“师修文王绪业”,东征伐商,与商朝军队决战牧野。商军倒戈,周军大胜,商王纣登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史称西周。天亡簋当是周朝建立后祭祀文王时所作,与临潼出土的利簋同为西周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器物。

周人灭商后,接收了商王朝的工匠,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商人的礼制,青铜器的表现手法大多是相同的。尽管如此,商周的青铜器还是有区别的,天亡簋与商代簋的风格迥然有别,尤其是方座绝不见于商代,这是周人的典型器物。商代器物上的铭文较少,未见超过50字者,而天亡簋铭文多达78字,这也是与商器的区别之一。字数多少不仅是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商周两代礼制表现手法的差异性,也使青铜器显得更加珍贵。 

——完——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