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片红海厮杀,逐渐形成的寡头和垄断,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在这个行业有所做为,但拼多多的崛起让原本冷清的电商市场再次热闹了起来,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便和阿里、京东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经过三年的发展,于2018年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创建不到五年就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商企业,截至到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交易额突破万亿大关,而同样解锁这一成就,阿里用了九年,京东用了十三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不到四年,可以说在过去的五年里,拼多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电商企业,而它的崛起绝对不是偶然,至少有四个点值得所有创业者借鉴。 一、承接巨头溢出的五环外市场 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创业初期能够让企业活下来是最重要的,而拼多多也不例外,所以在开始创业阶段,它选择了看似边缘的市场创业。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此时正是被认为是市场红利殆尽,电商格局基本稳定的阶段,而这一年的阿里和京东正在做品牌升级,严厉打击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而拼多多将被巨头抛弃这部分市场全盘承接,逆形式的打开了被巨头忽略的低端市场,这也是拼多多初期能从电商巨头眼皮地下活下来的原因,而这也只是拼多多其中的一场战役,并不是它的最终目的。 二、社交电商打通微信流量池 2016年7月,拼多多融资了由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凯辉基金投资的1.1亿美元,2018年4月,再次融资了由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的约30亿美元,而腾讯经过连续两次的融资,已经拿下了拼多多约16.9%的股份。 在拿到微信融资之后,拼多多通过砍价、拼单、团购等方式,成功打通了来自微信的流量池,增加了用户非目的性购物的机会,这样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低成本的获客,在拼多多上市初期,平台获客成本是阿里的三分之一,是京东的六分之一,而社交电商的概念最早还是起源于阿里巴巴,但拼多多的崛起才使业界真正意思到社交电商的到来。 三、战略性品牌升级 提到天猫我们想到的是服饰美妆,提到京东我们想到的是数据家电,而提到拼多多我们能想到的只有全网最低价,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下沉市场对于低价的需求依然存在,就连一二线城市也不会将性价比拒之门外,所以拼多多做了战略性的品牌升级,在不抛弃三四线市场的同时逐渐像一二线市场渗透。 2019年开始,拼多多打出了百亿补贴的策略,成功吸引了众多各行业的大牌入驻,对iPhone、iPad、戴森吹风机、SK2神仙水、Switch游戏机等一批产品展开了补贴攻势,通过合作品牌日等活动做定点突破,力图摆脱“山寨”标签,百亿补贴策略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拼多多也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四、补全最后一块短板 2020年4月19日,拼多多宣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同时二者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此次战略合作,拼多多向国美注入消费大数据、平台流量等数字零售资源,而拼多多除了得到债转股之外,还有货源与物流体系的补充。 国美零售全量商品上架拼多多,并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而国美旗下的安迅物流、国美管家两大服务平台,将成为拼多多物流和家电售后服务供应商,此时的拼多多已经补全了自己物流的最后一块短板,剑指阿里和京东。 |
|