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煎导 方 方义:此外用通便之方。 按:现在用灌肠法,此方已少使用,但在偏僻地区无灌肠设备者,也可使用此方。 主治:大便燥结,急欲大便不得下。 药品:蜂蜜四钱 煎服法:将蜂蜜用砂锅煎如饴状,稍冷(不可过冷,过冷则硬),捏作锭,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纳谷道中,移时粪便即能便出。 禁忌症:没有急欲大便而不得下的现象则不必用。 用药大意:蜂蜜有润燥之作用,故润大便之燥结。 类似方剂参考: (1)新灌肠法:此是用灌肠器通便的科学方法。 (2)大承气汤:此治阳明燥热过甚,内服汤剂通便之方。 (3)麻仁丸:此润燥通便之法。 (4)猪胆汁导法:此有热者用之。 谭杰中论述: 【9.56】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属阳明也,白蜜煎主之。 白蜜煎方 人参一两 地黄六两 麻仁一升 白蜜八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三味,取五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我们接下来看9之56条,这一条是宋本没有的,是桂林本独有的条目,他说如果这个人呢,是"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属阳明也,白蜜煎主之",那么,短气跟有潮热,都还可以看成是阳明的特质,对不对,可是呢,这一条它的重点是要说呀,这个人的阳明之热已经都归并到血分去了,它是血热血燥,所以呢,才会有便秘 "便秘" 的问题,所以,这个方子里面呢,地黄有6两,又不加酒,所以就是凉血的,然后呢,人参是补充津液的,那麻子仁跟白蜜都是润肠的,也就是说这一条用药物来说的话,就是这个人他的整个的干燥的问题,便秘的问题,是来自于血分的热。 那么,问题是血分的热,你要怎么样认出来,如果这个人已经是阳明病了,他已经脉哦,都是洪大滑的脉了,那你也把不出到底是血分热还是气分热啦,那这个,其实在温病的时候,把血分热倒是好把,但是在阳明病的时候啊,要鉴别这个热到血分的时候比较难,那么他给的一个点我倒觉得不错,是"动作头痛",怎么讲呢,这个哦,在<少阴篇>的里头啊,讲到这个血分有寒的这个当归四逆汤的时候啊,他有给一个证,那个证我得过,所以觉得果然是这样子,当归四逆汤,这个证是讲什么呢,说这个人的手脚会掣痛,当一个人血分有寒的时候,他的那个躺在床上生病的感觉是不动的时候不会痛,但是一动的时候就会觉得关节痛了,动的时候会痛,那这个跟什么麻黄汤证的关节痛 "关节痛" 不一样啊,风湿病 "风湿病" 跟麻黄汤的那个关节痛啊,都是你动或不动都是痛在那里的啊,动不动,桂枝汤的那个酸酸的感觉也是动或不动都是酸酸的,可是呢,如果这个寒气是在血分的时候啊,你一动的时候啊,因为血管是有形的东西,所以动到它的时候有掣痛的感觉,那现在它反过来如果这血管的是热呢,那就是你动的时候那个热气就会被掀动对不对,那掀动就往头上冲吗,所以如果这个人他的头痛是,所以如果他是不动的时候不痛,动的时候会头痛的话,那就是血分有热了啊,所以就用这个方子, 那么,地黄用到那么重,不加酒哦,那当然是很凉血的,但是这个方子呢,你如果喝得太快啊,那脾胃就倒掉了,所以你要他这个方子一点一点的进去,因此煮了之后啊,他是这个分5次慢慢喝啊,一点一点喝,这个药性进去了一层再给他一层,这样慢慢的把血分的热清掉,这个做法上也是有道理的啦,比如说我们用一些比较滋阴清热的药,的确是少量多次的用比较安稳一点,有的时候硬是什么,科学中药啊,很多克这样吃下去,反而脾胃就倒掉了,那你少少吃一点,那吃完饭再吃一点,这样子比较不会让脾胃倒掉,那这样子我们就桂林本就帮宋本多补充了一条,当阳明的这个热邪呢,归并到血分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症状,那我们基本上就是拿这个动的时候会痛这个来当作一个鉴别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