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住院100天,我竭尽全力,还是崩溃了 朋友今年刚刚成家,夫妻两人都是985博士毕业,加起来的收入超过百万,可就在三个月前,家里出事了: 原来是朋友的妈妈在外散步时突然晕倒了,被好心人发现,送到了医院,一查才发现,原来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立刻通知了家人,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确定要把她送进ICU。 在ICU里,各种各样的费用加起来,每天都是几万几万的花,夫妻俩的积蓄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花光了。 医生说,她的年纪大了,能活多久,能不能活下来,取决于接下来治疗的钱。 为此,朋友把老家的房子和县城的两套房子都卖了,借遍了亲朋好友,终于凑足了。 但是,他的妈妈还是没能抗住死神的召唤,在医院住了100天后,还是走了。 每次朋友一想到这里,都是抱怨自己的无能,他知道国外有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可是已经没有钱,把她的母亲再转出去了。房子没了可以再买,可是亲人走了,却再也回不来了。 我不禁感慨,朋友的家庭算是高收入了,可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无法阻止亲人的逝去。 而那些收入远低于他的人,遇上相同的困境,又将何去何从呢? 有时候,你的孝心是够了,可你能为家庭做的保障,却还远远地不够。 ②钱的多少,代表着生命的长度 北京时间5月26日,赌王何鸿燊逝世,享年98岁。 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而其中有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 赌王何鸿燊在2019年6月入住ICU,护士24小时看护,每日费用高达86万元。 而早在十年前,赌王的身体就不行了,有港媒算过一笔账,在过去的11年里,保守估计,赌王医疗费花了超过14亿! 看完这个,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如果换成普通人,早就没命了。” 此番评论确实在理,因为很多家庭,连一门普通的手术都得四处筹钱,更别说如此昂贵的ICU。 正如网上流传的一句话:“穷人,就不应该生病。” 很扎心,但这就是现实。 这个社会,有太多因为穷而放弃治疗的家庭, 我们无法体会他们失去亲人的辛酸。 但起码告诉我们一点: 有钱,虽无法挽回生命,却能延续生命。 ③以钱续命将成为一种常态 这个时代,健康早已成为了“奢侈品”。 据据最新的《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 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 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甚至疾病正在逐步的“年轻化”: 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疾病; 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等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在这样的大数据面前,你能独善其身吗? 今年在浪姐中大火的吴昕,也曾在一款综艺节目中展示自己的养生秘诀, 阿胶,青汁,葡萄籽,维生素依次下肚,在加上几口白开水, 就完成了当天的“续命”。 而这种“把保健品当饭吃”的行为,也许暴露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焦虑,但的确是当代人惜命的缩影。 阿里巴巴的统计数据显示,90后买走了一半保健品,甚至比60后还迷信。可见,花钱续命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克服绝症,而到了那个时候,财富将会直接地与寿命挂钩,以钱续命,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④年轻好好挣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年轻时好好地挣钱,否则老了连病都看不起。” 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荒谬的,因为无论你挣了多少钱,都有可能看不起病。 因此,重点不是放在挣钱上面,而是放在保持自己的健康。 就像疫情中再次走进人们视野的钟南山院士, 一生腹肌刷新了人们对老人身体素质的认知。 有网友评论称:“80岁的高龄,20岁的体质,放在当代年轻人中,都是杠杠的!” 事实上,钟老的健康,离不开几十年如一日的锻炼。 他在出差时也会带上拉力器,在休息之余做拉力运动。 即使没有带上运动器材,他也会徒手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原地高抬腿等。 而这样超强的身体素质在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那一次,在没有确定非典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之前, 钟老没有戴口罩,就对病人进行了诊断检查,却也没有被传染上非典。 因此,要想不生病,需要做的,是努力锻炼,保持自己的健康。 就像钟院士常说的那样: “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⑤写在最后 曾经看到一个问题:生命里,最珍贵的是什么? 下面的回答众说纷纭,有说钱的,有说亲情的,也有说友情的, 而其中有一条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人这一生,最贵的是健康。健康等于1,而其他例如事业、成功、金钱等,都只是0,有了1,后面的那些0才有意义。 你如果不懂得珍惜,死神就会眷顾你, 人生不易,愿你我能够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今日话题: 每天努力工作的你,身体还好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
|
来自: 坚持最后5分钟 > 《中年危机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