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上33字铭文,让专家倒吸一口凉气,研究价值不同凡响

 小珏说历史 2020-12-08







我们知道,青铜器本身就是国家严格管控的文物,是不允许交易的。青铜器的价值,大体又是由它的规模、精美程度和铭文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越是厚重或精美的青铜器,它的地位越高,比如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是代表。另一方面,铭文数量的多寡和记载内容的重要,也是反映青铜器地位的因素。比如毛公鼎,就因近五百字铭文,地位超然,而今天要说的西周利簋,虽然只有33字铭文,意义却不同凡响。





西周利簋是在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的考古现场出土的,最开始发现它的年轻考古工作者还没认出来,觉得它鼎不像鼎,壶不像壶。等到专家到来,很快就断定它是青铜簋。







所谓簋,最开始是容器,在商代早期就出现了,只不过数量很少。后来它逐渐演化为祭祀的礼器,并与鼎配套使用,才逐渐增多。到了西周时期,青铜簋和青铜鼎的制度被确定下来,明确规定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元士使用三鼎二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簋和鼎一样,是商周阶层等级的象征。





这件青铜簋,就是典型的西周风格。它可以分为两部分,下部是方形厚重的基座,兽面花纹居于上方,四面是蝉纹环绕,腹部由饕餮纹和夔纹交替,繁杂而不繁琐,精美华贵,彰显不凡的身份。上方是圆形的容器,兽首双耳垂珥,古朴凝重,加上几千年的岁月侵蚀痕迹,显得神秘而庄重。这样的造型,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







青铜簋并不少见,这种造型出现于西周初年,也不奇怪,但这件文物的价值非比寻常,关键就在于它的内底部有33字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虽然远隔三千多年,但这段文字的意思,大体上还是很容易理解的。除了“岁鼎”二字存在争议,其它的话不难理解:武王伐商,一夜之间就大获全胜,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清晨,周军就进入了朝歌。第八天后是辛未日,武王在阑师奖励了将士,赏赐了右史利许多青铜。他便为制作了这件青铜器,纪念祖先檀公。







根据铭文内容和青铜器的命名规则,这件文物被称为西周利簋,又有“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等多个名字。铭文记载的历史事件太过重要,这件不到八公斤的青铜簋地位扶摇直上,在2002年时,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而且,在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评选中,经过专家投票,它竟然压倒了大名鼎鼎的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成为了九大“镇国之宝”中的镇国青铜器。





武王伐纣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其中最重要一战便是牧野之战。但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却相当模糊,说法不一,甚至有四十多种。,时间跨度长达百年。这一关键性时间节点无法确定,就让西周建国的时间定不下来,成为史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







文字记录并不保险,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虽然治学严谨,但他也离西周建立相距近千年。西周利簋的出土,就完全破解了这个谜团。这是当时实物,是不可辩驳的证据,根据出土现场的炭样测年,确定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50-前1020年内。





铭文中提到了岁星在空的天象,天文学家参与研究,认为这段时间出现“甲子日岁星在中天”,就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也确定了牧野之战的时间,进一步确定了西周建立的时间。有了如此重要的信息,西周利簋被称为无价之宝也不为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