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读作文】张岩松 《梦想——方向》 编辑:甜心

 作家文学网 2020-08-07

德州五中九年级十二班  张岩松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可能很渺小也可能很大;可能很现实也可能很遥远。但,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推力。

记得小时候还在咿呀学语时,大人们会顺其自然地我:长大后想干什么呀?那时自然是答不出来的,有时高兴便胡乱蒙上一两个自己会说的词,若是说的靠点儿谱,就足以让家人炫耀一段时间了。

再长大些上了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是绝对上不了课的,老师们大多都是一个套路:先是老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再让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再开几个玩笑,便进入正题了,后面便是一堆“尊师敬道”的话了。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开学的那天,班主任给我们人发了一张纸条,让我们写下自己的理想,这对我们那些曾经的小屁孩是很有杀伤力的。结果纸条,我立马写下军人”这两个歪歪斜斜的字——因为小时候看电视军人英姿飒爽,非常眼红,从那时便有了这个军营梦。抬起头看看,大家都很踊跃,争前恐后把纸条举起来交给老师。那时的我们思想是那么单纯,一张张纸片便承载着一个个美好的梦。

这些纸条经老师整理后被一一念了出来。

“长大后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老师

“我要买很多棒棒糖

“我要好多小汽车

......

一个个天真的思想泡泡被老师甜美的声音一片欢声笑语大家不知不觉地便熟识了。

小学六年一眨眼便过去了。毕业时老师又问了这个熟悉的问题,那时我们都成了大孩子,变得矜持起来,说深奥了起来。便又变成了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舌战群雄的哲学家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家

“我要成为一位世界前500强的企业家

“我要成为一名像邓稼先一样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在纸条上都写着最优美、最体面的理想。这时的我们比起刚上学时少了一份天真,少了一份无邪,多了一份谨慎。

我们要离开这个待了六年的校园时老师将纸条当作最后的毕业留念一一念了出来,眼里却少了些光芒,好像我们不再是他的骄傲了似的。

又过了年,初中老师又问起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问题时。有些同学张了张嘴,还没出声,便被那可怕的青春期里的爱面子精神吓得乖乖地闭上了嘴。大家好像矮了一截似得。教室里竟一反常态鸦雀无声。这时完全没有了小时的踊跃和积极,我们变得更加矜持,更加谨慎。

老师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绝不会松口的。见没人举手便叫起一位成绩一般的同学。那位同学慌张地站起来。面红耳赤支吾出:“画…家”两个字后,全班学生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所有同学为他加油鼓劲。

但这只理想中的画面罢了。

而事实是——他说完后同学们的确活跃了起来,也确确实实爆发了,不过却是震耳欲聋的笑声。

那位同学在老师的“掩护”下,在同学们的嬉笑声中,满脸通红坐下了。

这又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我大约也搞不懂了。

或许就随着我们的成长,天真在人性中逐渐消失的过程吧。

每个人刚刚初来乍到,来到这个世界时,那样活泼可爱;那样积极踊跃。可以大声的发表自己愚昧的意见;可以勇敢无畏的接受新鲜的挑战;可以倔强面对无所谓的困难。但是,随着一天天长大,这些都消失不见了,像是没发生在我们身上一样。我们现在只能在孩子身上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了。

我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敢于为正义拔剑,能够为无辜落泪,可以为仗义疏财。

这才是人的本性,这才是我的理想,我的目标,我将为此努力奋斗。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